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4年3月21日訊】(看中國記梁路思、李淨瑤採訪報導)香港自2022年12月開始實施「高才通」計畫,推出各種措施招攬人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較早前在社交平台撰文,指高才通可為香港帶來340億元(港元,下同)的直接經濟貢獻。時事評論員潘焯鴻對《看中國》表示,孫玉菡的數據已被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的數據踢爆不符合邏輯。他認為,官員應該提高對數字的敏感度,懂得背後的邏輯思維,傳達出來的訊息才更容易明白。
《香港01》報導,2月22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社交平台撰文,指當局對高才通的落戶情況進行調查。調查顯示,逾半申請人已就業,主要投身金融服務、創新及資訊科技、及商貿,這些已就業的高才通月入中位數約5萬元,有25%人月入10萬元或以上,有約10%月入更達20萬元或以上。
孫玉菡表示,調查數據顯示,高才通可為香港帶來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每年約340億港元(下同)的直接經濟貢獻。
但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18日在經濟高峰論壇2023上透露的數據,卻不小心「踢爆」孫玉菡的數據不合邏輯。
陳國基說,現已有4萬多名高才在「高才通計劃」抵港,其中五成人已就業,月入中位數為5萬港元,同時有超過2萬名配偶以及3萬名子女與高才通申請人到港。
潘焯鴻指,香港政府對於「高才通」輸入的人才並沒有一個好的統計,也沒定期公佈讓市民知道、讓學術團體研究。「政府可以說高才通引進了5萬人、4萬人、3萬人、30萬人或批了15萬人,現在很多數據拋給了大家。但高才通真的可以為香港帶來好處,帶來經濟效益,帶來活力,帶來發展動力嗎?這其實是個問號。」
他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高才通帶來了340億元的經濟效益,「有4萬4000名高才抵達香港,他們每年可為香港帶來340億元的經濟效益。」
一名高才如何能夠為香港帶來經濟效益?潘焯鴻分析,「這要看那位高才能夠在香港賺多少錢和花多少錢。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近日表示,高才通來了4萬人,而不是孫玉菡說的4萬4000人。陳國基表示,4萬名高才通的月入中位數為5萬元。如果用4萬4000乘以5萬元,一年將有264億元的收入。如果這些人不存錢,在香港花光所有錢,也只有264億元,不是孫玉菡說的340億元。」
潘指出,「從以上的數據顯示,港府對於數據的態度是不太尊重的。」官員中,能夠將更多數據傳達出來的有兩位,那就是發展局局長寧漢豪和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他們給的數據都有檢查過、有連貫、符合邏輯和可以被驗證。
除了寧漢豪和何永賢,其他官員對數字都不很敏感,包括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解釋垃圾徵費的數據時,也無法說服香港市民。「香港市民質疑的地方,例如膠袋的價格為何那麼貴;為何膠袋要給某些廠家生產,不找其它便宜的廠家,這些問題他全部迴避。」
潘焯鴻說,從這可以看到,香港官員的能力不是很好。「他們只記得規則、規條,當中卻沒有思考。在此情況下,政策就不是一個靈活、有邏輯和基礎的決策。文字這麼寫,他就這麼做。如此發展下去,他腦袋就失去了數字分析能力,文字分析能力也沒有了。這就很糟糕,沒有數字分析能力,就沒辦法讓市民明白,數字想表達什麼訊息。所以,今天講的數字,明天就會被市民推翻。」
他表示,希望香港政府的官員能夠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如何運用數據,用數據來分析事情,或者每講一個政策,都明白背後的邏輯思維,這樣市民才容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