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里的中国天才们
近年来,来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考上哈佛不容易,在哈佛取得学位更不容易。在哈佛读过博士的汪宁先生说:“能考上哈佛的高中生当然都是非常优秀的,但进了哈佛的大门,就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了,因为哈佛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上哈佛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因为哈佛看重的不是你有没有学习的天分,而是你将来能对社会做多少贡献。”中国学生要承受更多心理压力
初次走进哈佛的外国学生大都经历过一个心理调整的阶段。中国学生更不例外,尤其是从国内直接考进哈佛的,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要过语言关,还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有些外国学生进了哈佛情绪特别低落,因为他原来是那个考区的第一名,可到了哈佛就显不出来了,心理上承受不了。
在哈佛学习,学生的负担看上去并不重。哈佛不强调分数,不提倡死读书、读死书,提倡无压力状态学习方法。可进哈佛的都是尖子学生,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汪宁博士说,学生的压力很大,但这往往不是老师施加的压力。哈佛的教学方式与国内不同,是启发式的,老师讲完了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进了哈佛的人,除了极少数外,都想走在前面,都想更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哈佛大学教中文的冯禹先生说,哈佛的课程对国内来的孩子来说并不算太难,只要过了语言关,就可以从容应付。但学生们总是自己给自己加压,不断地增加课程。上哈佛是很累的,尤其是那些从国内来的学生,他们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还不到5个小时。
在哈佛读书的中国学生有200多人哈佛提倡的是各种不同文化的交融,因此每年都要招不少少数族裔和外国学生。在哈佛的本科生中,亚裔学生占14.3%,是少数族裔中最多的。
走进哈佛校门的每个学生都各有特长,你小提琴拉得不错,他是某个考区的数学尖子。不同特长、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融合在一起,通过交流产生一种多元文化的氛围,这就是哈佛为什么能够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的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区有一所中文学校,这所学校十年如一日,每天给当地华裔孩子上两节中文课。学校的董事长纪虎民说,从4年前开始,这所学校的孩子年年都有考上哈佛的。纪先生的女儿纪然就是其中之一。纪然5岁来到美国,在美国上的中小学。和国内一些亲友的孩子相比,纪然的知识面比较广、社交活动多。纪先生说,女儿每天还要上两个小时的中文课,接受的是中国式的教育。用的课本是北京等6省市的统编教材,教学方法也是中国式的,强调背诵。中西合璧,形成了她的双语优势,而哈佛看重的正是她的这个背景。
目前,在哈佛上学的中国学生有200多人,其中从国内高中直接考到哈佛上本科的只有几个人,其他都是从国内各大学来哈佛读硕士或者博士的。在哈佛上本科的这些中国孩子大体分三类:一类是在美国上完中小学的,一类是在美国上了一半中小学的,还有一类是在国内上完中小学的。论基础教育,最后一类当然最扎实,但也是到哈佛后最苦的。
在哈佛当优秀学生很辛苦
近两年,国内出现了一系列《哈佛女孩》、《哈佛天才》这样的书,一时间成了国内家长们用来教育子女的教材,同时也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去年一本名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风行国内,女孩的母亲在书中介绍说,她的女儿刘亦婷在高考前夕被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最终她选择了世界顶尖级、被国内“留学指南”专家叹之为考取它是“难于上青天”的哈佛大学,并免交每年高达3万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而据说哈佛看重的就是她“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那么她的素质和能力又是怎样培养的呢?在书中,刘亦婷的父母传授了许多关于素质培养的经验,被国内大多数父母奉为家庭教育指南,纷纷效仿。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决心走访一下《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的主人公。但经过向多方朋友,包括哈佛的学生、老师打听,他们都表示只是听说过有这样一本书,但对这个女孩的情况却不了解,有些人甚至没有听说过她。也许,我们国内所说的天才到了人才济济的哈佛后,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光环吧。
当然,在哈佛的中国学生中也有不少知名度颇高的人,王渊就是其中一个。在剑桥中文学校学习过的王渊是两年前考入哈佛大学的。她说,考哈佛当然要有优异的成绩,这是最基本的,但仅仅中学的这些课程考得好还不够,还应提前修完一些大学课程。美国提倡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就提前修大学课程,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能力来选修,修得越多越好。修完一门,就考一门,要争取拿到好成绩。王渊在高中就修完了大学数学、化学、物理和欧洲历史等多门课程。
王渊说,美国的学校要求严,学生也非常努力。“要想保持好的成绩,只能通过提高效率和减少睡眠时间。每逢期末大考,睡眠时间就很少,一个星期睡觉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个小时。”有一次,爸爸妈妈去学校看她,她不小心把作息时间表放在了桌上。那一天她只睡了15分钟,从早上7时到7时15分。妈妈看了时间表后便放声大哭起来。
考哈佛要过三关
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报考哈佛的有两万多人,但录取率只有10%左右。今年哈佛大学的招生数额是2041人,报考的却有1.9万多人。
考哈佛第一关就是成绩关。考上哈佛的许多考生的AST(高考)成绩都是满分或接近满分。调查表明,有2/3考生的成绩都名列所在学校毕业年级的前10名。但成绩优秀并不能保证考上哈佛。有的考生AST考了满分(1600分),没有被录取,而有的考生只考了1420分,却被录取了。差别就在综合素质。
在美国考哈佛还要过面试关。每年哈佛都邀请各地的校友担任面试老师。这些人大多是教师、律师和公务员等。哈佛不规定统一的面试题,由他们根据情况来提问。给纪虎民先生的女儿纪然面试的就是一位律师。那位律师问纪然:“前年这个城市曾发生了一件黑人与白人学生之间的强奸案,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有?你有什么看法?”由于纪然平时就注意看新闻,家里也订有不少时事报刊,她还常常和同学讨论时事问题,这样的问题当然难不住她。她不仅讲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谈了自己的看法。后来纪虎民先生听说,那位律师对纪然的印像相当不错。
哈佛的录取标准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你是否系统地参加了社会活动。纪先生说,对中国孩子来说,要取得好的成绩并不难,难的是要从小具有社会责任感。美国的中学教育就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孩子们从中学起就要用一定的课外时间来做社区服务,比如到老人院去工作,给伤残儿童讲课等。
除学习外还要了解社会
在哈佛的校门上刻着这样一段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许多哈佛人称之为“校训”。这个“校训”渗透在哈佛的校园文化和教学思想当中。
哈佛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培养的是综合素质,从国内来的学生往往需要在这方面花更多的时间补课,尤其是在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动手能力方面。
了解社会是哈佛学生的“必修课”。他们大都在读书期间坚持做义工,比如到附近的中小学去讲课,帮助改作业;到医院去做看护等。不少学生还利用假期到华盛顿去给国会议员做助手,或是去欧洲某个大学学习,还有的到附近社区去做社会调查。王渊说,她高中四年,每天下午都要去做义工,到老人院去帮助老人料理生活,给伤残儿童上课,或是给新移民讲选举法等。进了哈佛后她仍然每周都去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以便积累实际经验,为在法学院深造打基础。哈佛学生的履历表上,都有“社会服务”这一条。不仅考哈佛时要看,从哈佛毕业时也要看。
- 关键字搜索:
-
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