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刀斬心魔易 人性惡難除(圖)
周處像,位於江蘇省宜興市團氿東岸、新蛟橋西北側。(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前段時間,臺灣小成本犯罪劇情片《周處除三害》,火爆了大陸電影市場,不但票房狂攬6.6個億,還獲得金馬和金像獎的多項提名,連影片導演都感到非常意外。這部電影的英文譯名也很有意思,它把「周處除三害」這樣一個我國西晉時期的典故,翻譯為:The Pig,the Snake,and the Pigeon。意思就是:豬、蛇和鴿子。為甚麼叫這麼個四不靠的名呢?個人認為,這是編劇的一個巧思,因為在影片裡談及了很多佛教的概念,而在佛教中,把貪、嗔、痴認為是三毒,並把鴿子作為貪的代表,蛇呢,作為嗔的代表;而豬呢,就是痴的代表了。如此一來,就讓影片多出了一層內涵,就是:把「除三害」的概念,從具體的人與人、人與事的對抗,昇華到個人祛除「貪、嗔、痴」心魔、歷練心性的層面上去了。而且,也正暗合了歷史上,周處這個人物的人生經歷。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周處是甚麼樣?他有哪些鏟除三害、自我昇華的故事呢?
西晉,是一個動盪混亂、異人百出的時代。這個時期發生的故事,要麼神奇玄遠,要麼黑暗殘酷。而周處作為這時代的一員,更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他的整個人生,都像生活在一個黑暗叢林中,這叢林是如此的濃密,以至於很少有人性的光亮能照耀進來。
本文为荣誉会员专刊内容,请加入荣誉会员后继续阅读。荣誉会员每年将享受24期的《williamhill官网 会员专刊》。图文并茂,设计精美,至尊专享。
请点击此处免费预览一期半月刊。
如果您已是荣誉会员,请登陆后,刷新本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