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到中国不明白的禁忌太多

华盛顿州一名农业官员几年前访问中国的时候每站都赠送主人绿色的垒球帽,但接受礼物的男人没有一个戴那些垒球帽,女主人往往在一旁笑。后来,代表团一名华裔成员把那名美国官员叫到一边,告诉他在中国“戴绿帽子”等于说妻子与人通奸。

这是在不熟悉的文化中商业旅行者经常碰到的问题:发表友好的评论或者友好的姿态却冒犯主人或者令主人尴尬。嘲笑男人的男子气是公司主管和政府官员在中国访问时的另一无意冒犯,突出说明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

但幸运的是,这些文化上的误会不再成为破坏交易的因素。全球化正在缩小文化差异,现在中国人已经有足够的经验把那些误会放在一旁。甚至把筷子插进米饭、然后放在那里(在中国被认为是敌视行动,因为那意味着死亡),经常也被一笑置之,除非被证明是故意那么做。真正重要的是友好态度和耐心。

即使如此,严重的失误还是留下坏印象,正确的姿态赢得尊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在中国多年做生意的皮耶尔(Don St. Pierre Jr.)说,一名加拿大葡萄酒商在上海告诉中国记者,他期望他的高档葡萄酒在中国销路很好,因为它已经在日本打开市场,而中日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

中国人对日本的憎恨非常深,尤其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轰炸和占领的上海。中国认为日本文化是中国古老传统的衍生物,但充满了日本的优越感。

皮耶尔在桌子下轻轻推那名加拿大商人。等那名葡萄酒商讲完话之后,整个房间安静得可以听到香槟酒的发泡声。尽管那名加拿大商人曾经雇用昂贵的国际公关公司了解应当说什么,不应当说什么,但那次讲话已经造成损失。

常驻北京的咨询人员克拉克(Duncan Clark)说,当地雇用的秘书通常是跨国公司的第一道防线。他回顾在香港摩根史坦利的时候,公司一次曾经订购名贵闹钟,准备作为纪念成交的礼物赠送。但当地雇员发现了那个错误,“送钟”在中国听起来很像“送终”,因此被认为不吉利。

由于那些文化上的片断是数千年积累下来的,外界很难理解所有漏洞。中国语言中充满了双关语和不吉利的谐音。

除了钟之外,在蜜月期间送伞等于要别人的家庭破裂。书也被看作不吉利的礼物,因为送书听起来像是“送输”。

中国的多种方言又把那些风险扩大许多倍。上海人嘲笑新开的意大利餐厅Va Bene,因为它的意大利名字意思是“顺利”,但在上海话中听起来像“不便宜”。

颜色是表达某种信息的另一象征。一家跨国公司将著名珠宝商Tiffany礼品的外面的白丝带换成红丝带,因为在中国白色代表死亡,而红色代表幸运并用于喜庆。

挑选商品的价格和电话号脉也有诀窍。避免四这个数,因为它在中国同死谐音,多用八,后者在南方方言中类似“发财”。

但即使是老练的汉学家克拉克对于北京工人反对他定价二百五十元的时候也感到迷惑不解。后来他才知道,在中国北方,说某人“二百五”就是说他傻。

克拉克的迷惑说明中国各地区的文化差异。在南方,人们用两个指头敲桌子表示感谢,但在北方,那表示紧张。

但另一方面,有些礼节和习俗是在整个亚洲通行。许多美国和欧洲有经验的商人都知道在亚洲谈生意先要寒暄、绕开主题,而不是直来直去。他们还必须认识到亚洲社会中“面子”的重要性。“中国经商礼仪:中华人民共和国礼节、风度和文化指南”(Chinese Business Etiquette: A Guide to Protocol, Manners, and Cultur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一书作者塞利格曼(Scott Seligman)说,面子是外国人到中国要掌握的最重要概念。


纽约时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