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個名字如何成為禁詞?于朦朧慘死與一場席捲中國的靜默戰爭(圖)

當追問真相成為罪過:于朦朧引爆中國網際網路最大規模的數字抗命

 2025-09-21 18:1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于朦朧
牆內外的社交媒體近期因大陸藝人于朦朧離奇「墜樓」慘死而引爆,由剛開始的衝上熱搜到徹底噤聲,激發成一場民眾對公權力、資本黑箱以及信息封鎖的激烈質疑。(圖片來源:微博)

【看中國2025年9月21日訊】牆內外的社交媒體近期因大陸藝人于朦朧離奇「墜樓」慘死而引爆,由剛開始的衝上熱搜到徹底噤聲,激發成一場民眾對公權力、資本黑箱以及信息封鎖的激烈質疑。這起事件已遠遠超越了傳統的娛樂圈八卦,成為一個觀察當代中國網路生態、公民意識與數字抗爭策略的標誌性樣本。從整齊劃一的評論區隊形,到與審查系統鬥智鬥勇的「游擊戰」,無數網民正用鍵盤和滑鼠,執著地叩問一個簡單而又沈重的問題:于朦朧到底在哪裡?他遭遇了什麼?

從爆料到呼籲「立案調查」:為于朦朧發聲,就是為我們自己發聲!

事件的引爆點始於社交媒體上關于于朦朧離奇墜樓的突發事件。然而,與以往明星闢謠後便迅速平息的風波不同,這次的傳言非但沒有被官方或其團隊的沉默所稀釋,反而在缺乏權威信息的真空中,以驚人的速度膨脹。很快,「于朦朧墜樓慘案」這一駭人的標籤開始在各大平臺流傳。

直到9月20日,「今日澳洲APP」等媒體觀察到的,在抖音等短影音平臺的評論區,出現了驚人的一幕:大量粉絲和網民湧入,他們不再是無序的猜測或謾罵,而是以近乎「複製貼上」的形式,整齊劃一地刷著同一句話:「相信法律相信國家,立案專案調查」。這句口號的選擇極具策略性,它並非直接對抗,而是將皮球踢給了官方,以一種「擁護法治」的姿態,要求國家機器介入,行使其應有的調查權力。

Ende Chen在社交媒體X發圖文:為于朦朧發聲,就是為我們自己發聲!

在此呼籲全球海外華人,一起為于朦朧發聲。

要求中共公開透明調查于朦朧墜樓真相,停止掩蓋、操控輿論。

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獨裁體制下的司法黑幕與人權迫害。

從娛樂圈悲劇到中共「權貴」浮現

隨著事件的發酵,網路上的討論迅速超越了對于朦朧個人安危的擔憂,觸及了更深層次的社會敏感神經。一位名為「Enigma」的網友在9月18日的帖子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于朦朧事件不是娛樂圈橋段八卦,它是沒背景沒靠山的底層善良孩子,被權貴玩弄致死的惡性社會事件。」這段話迅速獲得了上萬的點讚和廣泛傳播,因為它成功地為這場迷霧重重的事件提供了一個極具解釋力的敘事框架——一個善良但無權無勢的個體,在面對一手遮天的「權貴」時,所遭遇的不公與戕害。

權貴」一詞,在當下的中國輿論場中,是一個充滿了憤怒與無力感的符號,它指向那些擁有巨大財富和權力,卻能游離於法律與道德約束之外的特權階層。將于朦朧的遭遇與「權貴」聯繫起來,無疑極大地激發了公眾的同理心與義憤。許多網民認為,如果僅僅是意外或個人原因,官方和相關方沒有理由進行如此嚴密的信息封鎖。恰恰是這種反常的沉默和壓制,讓「被權貴所害」的說法顯得越發可信。正如該網友所言,儘管團隊曾有過模糊的闢謠,但「他的死絕對蹊蹺」,這句話道出了無數人心中的疑慮。

與此同時,另一種絕望但堅決的情緒也在蔓延。網友「livs」在9月15日的帖子中感嘆,國內的熱點事件總會隨著時間被淡忘,讓人心寒。為此,她提出了一個在近年來類似公共事件中反覆出現的策略:「我覺得需要有人寫一個文案英語,at全部美方大佬/外方,讓他們多事的去question」。這種訴諸「境外勢力」的呼籲,看似荒誕,實則反映了部分網民在國內申訴無門後的極度無奈。他們深知,只有當事件上升到國際輿論層面,才有可能對國內的相關方形成足夠的壓力,迫使他們做出回應。這是一種「曲線救國」式的數字抗爭,其背後是對內部糾錯機制深深的不信任。

官方敢撒謊 我們敢揭露

牆外推特記錄道,微博上有大批討論于朦朧失蹤的帖子被封號或刪除。更為甚者,連于朦朧本人的微博帳號(@麒麟的小胖梓)也被禁言,理由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甚至出現「系統自動重置,提示頭像內容違反平臺規則」的離奇情況。網友評論道,事件已發展到「言論自由成了徹底的擺設」的地步,令人「細思極恐」。

這種高壓的管控手段,不僅未能平息事態,反而起到了火上澆油的效果,越是引發公眾對其真實性的確信和更廣泛的關注。

在被刪帖子的評論區,網民的反應極具代表性:「越是這樣我越相信國家級傳聞」、「越刪越真」!

「為什麼?而且現在評論區禁止出現他的名字,你打了他的名字評論自己都看不見,但別人能看見」。這種來自第一線的體驗,讓審查的存在變得具體而可感。當一個人的名字都成為了無法發出的違禁詞,這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暗示著其背後有著不允許被觸碰的禁區。這種做法非但沒能「闢謠」,反而讓「陰謀論」擁有了最堅實的「證據」。

對於粉絲而言,這種全面的信息封鎖更是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背叛感。網友「離開@kimipuppyo」在長文中寫道:「于朦朧不得善終不得見天日,怪不得他的什麼消息都不知道,看下面的評論,觸目驚心…工作室真的毀了他,把愛他的人趕走了,現在的後援會大粉沒有一個是真的為他好的。」這段話不僅表達了對偶像遭遇的悲痛,也揭示了其職業生涯中可能存在的長期問題,如與經紀公司的矛盾、資源的打壓等,為他如今的「悲劇」結局鋪墊了更為複雜的背景。當粉絲們發現自己連為偶像發聲的權利都被剝奪時,那種被背叛和被拋棄的感覺,轉化成了更為堅決的追問動力。

數字時代的「人民戰爭」

面對在抖音等主流平臺搜索「于朦朧」幾乎只剩下無關報導的困境,網民們發起了多線作戰:

  1. 尋找替代渠道與關鍵詞: 他們放棄了直接的廣場式討論,轉而在不同的領域評論區,使用不同的關鍵詞和暗語,進行「去中心化」的傳播,如使用縮寫、諧音、甚至表情符號來指代事件。
  2. 打破信息壁壘與國際呼籲: 他們有意識地將信息從一個平臺搬運到另一個平臺,從一個圈層擴散到另一個圈層,試圖打破演算法和審查製造的信息繭房。這場抗爭不僅限於境內,海外華人也積極響應,如網友Ende Chen(@chuxukuaile666)在9月20日發帖呼籲全球海外華人為于朦朧發聲,強調「為于朦朧發聲,就是為我們自己發聲!」,並要求中央公開透明調查,制止掩蓋和操控,同時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的獨裁體制與人權迫害。
  3. 訴諸官方合法渠道: 這是此次抗爭中最值得關注的一環。大量網民湧向了中國政府網的「國務院『人民群眾留言板』」以及人民網的「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他們不再只是在社交媒體上宣洩情緒,而是利用官方開設的、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建言獻策渠道,直接向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和各級領導發出訴求。截圖中展示的留言內容,措辭嚴謹,引經據典,條理清晰,充滿了對法治的訴求和對政府履行職責的期盼。
  4. 線下實體抗議的出現: 更令人震驚的是,有網民Chunyuan Huang(@XIAOMIN198423)在9月20日發布消息稱,當天在香港杜梨街(Doulili Street)甚至出現了為于朦朧事件搭建帳篷的實體抗議。現場抗議者舉著「為于朦朧發聲,向中共問責!」以及「自由屬於人民,不屬於紅色權貴!」的橫幅。這不僅將事件的性質從娛樂圈悲劇,直接提升到對中共政權和紅色權貴的公開質疑,更將網路上的不滿轉化為線下的行動,發出了「一個流量明星都能被這樣,更何況一個普通人。今天不發聲下一個于朦朧就是你我。獨裁的本質就是讓權力為所欲為。」的嚴厲警告。

截至目前,關于于朦朧的真相依舊被濃霧籠罩。官方的沉默如鐵,而民間的追問聲浪卻一波高過一波。這起事件已經不再僅僅關乎一個藝人的生死,它像一面稜鏡,折射出當下中國社會的多重矛盾。因為當一個人的名字需要用如此大的代價去提及和尋找時,被追問的,早已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命運。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