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假账”的坎有多大?

朱镕基总理绝少题词,但他却破例先后三次为中国新成立的三个国家会计学院题写了校训,而三次题字竟是同样的内容:“做假账。”

一般来说,领导题词,总是从大处着眼,所谓高屋建瓴。而“不做假账”其实是会计职业道德,而且是个最基本的要求。即使是不当会计的人也知道,做账当然要真实、客观,不能做假,更何况国家会计学院的学员!既然入了国家会计学院,要务似乎应该是钻研会计理论、提高业务素质,而“不做假账”或“如实记账”之类的基本常识就像是“1+1=2”一样不必在大学课堂上提起,总理以“不做假账”作为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要求岂不是太低了吗?

现实中,“假账”确确实实不难见到。比如近年来,美国接连发生的大公司财务欺诈案,不都是“假账”在作怪吗?外国的事且不去说它,只说说中国的情况。请会计工作者扪心自问,有几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做过假账呢?在不少地方,“账”是为“人”服务的,会计是听领导指挥的。为了“工作需要”,为了“大局”,“账”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两本账”、“阴阳账”、“糊涂账”……不但会计人员见怪不怪,甚至有些领导同志说起来也不遮不掩,有的还是“集体研究决定”的哩。

做假账,确实为某些人、某些小团体、某些地方带来了好处。然而它带来的损害甚至灾难不知是那些“好处”的多少倍。近年来,一些公司为了获取上市资格,大做假账,上市之后,继续公布虚假的财务状况,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假账的大量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而且也动摇了“诚信”这块市场经济的基石。更重要的是,假账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这种风气甚至蔓延到其他领域,假作真时真亦假,谁不作假谁吃亏,使整个社会的公信力大大降低。

“不做假账”,这原本是会计行业职业操守的“底线”,但这个“底线”在当前已面临被冲毁的危险。这个“底线”如果得不到恢复,其他方面的会计技能也就失去了根本。因为,信用不仅是会计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大厦的基础。(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