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悲劇英雄趙紫陽(圖)

 2025-10-16 02: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趙
趙紫陽(圖片來源: 合成圖 今濤拍暗 )

【看中國2025年10月16日訊】六四亡靈們殉難於15年前的屠殺,當時盡全力阻止大屠殺的紫陽先生去世於十五年後。尤其令人悲憤的,在十五年的軟禁中,也在不准悼念的冷酷中,紫陽先生走了!

然而,凡是尊重歷史事實的人都不能不承認,在八十年代那個激動人心的改革時代,趙紫陽對中國社會轉型--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於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老人集團在政治上的僵化和保守,使趙紫陽以悲劇英雄的形象結束了政治生命。

六四後,海內外都有人援引"責任倫理",對趙紫陽下臺做出負面評價:趙紫陽作為手握重權的總書記,不應該僅僅為了個人道義形象而放棄政治上的"責任倫理",他在戒嚴問題上的堅持己見,起碼是一種政治不成熟的表現。這種評價假設:如果趙向鄧妥協,即便無法避免戒嚴,也許可以避免血案;即便無法避免血案,但只要趙能保住自己的權力,可以減弱六四後的鎮壓、逮捕和清洗,中國的政治改革也不至於停滯十五年。

為政之德與做人良知

說趙紫陽在戒嚴問題上堅持己見也是政治幼稚的表現,我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因為,是否同意軍事戒嚴,絕非如何應對社會危機的策略之爭,而是事關政治善惡的大是大非之爭。

如果在此問題上還要韜晦,趙紫陽也就不再是中共高官中的異數了,而與獨裁製度中的其他機會主義政客一樣,即便保住權力,他也就不再是那位矢志推動政治民主化和具有高貴政治人格的趙紫陽了,而僅僅是中共官場上最常見的平庸政客。

好在,通過八九運動的在大是大非的抉擇中,紫陽先生他寧願放棄黨魁的官位及其巨大的既得利益,而堅守為政之德和做人良知,這在中共掌權的歷史上是唯一的。趙紫陽在現實權力鬥爭的失敗,卻贏得了長遠的政治榮譽和道義資源,也為那些"身在曹營心在漢"高官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從政典範,為中國的政治人物保存了道義尊嚴。

從政治人物的責任倫理的角度講,八九期間,趙紫陽為了以和平的方式控制局面,已經竭盡全力了,他的開明也是中共歷任黨魁中的極限了。如果按照他的思路應對民間訴求,中國非但不會陷入鄧小平害怕的"動亂",反而會從此逐漸走上官民之間的良性互動。因為,當時中國的內外環境,非常有利於進行"可控制的大規模社會變革",八九運動的發生本身正是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非但不能證明發生了"動亂",反而證明了民意對腐敗的強烈不滿和對政治改革的巨大支持。

首先,改革的巨大感召力和民眾的普遍受益,使政府仍然具有很強的控制力和權威,特別是體制內有身居要職的開明派,提出在民主和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官民衝突的新模式,不但有支持政治改革的自由知識界及工商人士,而且有自發動員起來的巨大民意支持。

其次,八九運動本身基本上是"理性、和平、有序"的,即便大絕食以後,北京城裡仍然秩序井然,並沒有出現所謂"暴力動亂"。

再次,當時的國際環境極為友善,西方主流國家全力支持中國的改革。在戒嚴令發布之前,西方輿論不但支持學生們的和平訴求,也對中共高層開啟官民對話的方式給予正面評價,稱之為"官權對民意的忍讓和寬容"。

這一切有利條件,可謂中國百年現代化歷史上的前所未見,使大規模的民間自發運動不會造成權威真空的無政府式的混亂,反而能夠保證:在可控制的社會穩定的前提下進行官民良性互動的政治改革。

在中共執政五十年的歷史上,當政權與民間發生重大衝突之時,趙紫陽作為執政黨的總書記,居然公開拋棄政權立場而站在民間立場一邊,這種道義姿態的確前所未有。

現在,85歲的紫陽先生已經走了,但他在八十年代對中國改革的巨大貢獻,是任何人也抹殺不了的;他在政治大是大非問題上的道義堅守,也將作為獨裁政治中的異數而名垂史冊;他留下的政治遺產和人格遺產,對現任高官構成了巨大的道義壓力;區別於鄧小平模式的趙紫陽模式,也已經標示出中國未來改革的方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新世紀/BBC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