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垮許家印的"最後一根稻草"(圖)
恆大許家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0月4日訊】最近的大新聞莫過於恆大許家印被中國當局收捕。此前,有些人認為許家印有後臺,很硬,撐得住;還有人估計,恆大是中國房地產一號,大而不能倒,倒了的話,那2.44萬億的債務,不就沒了著落?上述分析都有道理,也是許家印能夠存活至今的原因。那麼,壓垮許家印這頭超大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且看本文分析。
恆大不是國企,勝似國企
有人為恆大算了一筆帳: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恆大總負債約為2.44萬億元。回望中國1949年以來的經濟史,許家印絕對將以「負債第一」榮登吉尼斯大全。
根據財報的數據,恆大最近2年虧損8,000億,每小時虧了5,000萬;中國工商銀行兩年才賺7,000億,而恆大一家虧的比工商銀行還要多1,000億。
如果算總負債額,相當於從夏朝開始到現在,每年負債6億元。能夠如此豪橫地借債,國內媒體嘆之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更奇的是,就在美國華爾街與眾多媒體擔心恆大欠外國私募基金的那190億美元債券可能泡湯時,恆大照樣給股東們分配利潤,照樣以拿地為名向各地銀行借貸。須知,恆大集團主要股東是許家印,持60.29%的股份;國資控制的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7.06%;國資控制的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投比例為4.81%。債欠得再多是公司的,分得的紅利是自己的。
監管部門摘牌,許家印就直接申請破產,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許老闆還是一樣瀟灑,酒宴如常,歌舞依舊,社會公關活動不少。銀行也沒虧,只是苦了買房的老百姓,多年積蓄與房貸拋入水中,聽個響都聽不到。這是啥模式?說是中國國企模式,卻比國企更優越,國企雖然虧損算國家的,但經營者只能貪污,不能堂而皇之分紅;說是西方大企業職業經理人拿巨額高薪,企業虧損毫不擔責,但這些大企業沒本事欠這麼多債。因此,只能說恆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下的一個怪胎,不是國企,勝似國企。
這怪胎的養成,集全中國銀行與相關地方政府之力。我相信,這事如果認真追,一大片烏紗將落地(國有銀行也算官)。
資本玩家許家印:從國內大玩家晉級為國際大玩家
7月17日晚,爆雷三年的中國恆大,終於一次性交出了三份財報,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的3個報告期內,總負債規模分別為2.58萬億、2.47萬億、2.44萬億,如此天文數字負債,如驚雷般震撼了中國的資本市場。為了比較,有人列舉了廣東省的GDP數據加以對比:2022全年,恆大的員工約為10.3萬人,總負債在2.44萬億;同一年,廣州的GDP總量是2.88萬億元,當地的常住人口為1873.4萬人。
中國有句老話,「欠債多的人成大爺」。許家印很清楚自己煉成了負債者當中的「超級大爺」。恆大欠交的房屋面積如果每套房子按照平均100平方米建築面積計算,相當於有162萬套房子,這意味著162萬個家庭,大約500萬至600萬的人口,苦苦等待著恆大的交房。事關這麼多人,涉及社會安定,因此政府要求恆大「保交樓」時,恆大爽快地答應,並承諾在未來三年內將保交樓列為恆大的核心任務,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恆大還需要銀行再借2500億元-3000億元。錢從哪裡來?許家印將主意打到了海外,藉助「內保外貸」模式,從海外舉債。
「內保外貸」的制度缺陷:為轉移資產留了後門
這裡得通俗講解何謂「內保外貸」,其操作過程如下:某人在上海有套豪宅,想拿到美國一家銀行貸款,美國銀行肯定不貸,因為如果某人將來不還款,美國的銀行和法院都不能跑到中國來沒收這套上海豪宅。怎麼辦呢?如今的國際金融界早就為全球各大銀行包括國際玩家們設計好了一種國際資金結算系統,叫做SWIFT,普通中國人通過美國及西方制裁俄羅斯,知曉了這個系統的王炸威力。中國銀行系統據此發明瞭一種工具,叫做「內保外貸」。於是某人通過「內保外貸」,可以把房子抵押給上海甲銀行,然後由這個上海甲銀行出具一份擔保函給美國的乙銀行,證明某人「在我行抵押了一套價值3000萬人民幣的房子,我行按照七成貸款額度計算,可以放款2100萬人民幣,借還款均按照當時匯率」。於是某人在美國乙銀行直接貸款300萬美元,熟悉銀行擔保制的人,就知道這等於是上海甲銀行替某人做了信用擔保,如果某人到期沒能償還美國乙銀行的本息,那上海甲銀行不得不動用本行外匯,提前墊付美元給到美國乙銀行,然後在國內與某人打官司,清收其房產。
看完這個例子,讀者大概明白「內保外貸」為國際玩家開了一道轉移資產的後門:於上海甲銀行來說,某人不按期還貸,最好的結果是在國內清繳某人的豪宅,但某人已經在美國拿到美元,雖然打了7折,但事實上已經順利完成了資產向海外轉移,那30%的手續費就當資產轉移付費。以許家印與銀行的關係,在辦內保的時候肯定是資產高估;而許家印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上海甲銀行則沒法清繳許家印在國內的貸款抵押物,必須承擔全部擔保金額損失。
現在該說說中國銀行系統為什麼要弄出這個「內保外貸」。應該說,中國銀行系統熱衷開發「內保外貸」這個資金國際轉移工具,初衷是為了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國門收割全世界。過去幾年,房地產市場越來越難做,地方政府又離不開土地財政。一些房地產開發商採用了國內銀行作為擔保方的形式,通過在海外發行債券來獲取資金,這種方式給了中國銀行當局啟發,認為可以讓大型房企融資渠道多元化,自家金融機構參與也得承擔一定風險,如此操作,應該萬無一失,可管可控。
但許家印這些年玩下來,賊膽特肥,發現恆大的債務已經無法還清,於是開始了一系列操作:離婚(被視為分割資產需要的假離婚)、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前妻」子女出國,一旦完成所有程序,國內作為擔保的資產將被美國法院保護起來,國內的擔保銀行根本無法執行清償。為了暗渡陳倉,在操作這一過程的同時,許家印拿出矯情鎮物之功:各種社會活動出席如儀,包括舉辦恆大籃球賽,許家印本人滿面春風地出現在賽場……
但中國的房地產老闆個個都是人精,恆大的「金蟬脫殼」在房地產界起了示範作用,碧桂園率先傚尤,8月7日先是公開承認他們10億美金的利息都還不上了。但是就在還債的前兩天,碧桂園的楊老闆把自己持有的碧桂園物業20%的股份價值64億捐給了香港國強基金會,這個基金會是在碧桂園股價暴跌的前一夜成立的,而基金會的創設人是楊家三妹。
不過,中共幾乎從1990年代開始,就經歷著本國富豪、腐敗官員一輪又一輪洗劫財富然後攜資本外逃的歷煉,再加上「獵狐行動」的實踐,如今對防範資本外逃也算有了經驗。就在許家印一邊準備金蟬脫殼、一邊做足保交樓的表面功夫之時,「有關部門」收網了。
許家印謝幕前的傑作:為中國政府出了道選擇題
海外媒體有評論曰:許家印被捕,說明習近平迫害民營資本升級——這話,實在不是平心之論,試問,這種龐氏騙局,擱在美國也只能抓,哪個國家能夠容留如此禍國殃民的「民營資本」?美國出了個「為進步事業服務」的矽谷銀行,拜登政府最後也只能揮淚斬馬謖。
許家印這些年馳騁中國與海外資本市場,終於煉成世界「第一負翁」,他當然知道這個坑永遠無法填平,也很清楚自己的結局,於是在謝幕之前給中國政府出了一道選擇題(實際是戰書):要麼你讓我在外活著,慢慢「保交樓」,這過程我繼續享受;要麼你就將我抓起來,自己保交樓;但結果都一樣,我已經將你玩進去,留下的2.44萬億債務窟窿,你不是全能政府嗎?慢慢填吧。既然戰書已下,習近平只好爽快接招,抓起來,讓你健康地活著,仿照肖建華例辦。肖建華的故事天下皆知:從香港四季酒店綁架回大陸,依然住在自家的豪宅,每天在專案組人員全天候全方位監護下「上班」,主要工作是遙控指揮,將原來轉至海外的資產一一轉回來,轉回多少算多少,幫政府止損。那些財產的真正主人們——新老三代常委的家屬,沒見有誰膽大包天,向現任總書記要求認領這些當年交給「超級白手套」打理的巨額財富。
可以說,壓垮許家印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許家印通過離婚分財產、家人逃到與中國沒引渡關係的發達國家,將2.44萬億巨債這口大鍋甩給中國政府這一系列「神操作」。在許家印的立場來看,反正已經山窮水盡,不免拚力一搏,大不了落個資本市場的諸多同仁的下場,例如吳小暉、陳峰、肖建華、王健林……,這些人哪個不曾在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呼風喚雨,哪個的結局都是被壓在五指山下,自己最多就是如此這般下場,政府要的是錢,不是命。
從古到今,最富裕的一代中國資本大佬正在逐漸謝幕。這些「當代胡雪岩」留下的故事,將成為後世不老的傳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