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江澤民、習近平。(圖片來源:合成圖 Getty Images)
鄧小平生前有沒有遺囑或稱「政治遺囑」?多年來國內政界揣測不一。公開場合,鄧小平在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正式宣布退下後,曾三次表態:「走了,不要搞什麼政治遺囑!」,「不需要有什麼遺囑。人走過的路就是留給後代取捨的。」,「政治遺囑處理不好,會壞事」。
然而,2003中共十六大三中全會即將召開的關口,香港某出版社突然推出了一本書,叫做《遺囑》,是由作家沙士寫作的。其中談到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經過半年考察、思考和反覆徵求其他人的看法,最後留下了未曾公開的神秘的「遺囑」。
1992年,因踩著「六四」學生鮮血爬上臺的江澤民,推行極左路線,鼓吹「反和平演變」,不僅不「改革」,還批判「改革」。當年1月18日到2月21日,鄧小平開始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外稱「鄧小平南巡」。鄧小平在南巡時發表長篇講話,並向江澤民發出最後通牒:「誰不改革誰下臺。」鄧小平還擬讓喬石代替江澤民出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嚇得魂飛魄散,趕緊向鄧小平認錯服軟。
《遺囑》一書透露:南巡後,鄧小平於1992年年6月在北京景山後街家中小院,召來胡錦濤、曾慶紅及王瑞林,對他們說:「趁我還清醒的時候給你們交代些事情」。鄧說:「年初我去了一趟南方,後來讓鄭必堅執筆弄出個南方講話要點。很多人講,這是鄧老爺子的臨終遺囑或者說是最後的政治交代。這話不全面,我今後是不會再說什麼太多話了。但真正核心的政治遺囑是不能弄得這樣滿城風雨的。今天,我倒想小範圍地真正講一下我的政治遺囑或者說真正的政治交代。」
《遺囑》一書中提到,鄧小平稱,他對中共政體現狀並不滿意,其是這個政體的創建者之一,這十幾年也算這個政體的責任者,也是這個政體的受害者。此話從何講起?鄧小平說,每當看到樸方(鄧小平長子)殘廢的身體,他認為這個政體最缺的是民主和法制。
鄧小平稱,他負責的這些年,有個問題目前並沒有解決,十年以後別人當政也未必有解。什麼問題?老邁的鄧竟然解釋道:這個問題,其實「解」還是存在的,這就是向美國的憲政學習,美國成為超一流強國靠的就是這個東西。
鄧小平提到臺灣:「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遺囑》中,鄧小平還談到臺灣問題。他說,香港問題解決之後,中國最大的統一問題就是臺灣問題。臺灣問題之所在一是現在政體上差距太大。解決這個問題我是看不到了,你們那一代人也未必能解決。但我想有三點你們要把握好。
鄧小平提出三點:一是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動武,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二是大陸的經濟要奮起直追,你一直窮下去就永無希望。三是在政體上大概「一國兩制」還不夠,一種可能的方式是聯邦制憲政之路。中國經濟上強大了,政治上又有民主和法制的共和體,臺灣問題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此外,鄧小平還談到發展問題、中美關係、六四問題及制度問題。
《遺囑》一書的可信度眾說紛紜。不過,在中共公開資料中,鄧小平說過:「打好民主和法制的基礎,還要三代人時間」
1991年6月17日,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對政治局成員說:「一場政治風暴後,是不是要等一等,甚至要退一退呢?共產黨講民主、講法制,不是今天才提出來的。早在建國初,董必武、宋慶齡、李濟深、黃炎培就敦促推翻舊制度後,務必建立新的制度,在憲法上體現。一段政治折騰歲月的因素,是多種的。鏟除三座大山不完全,還有大半座山(指封建主義)自己壓著自己,要鏟除。打好民主和法制的基礎,還要三代人時間。國內、國際環境好些,可以快些。」
鄧小平預言:中共走邪路
鄧小平真的那麼在意民主和法治嗎?鄧小平曾有一段預言,1985年3月7日鄧小平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說:「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麼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真是走了邪路了」。
鄧小平著重提出要注意社會矛盾引發的各種危機,實際上,這正說明,鄧心裡也承認他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等「理論」後患無窮,包括社會上貧富懸殊、特權階層出現、工農抗爭活動加劇等等。鄧小平雖然表面上也提到制度和「民主基礎」問題,但只強調在共產黨執政框框內尋求解決,半步也沒有離開他的「四項基本原則」。他打擊趙紫陽把趙趕下臺,就是用的「四項基本原則」這個大棒子。
1993年新年,鄧在上海西郊賓館對江澤民、李鵬、喬石等人說:「社會公平問題要引起注意。不少遊行、示威、集會,和社會不公有關。凡是社會出現兩極化,形成特權階層,政治不會穩定,社會不會安定,就會發生職工上街鬧革命、農民抗稅鬧革命。」
以上雖然不是遺囑,但是鄧的預言的確實現了。事實證明,當年鄧小平死死堅守的「改革」到底是什麼?再加上鄧之後江澤民的貪腐治國,鄧所謂的改革開放只是造就了中共幾大家族的億兆億萬財富而已。當今中國如此嚴重的兩極分化,如此富可敵國的權貴資產階級的存在,說明中共多年來吹噓的所謂經濟成就根本就是為特權階級獨享的。
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國家(不是之一),貧富兩極分化已經到了危險的引爆點。
中國家庭淨財產的基尼係數1995年為0.45,2002年為0.55,2012年達到0.73,富裕的1%的家庭占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貧窮的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有1%左右。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民不聊生,而權貴們則富可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