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搁浅说明了政府在混水摸鱼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十月二十二日宣布,报经国务院批准,在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前,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关于"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百分之十出售国有股"的规定。这一决定实际上宣告了仅仅实行了四个月的国有股减持政策被搁置。

回想起宣布国有股减持之初,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亲自出面向股民保证,国有股减持对中国股市是绝对的利好因素。在中国政府看来,国有股减持不仅能解决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需要,而且可以适当降低国有股比重,进一步实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增强机构投资者与社会公众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使得上市公司的行为更为规范、公开与透明,从而推动中国的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就在九月底,当各个方面对此方案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并盛传方案有可能被迫搁浅时,财政部发言人还斥之为空穴来风。

是什么使得中国政府不得不被迫放弃它曾大力宣传的国有股减持政策呢?主要是中国股市对这一政策的消极反应。自六月十四日财政部为等几家部委共同颁布《减持国有股补充社保基金的办法》以来,中国的证券市场交投越来越不活跃,各种新股增发的节奏随之放慢,甚至刚刚推出的开放式基金也出现了销售困难的局面,同时深、沪两市的股指也持续下跌。股民一片怨声载道。连中国证监会聘请的香港顾问梁定邦也公开表示:"对于国有股减持的形势我不满意。首先,通过国有股减持所得到的资金并不是很多,同时市场对此的反应却比较差。"

耐人寻味的是,减持方案停止的消息公布后,十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沪深两市指数大幅上扬,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国有股减持政策在过去几个月中的负作用。

政府在市场上出售手中持有的部分股份,用于解决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问题,以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无论是从运用市场运作的方法来看,还是从资金的最终用途来看,似乎都应无可厚非,为什么市场如此不给情面呢?

从表面来看,直接打击股市的是国有股减持的价格问题。在方案刚刚出台的时候,不少人认为国家会以净资产一到三倍的价格出售。但当政府坚持国有股在新股发行和增发中以市场价减持时,市场的幻想倏然破灭。众所周知,由于我国股市结构和制度的缺陷,在股指大幅下跌前平均市盈率已经接近六十倍。但是,这种极不正常的高市盈率是在占全部股市价值三分之二的国有股与法人股股份不能流通下的市盈率,中国的股价是在这一特殊情况下形成的"畸形高价"。很明显,随着国有股减持的进行,股价有越走越低之势。这一趋势势必动摇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因而导致股价下跌。

事实上,市场对政府政策的负面反应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股民们对政府的极度的不信任。中国政府在过去的十年里一手造成了这个畸形的股市,各级政府及其操控的国有企业和证券公司大肆利用股市从股民手中圈钱。现在,中央政府不仅不去通过积极的立法等措施去害除弊,使中国的股市走上健康的道路,反而混水摸鱼,亲自下场捞一把。这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市场对此作出激烈的消极反应理应在预料之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胡少江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