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生病——谈中国医药价格改革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价格上涨的巅峰是药品。二十年来,工资上扬了10-20倍,而医药上涨的幅度在一百多倍。二十年前,在医院生一个孩子顺产收费只不过十几块钱,现在竟达到五六千元。发烧感冒是中国最常见的多发病,过去只花几毛钱、块把钱就能治好,可现在一个处方就是一百多元。若是高烧不退,打上几天点滴,那就得一千多元,花去了一个中国工人月平均工资的200%。过去有一种疗效还不错的药“人工牛黄片”,只卖几毛钱,而现在换了包装,改了个名字就涨到二十多元。医疗费的上涨已经到了如此程度,连医生都生不起病。可到了生病住进医院,住院抵押金最少要收3000-5000元,又有谁出院的时候还能剩下钱?若是住院时间超过一个月,绝少有人的费用能在10000元打住,而这笔钱是一个没有医疗保障的农民两年的全部收入。若要住一次院,这两年的嘴便得封起来。于是,许多农民没等出院通知下来,便悄悄地从医院逃走,这样的故事哪一家医院不是屡见不鲜?就是一个国家职工,这笔钱也花去了他一年的年收入。这还不是大病。若是大病,那就惨了。几万几十万元的医疗费哪里去找?大概只有两条路:一是等死;二是到处乞讨,恳求施舍。其中大约有百万分之一的幸运者也许会得到媒体的垂青,得到企业家们的捐助。其概率与社会福利彩票的中奖率差不多。
药价
在医院的医疗费中80%是药价,而药价中究竟包含了多少"猫腻",说来让人愤慨!我在药店买一盒西安制药厂出的“利君沙”,零售价为15.90元,我到一家批发店去买,价格为9.50元,竟差了6.40元。
开始我还以为这样的批零差价是药品经销商在捣鬼。可后来我有了机会与西安制药厂的厂长、省卫生厅药品管理处处长、省物价局物价管理处处长、市中心医院院长坐在一起讨论药价的机会,在药价奇贵上,让我惊诧不已的是我们居然深有同感。不仅如此,在药价上包含严重的腐败和暴利,他们同样有切肤之痛。
到此也许你会以为这样的批零差价是不法商贩干的,其实不然,我在一家前门零售,后院批发的省级医药公司,见到的也是这样的批零差价。而且就在一个大院里进行,还是国营机构。
据业内人士披露,药品的生产成本不到药品零售价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暴利和腐败构成了药价的百分之七十真是触目惊心。
有位搞药品推销的先生,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他推销的这种胃药是进口的,进入中国市场的价钱也就十几元钱,可他们批发价是70多元,用到病人身上就一百多元了。进口价与零售价的差率是1000%
药品行业:暴利还是微利
当中国到处拉开价格大战的时候,药品行业却能被阻隔在防火墙外,这里是特区还是免税保护区?
其根本的原因是在医药流通体制上,几乎完全排除了市场的竞争机制所造成的恶果。在药品的流通环节上,许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国有、集体四级站批发模式的流通体制,可恰恰是这种"严加控制"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
到2000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已高达2000亿元,而流通体制改革却几乎纹丝未动,由于过分强调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流通体制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老模式上,几乎还在统购统销。于是,在药品的销售上竟然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全国现有医疗批发企业多达16000个,而全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元的尚不足400家,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的平均利润尚不到1%!简直让人弄不明白了,这到底是暴利还是微利?其实这也不奇怪,这是中国垄断行业的通病:暴利加亏损。万幸,药品业还有不到1%的利润。可恰恰又是这不到1%害惨了药品销售业。
再仔细一分析你就会明白过来,1999年各药品流通企业的销售成本高达12%。各药品生产企业都悄悄地在加大贿买贿卖的力度。
药价是怎样失控的
1990年以前,国家对医药品的审批控制十分严格,从产品报批到价格审定,从销售方式到药厂生产,所有环节都由政府主管部门严格管理。出厂价在成本价上加5%,批发价在出厂价上加价5%,零售价在批发价上加价15%。任何人都不敢随便提价。
而90年后,国家将审批权限下放到了各省市的卫生主管部门,从此,“放开搞活”了。各药品生产企业只要舍得花钱,便不愁搞不到批文。有位主任医师说,有天,仅一上午,他便赶火车似的一气儿参加了七个药品鉴定会,每个医药鉴定会平均只呆不超过十分钟,板凳都没有坐热,基本上是拿了钱便走人,连饭局都不肯赏脸。一上午便拿了一万多元,比大牌名星走穴拿钱还轻松,明星们好歹还得唱几支歌吧,他们只签个到,打个哈哈便搞掂。
等国家发现药价失控,收回审批权限时,药价早已涨到天上去了。大批药品批文早已入袋为安了。此后药品批文的行情见涨,一个批文明码标价高达一百万元人民币!
仅由这一点你就可以看到药品生产中的暴利,达到了什么样的级别,而所谓的新药试制成本里都包含了些什么。为了推出一种新药,打点各路神仙,打通各处关节,得花多少钱,而在这里支出的每一分钱都得从患者身上捞回来。在药品涨价中还有一种新戏法,那就是将旧药换个新包装,改个新名字,于是几毛钱的药转眼之间就便成了几块几十块甚至上百块钱的药。
由于药品生产的暴利,许多人都拚命地朝这块有限的空间里挤,实际上药品生产的卖方市场早已形成,这就迫使生产厂家变成了孙子,提着整箱整箱的钱去贿买贿卖,出厂价一压再压,利润一让再让,所以在药品暴利中生产厂家并没有拿走多少,都滚进了中间环节,中饱了私囊。
在药价问题上,拿大头的是医院。批发商包括各省市医药公司先要从医院领导入手,打通关节,再千方百计寻情钻眼打通医院药剂处的关键人物,采购的、审批的都不能遗漏。许多医院还设立药事委员会,于是,医院药事委员会的委员们,便也上了批发商或医药生产企业代表们的黑名单。可药进了药房并非就万事大吉,病人不用,药压在药房里行吗?说到底,药是要弄到病人手里,才能算完事。这就得靠各科室有处方权的大夫了。而想要让鬼推磨,不舍得花钱,那鬼肯推吗?当然,钱最后都可算在患者头上。
医药分家
1999年初,国家卫生部正式宣布,我国即将实施医药分家的重大改革,并且已排定了日程表和实施细则。这一刀切下去,对于清除医院积弊,对于医院的腐败和暴利,真可谓斩草除根,好不痛快!在我国医院的医疗费账单上,药费占去了60-70%,而在国外医院的账单上药费仅占全部医疗费的3%。药的价钱越贵医院越喜欢,同样是30%的利润,一盒售价一块钱的药医院赚0.3元,而一盒售价100元的药医院能赚30元。你说,这药品的价格优势是不是倒过来了?药价能不涨到天上去吗?同样的原因,洋药在医院备受欢迎,不论洋药疗效如何,都是医生们的首选药品。这就叫利益驱动。
药价的腐败和暴利并非无药可医,中国已将药价送上了手术台,就快动刀子了,让我们给药价送上一束康乃馨。
但希望一件事:别让我们望梅止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