失落的古文明? 重现澎湖海域

澎湖海域底下存在着六千年前失落的古文明?澎湖县东、西吉屿附近海域,经潜水专家、业余水下考古团体,近两个月来的水下调查,发现疑似澎湖蜂巢田的人为石墙遗迹。

图:中华水下考古学会筹备委员会邀集潜水、海洋环境、地质、摄影、历史、文化专家学者,今年七月起进行水下考古调查,九月间在澎湖东吉屿与西吉屿间附近海域发现外观有接砌痕迹的“石墙”,已着手和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学系、国立历史博物馆合作,进一步研究调查,预料将继虎井沉域再度引起国际水下考古文明的瞩目,极有可能远溯为六千年前失落的古文明。(中华水下考古学会筹备委员会提供/自由时报)

 台湾自由时报26日报导,目前中山大学环境学系及国立历史博物馆的考古专家,正着手研究人工建造的可能性。

 这些长达百米的东吉屿海底“石墙”,预料将继虎井沈域,再度引起国际水下古文明考古专家的瞩目。

 中华水下考古学会筹备委员会召集人谢新曦表示,早在十多年前,就曾在潜水同好间听说东吉屿附近的海底有一间疑似土地公庙的建筑,起初他不以为意,不过今年七月间,一名高雄的潜水教练高永林向其描述发现疑似房屋建筑基地,引发他正式投入探勘研究的工作。

 八月起,谢新曦邀集中华水下考古协会十余名潜水专家,并涵盖摄影、历史、文化等专业人士,经过多次在东、西吉屿附近海域搜寻,历经一百五十支气瓶潜次,并在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学系教授田文敏的参与下,以水下侧扫声纳的辅助,终于在九月底,在东吉屿西北侧,水深二十五米至三十米之间,找到传说中的“石墙”。

 谢新曦说,这些石墙平均高度约一公尺,宽度约五十公分左右,长度约在百米之间,呈东西走向,依水下声纳的扫描资料显示,同样的石墙约四至五道。

 后来再经潜水专家实地勘查,在墙面部分小凹洞中还夹杂着小卵石,而以石墙的节理外型以及周遭海床环境初判,外观呈现堆砌上去的痕迹,很有可能是当时的人为了抵挡北风填塞堆砌的“挡风墙”。

 由于距离虎井沉域只有三十公里,加上其一九七六年被发现的景观也是一道高达三公尺的石墙,谢新曦大胆猜测可能有相当的关联性;去年八月,经英国失落文明考古专家Graham Hancock等人鉴定,认为虎井沉域的历史比起人类六千年的历史文明更为悠久,如果假设成立,这次东吉屿及西吉屿间新发现的石墙历史,甚至可能远溯到七千至一万二千年前!虽然这些水下石墙的发现相当惊人,不过是否确为六千年前失落古文明的深入研究都还在起步阶段,上个月甫获得国立历史博物馆的支持,邀请相关的考古专家,一同参与水下古文明的研究,希望透过昨日公布的初步成果,引 起更多民众、政府及国际考古界的重视、参与。

 今日公共电视台晚间九点新闻将报导水下考古的探索过程,晚间十点“我们的岛”环境新闻杂志节目中,还将播出“台湾水下古文明”专题,为台湾的水下古文明考古工作留下完整的纪录。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