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幽默故事新解讀,讓思想轉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1)女病人說:「醫生,你叫我把舌頭伸出來,怎麼你又不看呢?」
醫生邊開藥方邊回答:「我不是要看你的舌頭,我叫你把舌頭伸出來,只是要你在我開藥方時安靜些。」
解讀:老子有言「希言自然」。少說話才符合自然。在任何情況下,充分發揮舌頭的功能都會讓人心煩。少說話,沒人拿咱當啞巴。
(2)一人向醫生訴說左腳痛得很。醫生說:「這大概跟年紀大有關係。」
那人立即反駁說:「不可能,我的右腳與左腳是同歲的,為什麽右腳不痛?」
解讀:反駁與爭論常常起源於理解力不同步,不同步自然不共振。
(3)某人準備喬遷新居,很擔心搬家公司將心愛的古董大鐘碰壞了,於是親自搬動。當他吃力地搬著鐘走過一個個街區時,引來了許多人的注目。一個小孩子一直跟在後面。
最後,小孩子實在忍不住上前問遺「叔叔,你為什麼不買隻手錶呢?」
解讀:遇事不問個為什麼,就永遠不明白事情的真相。這世界令人費解的事情很多,大人們都習慣見怪不怪了。能習慣問個為什麼的,看來只有小孩子了。
(4)兒子有天放學後問媽媽:「媽媽,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覺得應該趁此機會教育兒子,就一本正經地以貓狗為例,支支吾吾地談了半天生殖過程。
兒子聽後一頭霧水:「怎麼會這樣?我同桌說他是從山西來的。」
解讀:誤導時時在現實中上演著。有時難的並不是真相本身,而是表述真相的方式。
(5)有一個人外出辦事,到了目的地發現沒有停車住,只好將車停在馬路上。他在雨刷下特意留了張紙條:「我來此辦事,一小會兒就走。」
回來時發現雨刷下多了張罰單,罰單下多了張紙條,上寫:「我也是!」
解讀:許多的解釋在現實中常常是畫蛇添足。人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觀點,各有各的目的,並不是靠解釋能消弭的。
(6)動物管理員對遊客說:「不必害怕,這頭獅子非常馴服,它是用奶瓶餵大的。」
遊客說:「我也是用奶瓶餵大的,但是我現在仍喜歡吃肉。」
解讀:理由如果不是充分必要條件,就不會讓人信服。信誓旦旦的保證說得再堅決,也約束不了本性。
責任編輯: 一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