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降臨 注意這4大習俗與6大禁忌(組圖)
每逢中秋,古人有「拜月娘」的傳統習俗。
2023年的中秋節將於9月29日星期五到來。中秋,本稱為「仲秋」,後來才改稱為「中秋」,此詞最早出現於《禮記》中:「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說到中秋節,除了美食,大家往往會聯想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傳說,但你清楚中秋節應該要遵守的習俗與禁忌嗎?一起來認識吧!
中秋節習俗
一、祭祖
傳統的家庭一般都會供奉祖先牌位,因此在中秋節這一天多半會擺上「三牲」、「三素」等祭品來祭祖,除了紀念祖先之外,亦不忘跟祖先匯報家族成員的近來狀況。
二、拜土地公
傳統農業社會向來是看老天吃飯的,因此十分重視感謝上蒼的祭祀儀式。雖然臺灣人普遍認為土地公是在黃曆八月十六日成道,但當正值農作秋收時節的中秋節降臨時,農家總選擇順應中秋節而在這一天祭拜土地公,藉此感謝土地公保佑收成豐碩。
臺灣流行中秋節吃文旦柚。
三、拜月娘
每逢中秋,民間素來遵循「拜月娘」的傳統習俗。屆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香案上擺出月餅、柚子等祭物來「拜月娘」,藉此祈求能和樂平安、團圓美滿。不過,民俗上存在「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說,因此「拜月娘」成為了女子的專屬活動,男子雖然不參加拜月,卻會去參加祭灶活動。
民間流傳一則關於拜月娘的古代傳說。相傳齊國醜女無鹽在年幼時會誠心誠意地拜月,長大之後,則憑超高品德被選入皇宮,但未受到寵幸。
直到某年的八月十五,天子在賞月時見到了無鹽,只覺得在月光下的她十分出眾,遂立她為后。至此往後,中秋拜月這一儀式就被後人承傳了下來。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身處月宮中的嫦娥以貌美聞名,致使少女們在拜月時,不免祈求能像嫦娥這樣,擁有如皓月般的姣好面容。
其實,古今相比,祭月儀式的氛圍已經大不同了。現代人大多是重視賞月更勝祭月,而原本充滿嚴肅氛圍的祭祀儀式,也逐漸被輕鬆、歡樂的賞月活動給取代了。
四、賞桂花、喝桂花酒
黃曆8月古稱「桂月」,中秋時節除了是柚子的產季,也是桂花盛開的季節,桂花香氣清心怡神,有「桂子花開,十里飄香」的美譽。不過,桂花與滿月的寓意相去甚遠,賞桂花、喝桂花酒如何成為中秋節的習俗之一呢?據說,一年中秋,清朝乾隆皇帝幾杯陳年桂花酒下肚後,對桂花酒的美味大為讚賞,甚至題下「桂花東酒」的讚譽。自此,中秋節飲桂花酒便逐漸成為傳統中秋節的習俗之一。
中秋節一到,正是吃月餅及柚子的好時機。
中秋節禁忌
一、不要逗兔子
民間相傳嫦娥在尚未飛往月宮前,很喜歡兔子這一種動物,因此在升天之際,嫦娥不忘攜帶兔子一同赴月宮去。有了會搗藥的玉兔相伴,嫦娥比較不那麼感到孤單,中秋節也因此被稱為兔子節。建議民眾在中秋前後,須溫柔對待兔子,不宜有不良舉動。
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根據《燕京歲時記》記載:中秋節「惟供月時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師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據說男生拜月容易出現身體不適,或在遭受月球引力影響之下,容易導致睡眠品質變差。
至於女子不適合祭灶的主因,跟古代灶神為陽剛之神、月亮為陰柔之神有關。因此當屬於女性節的中秋節到來時,為了避免沖煞,男子不宜拜陰,女子不宜拜陽。對此,命理師小孟認為,另外一個原因是跟古代是以「男女授授不親」為主要潮流,因此才會出現這一禁忌。
民間相傳嫦娥很喜歡兔子,因此中秋節不宜戲耍兔子。
三、不宜前往海邊戲水
在月球引力的影響之下,中秋節前後比較容易出現潮汐。換言之,中秋節當天的海浪會較大,且若出現風雨,恐易形成瘋狗浪。因此建議民眾在中秋前後不宜到海邊遊玩。
四、流產或身體虛弱者不宜賞月
由於月圓屬陰,因此中秋節被視為陰氣較重、容易傳遞陰氣的節日,因此民間認為,身體不好的人不適合中秋節賞月。
五、不要用手指指神明
民間相傳月亮上同時住著嫦娥、玉兔與吳剛。因此,命理師建議,不要直接以手指指著月亮,避免對住在月亮上的神明不敬。
因中秋受到月球引力影響,較易出現潮汐,建議民眾中秋前後不宜到海邊遊玩。(以上圖片來源皆為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