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恋爱是美还是无奈

宋代诗人秦观曾有词云:“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古往今来,曾有多少遥遥相隔却心心相印的爱人用这两句词作为爱的佐证。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看到、听到以无奈结局的异地恋情。日前,在一次聚会中,“异地恋情”成为讨论的主题;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样的讨论,能让身处如此情感困惑中的人们,以轻松的心情面对这个问题--

●不是所有的开始都有结局

我有一个小兄弟,他是我父亲好友的儿子。他比我小8岁,但是我们一直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关于他的故事,无论学习、工作、甚至感情,我都了如指掌。

他非常的聪明,非常的有灵气。上学的时候,并不见他怎样刻苦,可学习成绩总是年级里最优秀的。常常别人伏案苦读的时候,他还在操场上玩得满头大汗。许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以如此状态还能独占鳌头,我却知道,他依赖和信奉的是自己的“思维方式”,他认为这很关键。直到他后来成了一名优秀的博士生后,我的一个朋友还奇怪地问我,人都说傻博士傻博士,你那个博士兄弟怎么一点也不傻,看上去才气横溢,满灵光啊。

他和一个一直和他同学的女孩子很要好,上大学以后他们正式恋爱了。因为两个人都非常地好学,上完大学考研,他读完研究生又考博士,所以,这场马拉松式的恋情持续了8年之久才有了结果。他们结婚的时候,许多的亲友都真诚地为他们祝福,觉得这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觉得经过如此漫长考验的情感一定是无比坚贞的。他们的新房简单得像个宿舍,因为那时他俩都不在西安,他在南京读博士研究生,他的她在上海上学。

这一对牛郎织女看上去爱得十分辛苦,因为他们只有假期才回到他们西安的宿舍“相会”;可同时他们看上去爱得十分幸福,每每寒暑假在院子里见到他们牵手散步的甜蜜样子,就令我艳羡不已。每到这时我就想,在一起又怎样?还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不是吵架拌嘴相对无言?人家辛苦倒是辛苦,可是寻常夫妻哪有这样的浪漫,哪有这样的感觉。

这几年他一直在南京,我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见面。今年春节遇见他时,他告诉我他离婚了。我十二万分的惊讶!怎么可能呢?他说,你想想,我们谈恋爱谈了8年,结婚好几年了,可仔细算算,两个人呆在一起的时间有多少。过日子过日子,连日子都没有还怎么过。我说你小子不会是在南京有了人了吧?他说你怎么想我不管,我只想告诉你我们这样确实过不下去。

后来他的一个同学悄悄告诉我,据推测,他很可能是在南京那边“有人”了。(常先生38岁教师)

●分离也从容

无论异地恋爱或是长相厮守,最关键的是真情,真情是距离隔不断的。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喜欢过一个男孩子。我们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一起上学读书,可谓青梅竹马。但是后来他去了新疆,之后,相隔千里的我们靠书信表达和传递情谊。男孩子的父亲曾经做过国民党的军医,在我们那个年代,家庭出身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成为择偶的首要条件。我的父母都是老党员,老干部,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我和他的事情。我当时非常痛苦,一方面我真的很爱他,另一方面,我又是个非常追求上进的青年,我也不想因为他的出身而影响到我将来的进步。

那时,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在政府部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机关上班,婚姻大事也是要请示组织的。尤其是在他的家庭背景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更要经过组织同意。在我提出要和他结婚的申请之后,单位派专人赴新疆对他进行政审,结果就查到了他父亲的经历。单位的领导因此找我谈话,要么放弃他,要么调到别的机关。我爱他也热爱我的工作,后来思考再三,我忍痛割爱放弃了他。

这个选择折磨了我很长时间,在后来的长达10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没有接触异性,32岁才结婚。我们虽然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可是20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还会打个电话互致问候。我们经常会把对方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他的孩子都知道西安还有个“刘阿姨”。这几年网络发达了,我们就在网上交流:聊天、发e-mail。但是我们一直再没有见过面。我想,这样也好,他在我的记忆中,我在他的心里,都永远是年轻时的模样。(刘女士43岁公务员)

●相见时很陌生,熟悉了又得分开

我在原来的单位时有一个很要好的姐妹,和我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她热情活泼,人也很能干。工作不太忙的时候,我们就经常相约下班后去逛街。喜欢购物是女人的天性,我相信许多女人都是从一起逛街开

始成为朋友的。我和她就是这样。我们经常一边采购,一边聊天拉家常。她的事情,我便由此知道了一些。

她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非常的可爱也很淘气。她爱人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出差,一年中难得在家几天。她就一个人料理家务,一个人带孩子,一个人给孩子辅导功课,一个人星期天带孩子出去玩。在我的想象中,这样的日子是很寂寞很辛苦的。可是她却对我说,最难受的不是分离的日子,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再说我也很理解他,人到中年,正是需要事业有所建树的时候,不出差怎么办。我问那最难受的是什么?她说,是团聚的日子。

我们经常是相隔几个月才见一次,每次见面的时候我都觉得他非常的陌生,好像是和一个与我的生活无关的人在一起。当这种陌生感慢慢消失的时候,当我们开始彼此慢慢熟悉的时候,就是分别的时刻了。所以,其实我觉得折磨我的倒也不是思念,而是这种适应,我每次都会有一种感觉,眼前的这个人好像不是我盼望的我等的那个人。

我也有过和爱人离别的经历,尽管如此,她的话,我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吃力。(张女士30岁会计)

●谁信不过谁啊

这个话题或许我是有发言权的。

我和爱人相识、相爱在西安,一年前,他因为工作需要被调往北京。他临行时,父母和朋友都劝我,要么留住他,要么等结了婚再走:这一去归期遥遥,谁知道他会不会变心。这两种建议我都没有采纳,如果人心要变,那不是一纸婚书能阻挡得了的;如果一个男人肯为女孩子一时的情绪而放弃事业,那么他也一定不怎么样。我没有拦他,也没有要求结婚,而是高高兴兴地送他踏上了北去的“征程”。我对他实行了我认为保险的粗放式管理。平时自然各忙各的,我不会没事就打电话查岗,也不会疑神疑鬼地“刺探情报”。不是我放心他,而是我相信自己换位思考得出的结论:大家都挺忙的,现代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能够自如地应对好自己的工作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还要思考诸如人际关系之类的琐事,还要思念(或者是揣测)对方,哪还有什么闲心考虑别的。有一次我和他在电话上交流我的想法,没想到他竟与我不谋而合。真是天生一对!去年10月份,我请假去北京和他举行婚礼,一个非常简单的婚礼。没有婚纱,没有宴席,甚至连新衣服也没买一套。结完婚我又回到西安继续工作,生活,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想念他。

有一次同事在我的电脑上发现了我老公的照片,说:“哇,好帅啊,你就放心他一个人在那么远的地方呆着?”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他走得再远,心在我这儿呢。再说了,他出色,我也不赖呀,这么好的老婆不在身边,他不也得操心,何必呢,互相牵肠挂肚的,还莫若互相坦诚相见。谁信不过谁啊?(肖女士29岁电视工作者)

尽管很多人对“异地恋爱”普遍持并不乐观的态度,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个别“支持者”的论述中、故事中感受到真情的力量。我想,有些故事,也许不是用来说服,而是用来感觉、感染和感动的。--编者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