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奇文《漁樵問對》道盡人生禍福(組圖)


北宋大預言家邵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何為福氣?何為災禍?三言兩語道不清,但從古至今,無數人都在探討這個問題,人人都希望能趨福避禍。北宋預言家邵雍曾撰寫一篇千古奇文,名為《漁樵問對》,他通過一個樵夫和漁夫的對話,揭示福禍的關係。今天就為大家分享《漁樵問對》當中的三段對話。


樵夫和漁夫的對話。(圖片來源:Pixabay)

第一段對話

樵夫路過河邊,遇到漁夫,問:「魚鉤上,不放魚餌,能釣魚嗎?」

漁夫說:「不能。」

樵夫若有所思:「看來,釣到魚的關鍵是魚餌而非魚鉤,可見魚是因為吃食而受害,人是因為吃魚而受利,都是因為吃,其利都一樣,可結果卻不一樣啊。這是為何呢?」

漁夫說:「魚的利和我的利是一樣的,魚的害和我的害也是一樣的。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魚受利於食,我也受利於食,魚受害於食,我也受害於食。你只知魚終日有食吃而為利,又怎知魚若終日無食吃而為害呢?

如此,食物的害處太重,而釣魚的害處卻輕了。你只知我終日釣到魚而為利,又怎知我若終日釣不到魚的危害呢?如此,我受到害處太重,而魚受到的害處卻輕了。若以魚為本,人吃了魚,則魚受到了傷害;若以人為本,以魚為食,人無食吃,則人受到了傷害。

更何況在大江大海裡釣魚,又是多麼的危險?魚生活在水裡,人生活在陸地,水與陸地不同,其利益一樣。魚受害於餌,人受害於財,餌與財不同,其害處一樣,又何必分彼此呢!你說的,只是事物的本質,而不知事物的變化。」


古人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第二段對話

漁夫:「魚能生吃嗎?」

漁夫:「煮熟之後可以吃。」

樵夫:「那必然要用我的柴煮你的魚了?」

漁夫:「當然。」

樵夫:「我知道了,我的柴因你的魚而發生了變化。」

漁夫:「你知道你的柴能煮我的魚,可你不知道你的柴為什麼能煮我的魚。用柴煮魚的方法早就有了,在你之前人們就知道,可世人卻不知道柴的作用是火。如果沒有火,你的柴就算堆積如山又有何用呢?」

樵夫:「願意聽你說其中的道理。」

漁夫:「火生於動,水生於靜。動靜相生,水火相息。水火為用,草木為體。用生於利,體生於害。利與害表現在感情上,體與用隱藏於性情中。一明一暗,只有聖人才懂柴與火的道理。就像我的魚,沒有火燒煮直到烹熟爛掉,也不能吃,又怎能養人身體呢?」

第三段對話

樵夫問:「釣魚,需要什麼呢?」

漁夫說:「要六物——魚桿、魚線、魚漂、魚墜、魚鉤、魚餌。有一樣不具備,則釣不上魚。然而有六物具備而釣不上魚的時候,這不是人的原因。」

樵夫問:「這是為什麼呢?」

漁夫說:「六物,魚桿、魚線、魚漂、魚墜、魚鉤、魚餌。有一樣不具備,則釣不上魚。然而有六物具備而釣不上魚的時候,這不是人的原因。有六物具備而釣不上魚的時候,但沒有六物不具備而釣上魚的時候。因此具備六物,是人力。釣上釣不上魚,是天意。六物不具備而釣不上魚,不是天意是人力。」


六物不具備而釣不上魚,不是天意是人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結語

古人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人生命中的福與禍,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

老天有好生之德,給每個人災禍的同時,也會給一份福氣。是福是禍,就看你今後如何抉擇了。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