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為何可以勝剛?弱為何可以勝強?(圖)
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圖片來源:公共領域/維基百科)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道應》篇的部分內容。
【原文】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大意]老子說:「功成名就之後,不再身居其位,而應適時退下,引身告退,這才符合天之道。」
【原文】老子曰:「曲則全,枉則正。」
[大意]老子說:「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直。」
【原文】老子曰:「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
[大意]老子說:「柔可以勝剛,弱可以勝強,天下沒有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沒有誰能夠親自實施。」
(一)吳國滅亡的原因
魏武侯問李克:「吳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李克回答說:「屢戰屢勝。」武侯問:「屢戰屢勝,這是國家的福氣,吳國偏偏為此而滅亡,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李克解釋說:「經常打仗,百姓必然感到疲憊不堪,而屢戰屢勝必然導致君主驕傲。讓驕橫的君主去指揮役使疲憊的百姓,不亡國這樣的事情是很少見的。君主驕傲就會放肆,放肆縱欲就會窮奢極欲。百姓疲憊就會產生怨恨,怨恨多了就會去動足腦筋謀求擺脫疲憊痛苦,以致會用到謀反的手段。這樣上下都將事物推向極端,吳國現在才滅亡已經算晚的了。吳王夫差就是因為這個才敗在越王勾踐手下,自殺身亡的。所以《老子》說:「功成名就,引身告退,這才符合天之道。」
(二)僖負羈以禮相待逃亡的重耳
曹共公十六年(公元前637年),晉國公子重耳流亡過境曹國。曹共公不以禮對待重耳,又在重耳洗澡時偷窺他。僖負羈勸阻曹共公,但不被採納。僖負羈對曹共公說:「晉公子現在經過此地,和君王的地位相當,難道不應當以禮相待嗎?」曹共公回答說:「諸侯各國在外逃亡的公子多了,誰不經過此地呢?逃亡的人都沒有什麼禮節可言,我怎麼能一一都以禮相待呢?」
僖負羈回答說:「我聽說,愛護親屬,尊重賢人,是政事的主幹。以禮待客,同情窮困,是禮儀的根本。用禮來治理國政,是國家的常道。失去了常道,就不能自立,這是君主所瞭解的道理。……晉公子十七歲流亡國外,三個具有卿相之才的人追隨他,可稱得上是賢人了,而君王輕視他,是不尊重賢人。說起晉公子出逃流亡,不可以不加憐憫。即使將他比作賓客,也不可不以禮相待。如果失去了這兩者,那就是不以禮待客,不憐憫窮困了。守著上天所聚集的財富,應當施行於符合道義的事。」曹共公不聽從僖負羈的勸告。
僖負羈之妻認為重耳會回到晉國取得政權,將來一定會討伐曹國報仇。她對僖負羈說:「我們的國君對晉公子重耳相當不禮貌。但我觀察到跟隨重耳公子流亡的幾位都是賢人,如果這些人能幫助重耳公子回到晉國執掌朝政,必定會討伐我們曹國的。你為何不乘現在先給晉公子重耳施加恩德呢?」於是僖負羈遵照妻子的話給重耳他們稀粥和璧玉。重耳他們接受了稀粥而將璧玉退回給僖負羈。等到重耳他們返回晉國並執掌朝政後,就發令討伐曹國,在攻克曹國以後,特地命令三軍不許侵擾僖負羈所居住的里巷。所以《老子》說:「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直。」
(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越王勾踐與吳國交戰失敗,國家破殘,人民傷亡,自己又被圍困在會稽。這時勾踐是內心憤恨、膽氣豪壯,激情豪氣像湧泉,訓練選拔士兵,決心赴湯蹈火與吳國決一雌雄。但經過大臣文種的勸說,以屈辱條件和吳國達成協議,勾踐親自為吳王作臣僕,妻子為吳王作奴僕;又親自執戈為吳王牽馬開道。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讓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越王勾踐經過這樣多年的臥薪嘗膽,終於在干遂將吳國打敗,並擒獲吳王夫差。所以《老子》說:「柔可以勝剛,弱可以勝強,天下沒有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沒有誰能夠親自實施。」而越王勾踐親自去實行了,所以他最終稱霸於諸侯。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