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拿什麼來拯救大上海的經濟?(組圖)
【看中國2023年11月20日訊】要理解大上海的經濟,必須從下面這組宏觀金融的數據開始講起。畢竟,作為中國事實上的金融中心,上海經濟的興衰與全國的金融環境息息相關,興衰與共。
今年以來,有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金融數據指標:「非銀行類金融企業的存款」,完全喪失了增長性。非銀金融,包括保險、證券、信託等等,它們本質上做的也還是資金生意,要產生利潤就必須實現存款規模的增長。在數據上,2022年底全國非銀金融企業的存款規模24.04萬億,到今年9月份為24.23萬億,增幅僅為0.8%。這種微弱的增幅堪比股災,這裡列出此前各年的非銀金融企業存款增幅表,作為參考。
2015年以來中國國內非銀金融企業存款增幅情況一覽(作者製表)
各位,在這裡必須強調的是: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手裡的現金,就是中國金融投資領域流動性是否充沛的具體表現。2016年非銀金融企業存款出現了-0.69%的負增長,這就是受2015年中發作的股災的影響,非銀金融企業的流動性嚴重不足,2021年出現了高達22%的增幅,這一年全世界都在新冠之下苦苦掙扎,當時,中國維持了產業鏈的完整,股市也因此出現了一波上升,滬指漲到了3700點。而到了2023年,非銀金融企業手裡的資金不再增長,這恰恰就是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正在劇烈萎縮的表現。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之所以萎縮,只有一個原因:市場上所有的流動資金都被地方債的所謂「化債工作」,也就是借新還舊,給抽乾淨了,滬指因此一直在3000點的位置上苦苦掙扎。今年,地方債的還債壓力已經抽乾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明年只會更加慘烈。非銀金融機構手裡的現金儲備,一定會大幅萎縮。所以,金融市場不會有任何做多的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全國金融中心的上海首當其衝,經濟數據不可能好看到哪裡去。
在關鍵性的金融數據上,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非銀金融企業的存款規模34061億,較今年初的34016億,增幅僅僅只有0.1%,連全國0.8%的微弱增幅都比不上,距離負值只有一步之遙。考慮到十一月和十二月份地方債的還債壓力相對於此前的十個月來說,只大不小。相信上海的非銀金融企業存款增幅一定會變成負值,而只要變成負值,就意味著上海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已經被抽乾了,淪落到動用老本的階段了。
金融業創造的稅收佔上海全口徑稅收收入的比值,也就是佔上海地稅加國稅的比值,一直以來都維持在20%左右的比例。如果再考慮直接服務於金融的財務審計、諮詢等商務服務業所創造的稅收的話,佔比可以達到25%。金融業艱難到這樣的地步,上海的整體稅收情況一定不容樂觀。根據中國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創造的全部稅收收入,也就是包含國稅和地稅在內的全口徑稅收收入為14972億,同比去年同期的14559億,增幅僅僅只有2.84%。
上海市2023年及2022年度稅收收入對比(作者製表)
注意,此前多次都強調過,由於去年緩繳的增值稅在今年補繳的因素,全國前三季度的稅收收入增幅很高,達到11.9%。而上海的這種稅收增幅,已經遠遠落後於全國的平均增幅。在前面介紹的關於廣東經濟的文章中,也講述過由於資金正在瘋狂的通過香港出逃,廣東前三季度實現的全口徑稅收增幅只有3.9%。而上海的這一稅收增幅,甚至顯著落後於廣東。上海經濟在今年以來的衰弱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高力國際發布的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寫字樓市場報告(來源:高力國際)
由高力國際發布的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寫字樓市場報告裡披露,上海寫字樓空置率已經上升到了19.0%,並預計全年的空置率將會上升到21.6%,較年初上升4個百分點。同時,預計全年寫字樓平均租金將會下降4.4個百分點,上海有超過兩成的寫字樓空置,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四線城市似的。在這種史無前例的現象背後是,曾經在上海一租就是半棟樓的境外金融機構,正在集體收縮,乃至是直接關停中國區的業務。這裡,可以數一下近兩年來關閉了上海辦事處的境外金融機構:荷蘭銀行、花旗私人銀行業務部、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摩根斯坦利、加拿大基金、貝萊德、穆迪、先鋒領航……等等等等。對於這種現象,上海市政府沒有任何應對辦法,它甚至都不敢嘗試進行任何挽留——因為任何挽留類的舉措,都會導致上海市委所有常委的集體下臺。金融如此衰敗,寫字樓空置率猛烈上升,上海經濟當然就是一潭死水。
中國老百姓最關注的無非就是批發和零售行業,也就是商場的人氣。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批發及零售行業利潤同比下降10.0%。
2023年三季度上海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在主要經濟指標(來源:上海市統計局)
但是,為了補足稅收缺口以及補繳增值稅,上海的商家依然艱難的多交了9.1%的稅。這種釜底抽薪的情況,對上海的商家們來說就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今年以來,熬過了前面三年新冠封控的商家,居然就集體熬不下去了。1月底,南京路的上海置地廣場關門大吉;8月份底,徐匯區的太平洋百貨也徹底關門。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發布的數據,三季度上海購物中心的空置率為12.1%,遠遠高於2019年底5.4%的空置率水平。在這裡講點專業上的事,對於購物中心來說,它的經營成本比寫字樓高得多,比如,就算空鋪也要開啟空調系統,因此購物中心承受空置率的能力也比寫字樓差。購物中心空置率在5%左右算經營情況良好,超過10%,就已經是很危險的事情了。超過15%,就超過了盈虧平衡點,購物中心會隨時倒閉。上海目前這種情況,是不可以繼續惡化下去的。繼續這麼惡化下去,上海的購物中心會在整體上全部轟然倒閉。這麼說吧,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中國金融領域的所有資源,都要優先放在給地方債務續命之上。而這必然意味著金融行業喪失流動性,並整體走向死亡。同時,外資金融機構也會義無反顧的離開中國。對於上海經濟來說,這都是不可承受的。
上海今年的稅收收入增幅已經大幅落後於全國。到明年,沒有增值稅補繳因素,必然會出現大幅萎縮,萎縮幅度也一定會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對於中西部那些高度依賴上海財政轉移支付的省份來說,毫無疑問,這將是對它們的當頭一棒,並加大它們借債的難度——這就是慘烈的惡性循環。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這種惡性循環,根本不可能被打破。上海,乃至整個中國,只能一步步的朝深淵的最底部墜落下去。對此,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無非靜待結果罷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