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沒有Gap Year(圖)


中國高校畢業生找工作(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10日訊】在中國的就業市場中,年輕人往往沒有機會或選擇追求典型的Gap Year經歷。無論就業市場有多難,中國年輕人似乎並沒有享受到類似的Gap Year時光。

無論就業市場多麼的難,我們也是沒有gap機會的。

在去年就業環境那麼糟糕的情況下,很多同學也只不過是選擇延畢,想要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但是,最後都已經到了挂科兩門都延畢不了業的狀態。

有個朋友的表弟今年畢業,但是去年從學校出來的時候沒有找實習,在家待著。年前在家待著還好一點,年後他說簡直要被逼瘋了。除了家裡人,鄰居朋友只要見到他就會問,現在怎麼還待在家裡呢,沒出去工作?即便是在家裡只是想要休息一段時間,也不敢睡懶覺,躺著玩遊戲……

他像很多想要停一停腳步的學生一樣問為什麼中國人沒有Gap year呢?

有網友說,在國內gap year像是坐牢一樣,和犯法沒兩樣。

有的網友說,想要在國內gap year除非噶了……

但是《重啟人生》裡不是給我們說了嘛,即便是噶了,也要趕著去投胎,中國鬼故事裡面是不投胎就會魂飛魄散的。

其實我們有專屬的特色gap year,不是考研、考公,就是二戰、大學生創業,還有必須gap的就是抑鬱症休學。

一個人只有身體或者精神出現問題了,才會允許停下休息,但是休息好了想要接著趕人生路會不會更難呢?

一、中國「特色」的Gap year的情況

1、考公、考研、二戰……

就像我前面說的中國人「特色」gap就是考公考研,二戰、三戰,看似好像是在gap,實則難道不是另一種的內卷嗎?

這種gap就是換了個名稱而已。

明明gap是為了花時間,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比如旅行、做義工、寫作……或者乾脆待在家裡,以此來實現從學生到職場人兩種身份的平穩過渡,只不過到了我們身上就變了。

我們本應該有機會花時間去體驗不同的生活,平穩過渡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身份。然而,在競爭日益激烈、同齡人越來越優秀的社會中,選擇一個gap成為了巨大的風險。

每年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考研和考公務員的人數也在增加。高考考得好,就能擊敗成千上萬的競爭者;而如果選擇gap,你就會被成千上萬的人超越。

在普通人的世界裡,我們沒有太多機會可以浪費。絕大部分職場環境也不接受gap。

一旦你的簡歷上出現超過兩個月的空白期,很可能引起面試官的疑慮,你對這段空白期的解釋可能不會得到認可。

幾乎沒有公司能夠接受超過半年的空白期,這給求職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他們當然希望招聘穩定性更強的員工,以降低招聘成本並減少員工流動。這無形中建立了一個門檻,讓空白期變成了自降身價的經歷。

另外,我們身處的家庭環境,也很難接受gap。

這樣的生活理念。認為畢業後要珍惜應屆生的身份,畢業和工作就應該無縫對接,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狀態中,迅速完成社會身份的轉變。

這就像是上大學的時候還不讓談戀愛,畢業之後就想讓立馬結婚生子。

這種身份和期望跳轉讓現在年輕人感到無比的焦慮。

二、國內Gap year=有案底?

1、中國人Gap year是犯罪?

中國人gap year等於坐牢。

網友對此gap的總結非常的形象,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在國內主動選擇gap的確實比較少,但被動的gap還是有挺多的,只是換個名字。

比如因為抑鬱症休學,沒考上研究生之後躺平,畢業後找不到合適工作在家啃老。

選擇gap的,一般要承擔相當大的輿論壓力,父母還有七大姑八大姨會追著你問咋還沒找工作啊?申請到研究生沒有啊?

也會承擔現實壓力,gap沒收入,看著同齡人拿到了很厲害的offer,難免焦慮。很多企業招聘會問為何畢業了要歇一年?

無論是主動選擇gap還是被迫陷入這種狀態,都需要面對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我國快節奏的生活和競爭激烈的環境使得選擇休息和重新規劃的決定往往被質疑和批評。

對此,我覺得能夠選擇gap的孩子,除了家庭背景不錯之外,還有足夠的勇氣。

2、就業再難,職場文化也不允許有空窗期

在中國的職場文化中,有空窗期是不被接受的現象。從小,中國的孩子們就被灌輸要努力出人頭地、爭先恐後的觀念。

如果別人在努力,你就要更加努力;如果別人在休息,你要選擇超越他們。似乎休息就意味著選擇輸給別人。

每個人都擔心落後於別人,遠離主流認可的正規發展路徑,一旦涉及與未來職業道路無關的事情,就會遭到長輩的責備,被認為不務正業。

中國人不允許有gap,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職場共識。

基於現實,應屆生表示:不敢歇,歇一年不好就業。而選擇Gap的學生大多把經歷放在考研、考公上。

如果你真的身處gap中,你會發現很難找到實習機會。

為什麼呢?因為一般正規的實習都是要求實習生在實習期間保持學生身份的,而畢業gap的後果就是已經是「社會人士」了,很多實習不是能力不夠,而是沒那個資格。

你選擇了gap,畢業之後你就沒有了應屆生的身份。

而且國內學生gap,基本上就不能通過校招找到工作的。

舉個例子吧,比如說今年畢業,但是今年找工作很難,想要gap一年,明年再找工作,這一年就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時間。

但是24年校招是招的25年畢業的,23年畢業的就只能社招找工作了。

投遞很多的簡歷,網申都是過不了的,就是說在網申的時候就把簡歷篩掉了。

那不走校招行不行呢?走社招找工作也很難。

社招找工作要有就是要有實習經歷,很少有公司是願意社招招個小白的。

而且有一年的空窗期,我相信國內的HR沒有一個不會問這一年幹嘛了,為啥不找實習。

這種情況給選擇gap的人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他們不僅要應對就業市場的競爭,還要解釋自己的空窗期,這增加了他們找到理想工作的難度。

在中國職場文化中,沒有間斷的求職經歷被視為成功的標誌,而有空窗期則被認為是一種風險和不穩定因素。

這使得選擇gap的人在職業發展中面臨更大的挑戰和壓力。

3、文化差異帶來的壓力

在中國的文化中,時間觀念的差異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我們被灌輸著要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充分利用時間,如果不能把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寫進簡歷,就好像沒有真正活過一樣。

即使是娛樂和休息,我們也要以正規的名義來為其辯解。

因此,即使你有gap的實際經歷,你也無法真正體會到gap的心態。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時刻警惕從gap中錯過了什麼,無法輕鬆地對待它。我們的成長環境不允許我們粗心大意或者無所事事。

我們的規則太嚴格以至於會縮窄成不一定靠得住的機會,規則從來不使你心安,它只會漫長地壓抑你,你無法輕鬆地利用它來安頓自己,而是要隨時待命以抓住它。

因此,外界的混亂迫使我們內心變得精確,每個人的年齡都被嚴格衡量,我們不得不將自己套進所應該達到的年齡標準中。

當我們在26-27歲時完成了20-21歲時應有的成就,卻不能自我滿足;

當我們在26-27歲時完成了26-27歲的成就時,卻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

只有當我們在26-27歲時完成了30多歲應有的成就時,才能算上還不錯;

被誇優秀的更多的是十幾歲就被清被錄取的孩子。

在這樣緊湊的生活中,沒有空隙可以讓我們有所錯過或者暫時擱置。我們的一生都受到學歷檔案的支配。

中國的孩子從不敢奢望他們之前的積累足夠豐富,可以有一段遠離時間框架束縛的gap。

因為在我們的人生中,預習是永無止境的,即使能持續不斷地進行預習已經是不錯的了,更多的人的人生實際上是在為了複習而忙碌。

最終,不進行預習被視為懶惰,而複習成為了我們的gap。

三、沒有Gap year如何緩解就業壓力

最後這一點,其實我覺得我好像也沒有完美的解決辦法。

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身處牢籠之中,沒有辦法心安理得的gap,我就以給來諮詢的學生一樣給你們一些建議吧。

這裡面當然是不包括那些家庭背景不錯,父母是背後的依靠,也接受你gap的。

現在內卷的就業市場上,明明還在找暑期實習,但有些機構秋招的信息都已經發布出來了。

很多大一的孩子就已經開始焦慮找工作的事情了,明明我們都沒有想要內卷的心情,但是現實在推著我們往前走。

作為普通人,本身在出生的時候就沒有別人努力,只能在後面的路上加倍努力,希望能夠縮短些距離。

就像前面說的即便有gap的想法,也沒有gap的心情。

當改變不了環境只能改變自己了,不知不覺我已經開始撒雞湯了,寫到這裡我都覺得有點焦慮了,誰不想gap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