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乒乓球壇多年讓球、放水傳統逼走過多少冠軍(圖)


2024年8月3日,陳夢擊敗孫穎莎獲得巴黎奧運女子乒乓球單打金牌(圖片來源: Luke Hales/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8月11日訊】這幾天,巴黎奧運最詭異的一幕上演了,在中國乒乓球隊。在8月3日的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同為中國選手的陳夢戰勝了國家隊的種子選手孫穎莎,贏得金牌。本以為中國人應該為中國又獲得金牌而喝采,結果,這次相反,陳夢成了眾矢之的。現場有大量孫穎莎的粉絲,當陳夢發球或得分時,他們發出噓聲、大聲喝倒彩,還有球迷疑似向她豎中指。賽後陳夢上臺領獎時,現場很多球迷仍然狂噓並大喊孫穎莎的名字。

此事引起軒然大波,連外媒都紛紛討論。很多人罵孫穎莎的粉絲,認為都是中國人得金牌,何必如此厚此薄彼;而為孫穎莎辯護的則認為,陳夢自私,不顧大局。中國官方媒體很快出來定調滅火,板起臉來訓斥粉絲,說這是飯圈(粉絲圈)文化入侵體育圈。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事沒那麼簡單,因為陳夢奪冠後,在看台上同樣面色凝重的,還有劉國梁張怡寧這些教練和國手。

孫穎莎粉絲的辯護,無非是認為大家都在期盼孫穎莎奪冠,因為孫還差一個就大滿貫了,陳夢擊碎了人民希望和孫的夢想;孫穎莎已經打了三場,很累,陳夢應該讓球;四年前國家隊已經給陳夢安排了一個金牌,現在應該讓球回報;孫穎莎是所謂種子選手,而且年輕,唯有她能繼承老一輩的衣缽;還有說陳夢掌握了孫穎莎的破綻,專挑弱點打,贏得不光彩⋯⋯這些當然都讓人啼笑皆非,因為其中無不體現著「服從安排,犧牲公平,服從大局」的計畫經濟體育觀,以及令人髮指的,把「放水、讓球」當成理所當然的反公平競爭、反奧林匹克精神的習慣思維。

孫穎莎的粉絲為什麼會有這些極端行為呢?其實,乒乓球本不是一個容易產生飯圈現象的運動。乒乓球由於觀賞性差,場地小,商業價值很低,基本沒有市場化的潛力。其次,因為過於體制化,選手的個性很難發揮,連能力也很難真正得到施展,難以形成龐大粉絲圈。孫穎莎之所以有粉絲團,是被媒體硬炒出來的一個頂流,因為孫的特點是聽話、順從,作為世界冠軍卻沒有距離感,容易讓人跟風追捧。她的粉絲,沒有幾個是真心喜歡乒乓球的,因此也不可能有競技精神的概念。也正因為有媒體硬捧的流量,所以孫穎莎的輸贏,還跟商業代言捆綁在一起。在中國,頂級運動員的商業代言收入,有一大半都落入了國家隊、教練團隊的口袋,在孫穎莎還沒有進入決賽時,她代言的某款中國頭部乳製品品牌就已經放話說她會大滿貫了。因此,冠軍被陳夢「搶走」,勢必影響到這些人的利益,大家當然神情凝重。

利益團體用愛國主義和消費主義綁架了體育,也綁架了孫穎莎,因此一旦事情出乎意料,這些愛國主義流量養出來的粉絲就立馬反噬,搞得他們不得不端出媒體來滅火,讓粉絲背鍋。

不過,最令教練團頭疼的,當然還不是冠軍易主、丟失代言這麼簡單。最重要的,還是中國乒乓球壇的讓球傳統,或者說作弊傳統再次受到嚴重挑戰。

中國為什麼這麼重視乒乓球?無非是因為傳統體育強國對乒乓球興趣不大,所以大獎基本上是中國人獨攬;第二,乒乓球在中國是一個政治符號,是中國體制的代表,從60年代起,乒乓外交和熊貓外交一樣,就是中國外交的手段,中美關係破冰也是靠一場乒乓球賽。所以,從60年代起,就開始「讓球」了。

1961年,時逢第二十六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行。進入男子單打前四名的,全是中國大將:莊則棟,李富榮,張燮林,徐寅生,男單金牌已「鐵定」屬於中國,但是到底誰有資格當冠軍呢?半決賽前,中國組委會開會,作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語出驚人,直接問:「這一次男單,誰來當冠軍?」接著說,「我們叫誰當,誰就當了。」大家協商了半天,最後還是賀龍提議「是不是讓莊則棟當冠軍?」於是,莊則棟「三連冠」了。他的冠軍怎麼來的?老二李富榮負責讓球,老三胡道本負責「排雷「——掃清外國選手。大家都嚴格遵守領導的安排,絲毫不差。所以莊則棟高舉單打冠軍獎盃時,總是說「我代表集體來領獎」。

隨後,讓球逐漸發展到中國隊向「友好國家」讓球,比如朝鮮。在1975年的第三十三屆世乒賽和1977年的第三十四屆世乒賽上,曾獲得世錦賽女子單打第三名的中國選手張立進入決賽,與朝鮮選手樸英順遭遇。張立兩度奉命讓球,把世界冠軍拱手讓給樸英順。

但是這個讓球傳統在改革開放後被打破了,這個人就是何智麗。

何智麗曾在1987年獲第世錦賽女子單打冠軍、女子雙打第三名。在雙打中,領導要求她「讓球」,她照做了,故意輸掉了混合雙打比賽。但在單打半決賽中,面對領導再次要求讓球,她不再照做了,而是拼盡全力,擊敗隊友管建華,進入決賽,獲得冠軍。

為什麼她拒絕讓球,執意當冠軍呢?因為她早已厭惡讓球了。1986年9月30日是她22歲生日,她和隊友正在漢城參加第十屆亞運會,中國隊的隊友們還給她送來生日大蛋糕。為了慶賀生日,她特地做了新髮型。當她理完發,走出來就遇見領導李富榮——沒錯,就是那個讓球給莊則棟的亞軍,他認為讓球再正常不過。他直接通知何智麗:「我們研究了一下,你今天‘讓’給焦志敏!」這天,何智麗讓球了,和焦志敏雙雙進入亞運會女子乒乓半決賽。這是她最沮喪的一個生日,從此,她和領導矛盾漸深,於是發生了拒絕讓球給管建華那一幕。

當然,領導的報復也隨之而來。第二年,何智麗獲得1988年獲亞洲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和女子雙打第三名。但是,卻沒有獲選這一年的奧運會比賽資格。何智麗旋即被教練以「不服管教」為由,自中國國家隊除名。

第二年,她與日本工程師小山英之結婚,改名小山智麗。在1994年1的亞運會上,她在一天之內採用三種不同的方法戰勝中華隊的陳靜、中國隊的喬紅與鄧亞萍等運動員,獲得女子單打冠軍。當時的中國媒體刻意封鎖1987年「讓球」的內幕消息,使許多中國國內的球迷稱她為漢奸。

而戲劇性的是,她以小山智麗的身份戰勝的中華隊的陳靜,恰好過去是她的隊友,並且也曾讓球給她。何智麗走後,陳靜也在1991年後同樣因不滿「讓球」習俗而離開中國國家隊,1992年取得臺灣的居留權,服務於合作金庫桌球隊。1993年,代表合庫桌球隊取得全國女單冠軍。雖然1994年輸給小山智麗,但是,1996年她代表中華臺北隊拿下亞特蘭大奧運乒乓球女子單打銀牌。在2000年學梨奧運會中,她代表中華臺北拿下乒乓球女單銅牌。

當然,中國的讓球傳統也有失手的時候。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進入男單半決賽時的形勢,是韓國柳承敏對瑞典老將瓦爾德內爾、中國王皓對中國王勵勤。中國乒乓球隊以為,柳承敏勢必輸給瓦爾德內爾,而王皓比王勵勤更能對付瓦爾德內爾,於是要求王勵勤讓球給王皓。結果,沒想到韓國柳承敏戰勝了瑞典老瓦,而王皓則輸給了柳承敏,最後柳承敏獲得冠軍。「僥倖」獲得金牌的韓國柳承敏對記者說「如果決賽對手不是王皓而是王勵勤的話,自己很難從中國人手中搶到金牌。」讓中國隊悔恨不已。

其實,看看歷屆獎牌榜,我們會發現,奧運強國和體育強國並不能真正劃等號。奧運強國分兩種,一種主要是歐美傳統體育強國,真正全民運動;第二種是威權體制國家或者前極權國家,包括俄羅斯、中國、古巴,前蘇聯衛星國的東歐國家。彷彿威權國家分走了奧運中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而競技精神這一面則主要由歐美日韓等體育強國支撐。

回顧1991年6月16日生效的《奧林匹克憲章》,其中這樣解釋何謂奧林匹克主義: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但是陳夢事件,證明在中國體育圈,完全沒有遵循這樣的精神。更不用提這麼多年一直存在的濫用興奮劑、職業性腐敗等各種問題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超國家、超文化、超等級、超地域的巨型狂歡節,一種由國家主義、消費主義、商業主義共同主宰的泛文化。但是,以中國為首的威權國家在其中行駛的霸權主義(對臺灣選手)、利益輸送、放水行為,不僅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諷刺,更是威權思維、民粹主義思維在奧運競技場的延伸。

不知道拒絕讓球、攪黃了利益輸送的陳夢未來會不會被國家隊為難,但是可以肯定,日子應該不會太好過。如果她真心喜歡乒乓球,那麼,或許她可以參考一下倪夏蓮——離開中國國家隊,代表盧森堡參賽,年近六旬,都還能做一個快樂而純粹的乒乓球運動員。這才是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上官亂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