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徹《大夢》何以爆火「封神」?(圖)
瓦依那樂隊的《大夢》戳到了無數人的痛處。(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因為之前曾在圓明園畫家村生活過一陣子,當時正是中國地下樂隊的黃金時代,崔健、竇唯、唐朝、張楚等一代人才輩出,因此就跟看了一下現在熱播的大陸綜藝《樂隊的夏天》,第3季有2個樂隊我比較喜歡,一個是傳承民族傳統音樂的安達樂隊,他們改編的《孤勇者》才有真正孤勇者的氣魄(本人很喜歡),一個就是寫下《大夢》的瓦伊那樂隊。
剛開始我也是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態去看待瓦伊那這個樂隊的人設:3個音樂才子拋棄了喧囂的城市,回歸質樸來到農村過起耕田種地、捕捉自然的旋律。這在主唱岜農第一次表演亮相時就介紹了,他們不但享受大自然賜與的豐厚農產品,還在田間、山中尋找天然樂器和音樂靈感,因此他們的聲音在我聽來確實有著一種難得的樸實,這在當今社會相當罕見。
據說「瓦依那」在壯語裡「瓦」是花,「那」是水田,「瓦依那」就是稻花飄香的田野。
岜農說他堅持用「農」這個字作為自己的名字,因為傳統的農民都是一邊種地一邊唱歌,也符合他「低頭種地抬頭唱歌」的訴求。2012年前後他從廣州返回南丹,改建了農舍,花50元從當地一所舊學校買來舊物品,多用木材和天然塗料,甚少水泥等現代工業物品。岜農還建了一個天然除味的廁所 --- 路人以為是喝咖啡的地方;洗碗也拒絕用化學的洗潔精,而是用米糠祛除油漬,用完之後還可以餵雞。
岜農喜歡農村的生活,說這樣可以收集童謠、整理傳統民歌,「很多鄉下人外出打工,為的是回鄉建個有羅馬柱的樓房,安裝上很氣派的鐵門,但我更喜歡就地取材,沒什麼必要做很虛榮很表面的事情,我去學自然農法,利用自然的力量讓土地更肥沃,讓居住更舒服」。
在聽到瓦伊那改編陳奕迅的《好久不見》這首流行歌後,我便對他們的音樂才能有了信心,這首歌正如張亞東所評,比原唱更感人且不媚俗了,3人的嗓音都不遜流行紅歌星,且加入了mento音樂元素。因為中國現代音樂一定要加上西方認可的某種風格,才會被認為高級(不管它是不是真高級),這也是目前藝術圈的一種生態環境。
而瓦伊那純粹民謠的《大夢》這首歌,可以說是這個樂隊目前最好的作品。令我驚喜的是,這首簡單質樸的歌戳到了很多大陸聽眾的內心,我看到不斷有自媒體、音樂評論人、聽眾在評論這首歌——因為它確實觸碰到了我們的痛處、內心最柔暖的地方,而且很難能可貴的是,它提出了人類永恆的命題:
「如果生命,只是大夢一場,你會怎麼辦。」此歌用簡樸的字符、旋律從6歲寫到88歲,從幼童到老人,從出生到死亡,人生不過黃粱一夢,當你徹悟宿命如此,你將會怎樣對待自己的這一場人生?
此歌創作者十八在《樂隊的夏天3》回答大張偉刁鑽的問題時坦承:我從7歲時就開始思考死亡了。(其實我也是從很小就開始思索死亡這個問題,當時一想到從此這個世界再沒有了這個我,就會不寒而慄)
「過往的執念,過往如雲煙,太多的風景,沒人全看清,放不下,怎圓滿。」對啊,放不下,怎圓滿?
正如十八在節目中所說:其實問題本身,可能就是答案; 人追尋人生真義的這條路,就是答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