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脩晚年以「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而號六一居士。(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古人非常重視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許多的講究。而且,一個人不僅有姓有名,還要另外取字和號。
為甚麼古人的名字會這麼複雜呢?姓、名、字、號又有甚麼區別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吧!
家族之重——姓、氏
「姓」的本義是「生」,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緣、血統、血族關係的種族稱號。由於原始社會中以母系社會為主,所以古姓多為女字旁,如:姜、姬、嬴等等。隨著人口增加,部族漸漸分成不同的支系,並且獨立出來。為了區分自己部落的特異性,每個支系會為自己設立另外的稱號,這就是「氏」的來源。
對於女性而言,姓氏比名字更重要。出嫁以前,在姓之前加上「孟、伯、季」等排行作稱呼,如:孟姜、伯姬、叔姬等;出嫁以後,在姓後加氏、女、母、姬等,如:張氏、孟母、吳姬等。
長輩期望——名、字
在古代,人的名字流淌著家族的血脈傳承,寄託著長輩的殷殷期望,象徵著人的身分、地位,是一個人的重要依託。
古時候,一個人出生後,長輩會給他起第一個名字,這就是「幼名」。《禮記》中提到「幼名,冠字」,人在出生的時候無名無字,只有姓,出生三個月之後,長輩會起名,這就是「幼名」;而在行冠禮(成年禮)後,則「冠而字之」,擁有名字後便可以走入社會了。
「字」是男女皆有的,不是男性獨占的。女子的成人禮在十五歲,之後就可以嫁人了。在這個時候,就有了自己的「字」。所謂的「待字閨中」,就是來源於此。
自我期許——別號
名、字是由長輩代取的,而號則不同,有自取的,也有別人送的。別號大多用來寄託個人情懷、品德、興趣,或生活經歷,是人生追求的體現。
號通常都有寓意,有的人以居住區域的特色或地名為號,比如蘇軾因居住在東面的山坡上而號東坡居士;有的人以自我抱負、調侃為號,像是歐陽脩晚年以「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而號六一居士;有的人用自己的官職、故鄉為號,比如王維的號為「王右丞」、柳宗元的號為「柳河東」等。
對於歷史人物而言,他最廣為人知的稱呼,可能是「名」,可能是「字」,也可能是「號」,大概是哪個順口好記,哪個就容易流傳。比如唐伯虎,伯虎是字,姓名是唐寅;項羽也是字,姓名是項籍;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現在多叫他的號,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