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空置的別墅搭設牛棚(圖片來源:Jade GAO )
【看中國2024年1月2日訊】進入2024新的一年,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房地產行業持續爆雷所引發的經濟危機恐是中國今年最大的「灰犀牛」事件,而疫情不透明和官場人事動盪則是「黑天鵝」。而上述各種危機加總起來產生的互相連動效應可能造成整體社會動盪不安,讓2024的中國充滿更多的不確定性。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指出,在中國與香港上市的181家房市的總市值,在去年底時比去年初下降了27.75%,兩市的地產股股價雙雙創下近3年來的最大跌幅,其中港股更是重挫了32.15%。
第一財經形容:「2023年,地產股成為資本市場的棄兒。」
預測悲觀
專家預測,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慘烈」情況在2024年仍然不容樂觀,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銀在內的10家大型投資銀行和券商預估,中國房地產行業在未來一年將繼續衰退;高盛分析師們甚至認為,明年中國房地產的固定資產投資將會出現「兩位數」的收縮,導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減少1個百分點。其他沒那麼悲觀的預測降幅也達到5%-7%。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國臣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明年最大的灰犀牛不外乎就是中國大陸的房地產。」「灰犀牛」指得是顯而易見,且必然會發生的重大災難。
中國自2020年逐步收緊對房地產行業的信貸政策後,許多靠著高槓桿率運行的房企開始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危機,而規模最大的地產龍頭恆大負債2.43萬億人民幣,負債率為132.6%,最終資不抵債,在2023年8月17日向美國紐約法院申請破產,留下了上百萬套「爛尾樓」,讓民眾一生的心血付諸流水。
緊接著碧桂園、保雷地產和中植系等知名企業也接連爆出債務危機。總部在廣州的中國奧園地產開發商不久前也「跟進」恆大,在2023年12月22日在美國紐約申請破產。
王國臣表示,中國的房市問題從恆大2020年爆雷至今已經第3年,即使官方在去年8月開始祭出一些鬆動房市的政策,但房地產市場價格下跌的趨勢仍然持續,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建商的信譽不足,所以民眾不敢去買新屋。
他表示,在這種情況之下,政府首先必須要解決的是建商的負債問題和爛尾問題,可是數十家爆雷企業的負債就已高達10萬億人民幣,「中國大陸一時之間大概也很難印這麼多鈔票」,所以問題只能不斷往後拖。他認為,這種情況很難再拖到第4年,因為中國房地產行業連續3年處於收縮狀態,已經造成中國整體經濟疲弱不振,如果第4年持續收縮,建商的負債會越來越大,可能相繼破產,掀起金融風暴。
畢竟,房地產行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佔中國GDP的1/4,與房地產行業相關的產業多達60個,也佔中國家庭主要資產投資的70%。一但地產行業持續衰退,將會降低其在中國經濟中作為經濟增長關鍵驅動力的作用。
日經新聞2023年12月27日發布調查說,由於房地產行情低迷和消費停滯等嚴峻狀況持續,預測中國2024年GDP增長率預為4.6%;但世界權威金融分析機構標準普爾(S&P)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警告,如果房地產危機惡化,中國GDP增幅有可能降至2.9%。
地方債務危機
席捲中國的房地產危機也打擊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中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23年前10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大幅下滑,其中賣地收入同比下滑超過20%。
臺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的債務危機是中國2024年的重大挑戰,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已經發不出薪水,或是過去發行的地方債,不管是用來支付特定的公共建設項目或是公營企業等,都已經面臨償債上的困難。僅2023年12月5日一天,中國就爆發了3起討薪抗議事件。遼寧、黑龍江和湖南省的教師分別集會維權,抗議政府欠薪,讓他們連「鐵飯碗」都保不了。賴中強說,再加上嚴重的失業問題以及青年「畢業即失業」的情況,種種因素都為中國社會埋下不穩定因子。
消費意願低
臺灣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張執中表示,中國的經濟問題除了引發就業問題和薪資給付的問題外,也影響民生消費意願,連帶決定了中國2024年是否有經濟復甦的機會。他表示,雖然中共不久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點出要恢復消費信心和擴大外資投資,但這都取決於習近平是否會善待私人企業的意志,比如中國政府給遊戲產業設下很多限制,自然阻礙了遊戲產業的發展。今天官方會有這些做法,主要還是由於官僚在揣摩習近平的意志所致。
張執中說:「所以明知道是‘灰犀牛’,卻受制於官僚體系,不敢獨自開放去做改善,甚至更加地讓市場自由化,因為它裡面有太多意識形態的杯葛,這一部分可能就會阻礙明年(2024年)(經濟)恢復的信心。」
「黑天鵝」效應指的是發生機率低、難以預料,卻仍然發生的事件。分析人士說,2024中國的「黑天鵝」,疫情可能是其中一個,而習近平因信任危機而引發的官場風暴可能是另一個。
疫情危機
賴中強表示,新冠肺炎的例子凸顯了中國公共衛生體系還不夠健全,特別是它不透明的管理方式,以及利用「防疫健康碼」等數位科技將人流管控與公共衛生結合,增強了中國威權國家的能力。他說,即使中國挺過上一波的新冠肺炎,但並不能確定在下一波的變異病毒株來臨時,或者有新的疫情再起時,中國仍能安然度過。
旅德時事評論員長平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新冠疫情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國際專家有能力進行調查的情況下,卻被一國的政府阻止,以致病毒溯源力有未逮。他認為,人類對於防治大流行傳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全球專家必須能進行「去政治化」的調查。
長平說,世界衛生組織在中共政權面前卑躬屈膝,一度淪為為替政治服務的工具。隨後,世衛一再讓步,為了希望能派出專家進行調查,即便經過中國政府事先審查的專家也沒能夠進行深入徹底的調查,因為世衛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世界都未能對中國政府施加足夠壓力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中國如果再爆發新的疫情,他會感到非常擔憂。
長平說:「這個擔憂還不是專家所說的可能有更嚴重的變種病毒出現,而是這個出現之後,我們的醫療技術仍然可能受到阻止,中國開了一個很壞的頭,就算中國能夠阻止,如果爆發在俄羅斯,爆發在朝鮮,甚至其他更多的國家,都完全有可能同樣受到阻止。」
他舉埃博拉病毒為例,要不是當年世衛迅速派出專家,立即前往病毒爆發的村莊和地區進行調查,並採取有效的因應措施將其阻擋下來,就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的公衛危機。
信任危機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閉幕,任命了前解放軍海軍司令員董軍為新任國防部長,並免去9名將領的人大代表資格,其中包括4名火箭軍軍方代表。
分析人士說,比疫情管理更不透明的就是「解放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從前外交部長秦剛消失、前國防部長李尚福去職,到火箭軍高層的清洗,顯示習近平對底下官員的不信任感,以及解放軍的忠誠與管理出了一些問題,這些都是今年特別值得關注的地方。
臺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說:「目前看起來習近平似乎是以高壓統治的方式碾過一切的雜音,但是一但哪一天這個不滿的聲音不再能夠壓抑的時候,我們不確定這個政權是不是真地能夠應付來自各方的不滿跟反彈。」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在2023年底曾列舉幾個可能會影響2024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灰天鵝」事件。所謂「灰天鵝」指的是發生機率很低、影響巨大,但較能被預測的風險。報導提到的其中一項就是新冠疫情將在2024年持續拖累中國經濟陷入蕭條,而為了化解社會不安,中共當局將不再與俄羅斯結盟,轉而向20國集團(G20)靠攏。中國將在加強與西方貿易的同時,悄悄放棄攻臺計畫。
臺灣問題是核心利益
習近平在去年11月的舊金山「拜習會」上,曾親口告訴美國總統拜登,北京終將統一臺灣,只是時間尚未決定而已。長平表示,中國對臺政策不會有太大變化,只是沒有明確時間表而已。而北京是否放棄或是提前攻臺,跟兩個因素息息相關,一個是中國自己軍事力量的壯大;再一個是美國政府介入干預的可能性。目前看來,這兩個因素都不會在明年出現戲劇性的變化,尤其中共在政治上更不會宣稱放棄武力犯臺。
臺灣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張執中舉香港為例,表示2020年全中國上下都在推動防疫的時候,唯獨對香港的控制沒有鬆手,甚至還調整了中聯辦領導系統,並實施港版國安法,所以對習來講,臺灣議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核心目標,外界不能輕視和忽視北京在這個問題上的意志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