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許成鋼(本人提供)
【看中國2024年9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報導)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隨著信息管控的加劇和集權主義的回歸,許多經濟學家和專家都在深入分析這一現象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的許成鋼教授近日在美國之音的《許成鋼談經論證》新節目中再次闡述了中國集權主義制度的歷史根源、現狀及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他揭示了集權主義制度對經濟發展的限制,信息管控、產權保護不足以及宏觀政策的失效都是當前中國面臨的嚴峻挑戰。正如蘇聯和東歐的歷史經驗所示,集權主義制度的經濟模式最終無法持續,中國的未來取決於能否實現真正的制度改革。
集權主義與信息管控
根據許成鋼的分析,英國《經濟學人》9月4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國的經濟問題很大程度上與信息的控制有關。該文章指出,中國官方對信息的嚴格管控已經對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尤其是在私營部門和官員層面,信息的缺乏使得他們難以做出明智的決策。這一現象讓人聯想到蘇聯在解體前的狀況,當時的蘇聯領導層同樣因信息不透明而無法獲得準確的經濟數據,最終導致了經濟改革的失敗和國家的崩潰。
許成鋼指出,中國的集權主義制度與蘇聯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是在信息控制方面。雖然中國經歷了數十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成就,但其本質上仍然是一個集權主義國家,權力掌握在極少數領導人手中。自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來,許多分析家開始注意到中國正逐漸回歸到極權體制,信息管控的加劇正是這一回歸的明顯跡象。
《經濟學人》的文章特別指出,信息管控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廣泛且深遠的。官員和企業家無法獲得準確的數據,導致決策錯誤。這種信息的封鎖不僅限制了市場的正常運作,也使得政府無法迅速應對經濟中的問題。許成鋼教授補充道,集權主義制度的根本問題在於其對經濟資源的全面控制,包括對產權和市場信息的壟斷。
在蘇聯時期,信息管控導致了大量經濟數據的虛假報告,最終讓蘇聯領導層失去了對經濟狀況的真實把握。而在今天的中國,類似的問題也正在發生。儘管中國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私營企業,但由於政府對土地、銀行以及其他關鍵資源的控制,市場信息仍然被嚴重扭曲。正如許教授所指出的,經濟改革的目的本質上是為了挽救集權主義制度,而不是實現真正的市場化改革。因此,儘管中國取得了短期的經濟增長,但長期來看,這種模式無法持續。
中國與蘇聯的經濟改革對比
許成鋼回顧了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經濟改革歷史。他指出,蘇聯和東歐集團在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經濟改革,但由於集權主義制度的阻礙,這些改革未能取得成功,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蘇聯的經濟改革失敗的一個關鍵原因在於其無法解決激勵機制的問題,這與今天中國面臨的困境有相似之處。
中國的改革開放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國際社會的支持以及私營經濟的增長。然而,隨著中國私營經濟的發展,公民社會的壯大,中共開始擔心這些力量會動搖其集權統治的基礎。因此,自2012年以來,中央政府開始逐漸收緊控制,回歸更加集中的權力結構。許教授指出,這種回歸不僅僅是領導個人的選擇,而是集權主義制度本身的特性決定了這種趨勢。
許成鋼進一步分析了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依賴的「區域管理集權主義」制度。他指出,這一制度並不是改革開放的產物,而是文化大革命和大躍進的歷史遺留。通過將資源和管理權下放到地方政府,中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蘇聯的崩潰模式。這種區域管理集權主義使得地方政府能夠在一定範圍內靈活應對經濟問題,促進了地方競爭和私營企業的發展。
然而,隨著中央政府重新加強控制,這種靈活性正在逐漸喪失。區域管理集權主義原本的靈活性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了一定的空間,但在2012年之後,中央政府逐漸剝奪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權,導致地方經濟活力下降。這種變化反映了中國集權主義制度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的侷限性。
私營企業與產權保護的缺失
雖然中國的私營企業在改革開放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許成鋼教授強調,中國的私有產權並沒有得到充分保障。雖然名義上中國承認私有產權,但由於人權得不到保護,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控制企業家。這種對人權的侵犯使得私營企業實際上處於政府的掌控之下。
在這樣的環境中,私營企業的發展受到嚴重限制。企業家缺乏安全感,無法在長期規劃中做出自主決策。許教授指出,資本主義的核心在於產權和人權的保障,而中國由於集權主義制度的存在,無法實現真正的市場經濟。因此,雖然中國的私營企業在短期內為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但長期來看,它們的發展空間將被大大壓縮。
經濟危機的前兆:房地產與金融危機
許教授在節目中談到了中國當前面臨的經濟危機。他指出,房地產市場的崩潰是這一危機的明顯徵兆。近年來,中國的大型房地產公司紛紛破產,這標誌著經濟危機的開始。與市場經濟國家的快速金融危機不同,中國的集權主義經濟模式使得危機爆發的速度相對較慢,但這並不意味著危機不會發生。
中國政府通過「軟預算約束」手段,即通過政府補貼和救助來延緩危機的爆發。然而,正如蘇聯和東歐的歷史經驗所示,這種手段只能暫時掩蓋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危機。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以及國有企業的低效運營,使得中國的經濟基礎逐漸變得脆弱。
信息封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失效
信息封鎖不僅影響了企業和個人的決策,也對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產生了負面影響。許成鋼教授指出,中國政府的數據虛報現象嚴重,這直接影響了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例如,2022年中國官方公布的GDP增長數據與實際經濟情況相差甚遠,這使得政府無法及時採取有效的政策應對經濟下滑。
此外,中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由於金融市場的信息不透明,政府在調整利率和財政支出方面面臨巨大困難。這進一步加劇了經濟危機的風險。
集權主義制度的未來
許成鋼在總結中指出,中國的經濟危機已經開始,但由於集權主義制度的特性,危機的爆發形式與市場經濟國家有所不同。中國政府通過對土地、銀行和資源的控制,試圖減緩危機的惡性循環。然而,這種延緩只會使得危機的持續時間更長,最終可能導致整個經濟體系的崩潰。
與蘇聯和東歐國家類似,中國的集權主義制度本質上是不可持續的。儘管政府通過控制信息和資源暫時維持了局面,但長期來看,內需不足、資源錯配以及信息不透明等問題將繼續拖累中國經濟。要真正擺脫這一困境,中國需要從根本上改革其制度,走向真正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