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習近平能抗住川普關稅大棒嗎?(圖)
川普1月20日上台後,外界預計美中將展開貿易戰2.0版(Adobe Stock)
【看中國2025年1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尹華報導)2025年,隨著川普重返白宮,他的關稅政策成為全球經濟格局最受關注的焦點。川普以「讓美國再次偉大」為口號,強調通過提高貿易關稅重塑美國經濟,並將其作為解決美國高額債務的關鍵手段。這一舉措不僅對美國財政產生深遠影響,也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貿易國形成了巨大挑戰。時評人吳建民分析了川普關稅政策的歷史背景、對全球化的衝擊及其對美中關係的深遠影響。
美國債務危機與川普的「關稅復興」
吳建民在自媒體節目中說,川普在2025年提出以關稅收入彌補聯邦財政赤字,背景是美國債務水平已達到3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全年GDP總量的1.5倍。光是拜登任期內,美國債務便激增了4萬多億美元。這一數字讓每個美國公民平均揹負約11萬美元債務。而在此期間,拜登政府通過援助烏克蘭、聯邦機構的高額支出以及寬鬆的社保政策,進一步增加了財政負擔。例如,拜登簽署協議允許社保局4.2萬名員工在家辦公至2029年,這筆支出被川普視為「對納稅人的巨大浪費」。
相比之下,川普強調減少個人和企業所得稅,以刺激經濟增長,釋放市場活力。然而,這也使政府失去大部分傳統稅收來源。因此,川普的解決方案是恢復對國際貿易的高額關稅,將關稅作為聯邦收入的主要來源。川普曾在推特上引用矽谷企業家馬克.安德森的數據,指出美國在19世紀關稅收入一度佔聯邦總收入的95%以上,而如今僅為1%至2%。川普認為,如果美國重回高關稅時代,便能有效削減債務,實現經濟復興。
關稅政策的歷史背景與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
美國自建國以來,關稅收入一直是聯邦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從1798年到20世紀初,美國通過高關稅保護本國製造業,並積累了大量財政盈餘。例如,巴拿馬運河的修建耗資相當於今日的數千億美元,全部來自聯邦政府的關稅收入。然而,1913年通過的「安德伍德關稅法案」大幅降低了關稅比例,美國開始依賴個人和企業所得稅。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美國製造業逐漸外包至低成本國家,導致國內製造業空心化。
在過去數十年中,美國大企業為了追求更高利潤,將生產鏈轉移至勞動力廉價的國家,尤其是中國。大量廉價產品被進口回美國市場,使資本家和華爾街賺得盆滿缽滿,但美國工人卻因此失業。川普認為,這種「全球化」模式導致美國的經濟安全和就業形勢受到嚴重威脅。因此,他重申高關稅政策的必要性,旨在將製造業重新帶回美國。
關稅政策對中國經濟的衝擊
川普的關稅政策,首當其衝的便是中國。早在其首個任期內,川普已通過對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展開貿易戰。川普將中國視為「全球化模式的最大受益者」,認為中國通過低成本生產和不公平貿易手段攫取了大量利益。尤其是在芬太尼問題上,川普指責中共對美國社會的毒品危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追加了10%的懲罰性關稅。
根據經濟研究機構的預測,如果川普對中國商品全面加征60%的關稅,中國的GDP增長率將從2024年的4.7%降至2025年的3.4%,並在2035年跌至1.3%。這種大幅度關稅打擊,尤其針對服裝、鞋帽、傢俱、玩具、廚房用品等出口主力產品,將使中國的出口大幅萎縮。此外,美國在加征關稅的同時,還通過貿易協定嚴格限制第三國產品中「中國產零部件」的比例。一旦產品中有「中國產零件」,便會被視為中國製造,從而徵收高額關稅。這一政策打擊了包括墨西哥、越南在內的「中轉國」貿易策略,使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出口優勢受到嚴重衝擊。
全球化模式的終結與美中貿易新格局
川普重返白宮後,關稅政策不僅是針對中國,也是對全球化模式的全面反擊。他強調重建「美國製造」,通過高關稅政策迫使跨國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從而重振美國經濟。然而,這一政策引發了民主黨和全球主義者的強烈反對。民主黨認為,關稅政策將導致商品價格上漲,增加普通消費者的生活成本,同時破壞與盟友的貿易關係。
但川普政府的觀點是,只有犧牲短期利益,才能換來長期的經濟獨立與繁榮。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川普計畫擴大美國能源生產,恢復頁岩油和天然氣的開採,以減少對中東和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這一政策獲得了部分歐洲國家的支持,尤其是在俄烏戰爭持續的背景下,歐洲迫切需要尋找新的能源供應來源。
在此過程中,美國與歐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貿易關係也將發生重大變化。例如,川普政府計畫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以應對「借道」中國零部件的問題。同時,川普對德國等歐洲國家的貿易政策也將趨於強硬,因為德國作為美國主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其汽車和工業產品大量出口美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性較高。
中美貿易戰的未來走向與全球經濟影響
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是經濟措施,更是政治手段。他試圖通過經濟手段遏制中國的全球影響力,並迫使中共做出經濟和貿易讓步。然而,中共在過去的中美貿易戰中採取了報復性措施,例如限制進口美國農產品,以削弱川普在美國中西部「鐵鏽帶」州的支持率。然而,這種策略在川普重返白宮後面臨失敗的風險。美國經濟在川普的政策調整下,將更加註重國內生產和自給自足,而不再依賴廉價進口品。
此外,川普對中共的強硬態度還體現在對新冠疫情責任的追責上。川普在競選期間多次表態,將要求中國為疫情損失進行賠償。這一立場表明,中美之間的摩擦將不僅限於貿易領域,還可能擴展到國際責任和地緣政治層面。
然而,儘管川普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恢復美國的經濟活力,但其長期效果仍有待觀察。高關稅政策可能會引發全球供應鏈的重新洗牌,導致部分發展中國家失去市場份額。同時,這也考驗著中國的應對能力。中共如果無法找到新的市場出口和經濟增長點,其國內經濟將面臨更大挑戰。
吳建民認為,川普重返白宮帶來的「關稅大棒」不僅是一次經濟策略的調整,更是對全球經濟秩序的一次重塑。通過提高關稅、振興製造業、打擊全球化利益集團,川普試圖重建美國經濟優勢。然而,這一政策的實施也意味著中美關係將進入新的對抗階段。對於中國而言,如果無法有效應對關稅政策和國際市場壓力,其經濟發展將陷入困境。2025年,全球將見證一場圍繞關稅政策展開的博弈,而這場博弈的結局,將深刻影響未來十年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