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房地产业黑幕重重
一个涉足深圳及国内房地产市场研究和谘询多年的半个“圈内”人,终于想与消费者说一说在那些高楼大厦下阳光绿地上的“阴谋”。一般人都知道,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首先得有雄厚的资本和能取得较好的土地资源,而这些前提条件,地产界的大骗子根本不屑一顾,他们可以用很少的订金(甚至不用钱),就可取得优惠的协议地价,剩下的地价款先欠着,从而一转眼就成了地主,并开始融资、合作和卖楼花。尽管房地产法规上对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和房地产预售有严格的规定,但他们自有办法顺利地通过各种关节。
大陆的农民多,于是建筑公司多,在生存法则下,建筑商垫资开发便成了公开的秘密。一位房地产老板朋友曾得意地对人说,你以为盖房子要花钱吗?对我来说融资从建筑商开始,他们不但要先帮我把楼盖到封顶,还要交我几百万的保证金。就这样他们哭着喊看都要跟我合作,于是一块地很快就成了一个大坑。
规划设计单位在竞争压力下,在收到一点“出场费”后,便拿出来一个个“港式”、“英式”或“美式”的设计方案。
通常银行的项目开发贷款可解燃眉之急,可先用于发工资、做设计、交房租等等,或应付一下眼前的债务。脚手架搭起来后,所谓卖“楼花”或眼下时髦的“内部认购”(一般政府规定卖楼需拿“预售许可证”,而没有这个证明时,“内部认购”可先回避一下这个问题),工作便开始了。
这时候市场上的大小媒体、写手、广告精英、地产经纪老手等早已迫不及待。如炒作得手,白花花的银子就已经进入各自的腰包了。政府的地价可以慢慢还,所有债务都可以慢慢来了。
于是“英雄”们可以去作报告了。
胆子不够大、骗术不够高的“中骗”往往只能骗骗同行和小业主。拿到“空头”的项目,就可以找人“合作合作”了,在“考察”了一批批被地产神话激动得摩拳擦掌的“意向”单位后,他们最终选择了一两个既有“实力”又“没经验”的投资人做合作伙伴。由于深圳等城市的国土部门规定“合作建房”(指一方出地,一方出资)须经审批,而自前又明令停止审批,于是乎许多真正的投资人都成了“黑户”,成了砧板上的肉。我今天要补多少多少地价,投资人被割上一刀;我今天要去政府改变用地功能、调高容积率,割上两刀;我要去政府提前拿《投资许可证》、《规划许可证》、《开工许可证》、《预售许可证》,割上三刀;工程队来要钱了,再割一刀;法院送传票来了,也要割一刀……许多与“土地方”合作的投资人曾泪流满面地对笔者说:“现在,我终于知道甚么是房地产了。”当然,如果合同签得不好,情况也会倒过来,“投资人”骗“地主”的例子也不少,原理一样。
至于小业主,那就太好骗了,连小骗子也驾轻就熟。正如一个在深圳投资房地产而深度套牢的朋友的一句悔言:“嗨,真不该听我爷爷的,他在我们儿时就教导,你们以后发达了买地买房肯定没错。”这是骗子的群众基础。
小业主成大输家
卖房子的人当然不带尺子,也不懂“得房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骗子们想,如果在每人身上黑他一平方米,一个项目加起来也是个好大的数;小业主当然不是学材料和搞建筑的,所以买的都是美国、意大利和香港的原装进口门窗、涂料和大理石。
地价是可以先“欠”着政府的,买房的哪里知道,不交完地价也可卖房,于是房产证一拖再拖;
买家有多少人了解变来变去的土地规划(也没法了解),于是窗前的“海景”几年后就消逝了,或者第二年立交桥就架上了楼顶。
你去告吧,骗子们说,我是“发展商”,我怕谁?你们是一盘散沙,骼膊还想拧大腿?
有没有输家呢?只有一个,那就是广大的中小业主,他们不但买房子、买环境,也买了这部高价的“多赢”机器。
现在,再来研究一下“大、中、小骗子”行骗的双嬴机器──媒体吧。
据统计,目前大陆的几大城市的地方报纸广告收入高达数亿,其中一半以上来由自于地产商。
房地产“记者”也成了抢手货,个个是造市的天才。一个项目如果“开盘”(上市)效果不好,而为了激发人气,在“房记”们的笔下会被报导成“XX楼盘开盘第一周狂销二百套”,或“XX楼盘风暴,今日登陆我市,再掀楼市狂翻,首期内部认购的二百个单位,当天被抢购一空”。当然,这些故事往往配有感人的图片。
“有钱能使鬼推磨”、“坏死的骆驼比马大”,发展商需要的不止是双赢,而是多嬴。
发展商说:设计大师们,如果你有比今年法国更时髦的设计方案,我就给你干;职业吹鼓手们,能不能把稻草说成金条,写吧,我是“明星”,我们只会制造“明星楼盘”,五千大洋一篇;广告人,画吧说吧,我们的楼比画的说的更美,阳光有多好,我就有多好;地产代理人和策划大师们,还有没有更新的“概念”可以包装?甚么智能、生态、绿色、教育、现代、国际,这些概念已不好用了,还有没有附加值可以挖掘?否则扣你们钱。
万一人气还不够怎么办?那我们公司的员工包括建筑工人能统统去扮演买家角色,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羊群效应,我们的“开盘”需要的人越多越好,每个人可以发五十元一天的补贴。
骗子们还有数不清的促销之术,他们精通心理学,所以定的价叫“起价”,一个均价每平方米六千元的住宅楼,可能“起价”是每平方米三千九百八十八元,但是从来没人买到过那套房;他们大方得送你全套进口高级装修和家电价值总计二十万元,但假如你不要他送时,他只能给你退五万元;他们也很强调服务品牌,总是请“XX国际知名物业公司”担任管家,但实际上是他老婆的公司一手操办,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他们也会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明明是晚交了一年楼,但他们总能开出证明,系由“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工期拖延,故不须承担责任;他们更是比尔.盖茨,所有的楼都是数码社区、智能大厦;许多地产销售高手可以日进千金,如果你特别看中了哪个单位的话,他肯定说昨天刚被人订走了,当然如果你给他钱,他肯定可以圆你的梦…。
由于房地产的学问如此之深,于是传经送宝的人也大受欢迎,近一两年“房地产经营秘诀”之类的书可以装一大筐,有一位老乡,原在内地写诗,来深圳后当起了房地产策划人。最近还看到一本叫《XX诡计》的大部头,该书特设了“总策划”的头衔,据说这是一个几乎不会写字的高中肄业生(可能他也想打入地产“策划”业)。
- 关键字搜索:
-
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