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這一成語源自於《莊子‧內篇‧大宗師》,比喻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患難不棄。(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相濡以沫」這一成語源自於《莊子‧內篇‧大宗師》。意思是,當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能及時離開,終受困於陸地的小窪,為了生存,兩條魚相互吐沫來潤濕對方。
後來,這句成語就用於比喻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患難不棄,相互依賴、相互扶持。從古自今,這種感人的史例很多,其中,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最為突出。
他們的愛情故事不僅浪漫動人,也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就連極少寫愛情詩歌的杜甫,在晚年路過琴臺的時候,也不禁感慨地為他們寫下了著名詩篇——〈琴臺〉。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於江湖
《莊子‧內篇‧大宗師》裡的原文是:「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話表達出莊子一貫地無心、無牽掛的心靈境界。
根據莊子一文,為了求生存,魚兒們只得相濡以沫,但是當生存問題已不再為他們所困擾時,他們便相忘於江湖,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也十分符合自然界恆定不變的規律;然而,人終究是人,不是動物,我們有別於動物之處,就在於我們可以高層次思考,是有感情、懂得感恩的,因此,既然曾經相濡以沫,又怎能輕易的相忘於江湖呢?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
對比於年輕人的激情,年老的相濡以沫或許更令人動容,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他們長達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則可說是雖遲暮卻仍相濡以沫的最佳註解。
司馬相如,琴藝精湛,是西漢著名的辭賦家。卓文君,善鼓琴,是位貌美有才氣的富家千金。一個才子,一個佳人,他們的愛情就是從一曲「鳳求凰」開始的,司馬相如以一曲琴聲悠揚、令人如痴如醉的「鳳求凰」博得了眾人的讚歎,同時也擄獲了卓文君的芳心,並令其心甘情願地與自己私奔。
私奔後的司馬相和卓文君,因得不到支援,日子過得很窘迫。在當時的環境,以他們兩人的身分,是不適合參與到市井之中的,但他們兩個人為了愛情,不惜文君當壚,司馬相如刷酒器謀生,這勇氣令人折服。
經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司馬相如年紀老了,體弱多病,但是仍然像當初一樣的愛戀著卓文君,兩人依然相濡以沫、相守一生。無怪乎就連大詩人杜甫都忍不住要為他們寫下這歷史的見證——〈琴臺〉:
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君。
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雲。
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
歸鳳求凰意,寥寥不復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