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也搞夜市經濟?分析:凸顯政府回天無力(圖)


早前立法會議員江玉歡發表照片感嘆曾經熱鬧的中環現在冷冷清清。(圖片來源:江玉歡FB)

【看中國2023年8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本港經濟復甦無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出「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話題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坊間普遍對此持負面看法。有評論認為,發展如小攤販之類的夜市經濟並非國際城市的發展方向,財爺(編註:指財政司司長)提出夜市經濟,希望給市場注入強心針,反而凸顯香港經濟回天無力,政府對經濟復甦已無計可施。

陳茂波13日發表「司長隨筆」,稱疫情之後隨著旅遊業復甦,遊客為香港零售商戶、餐飲和旅遊業注入了動力,這也是本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他認為下半年私人消費和訪港旅遊業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他引述政府數據指,私人消費開支在第一季按年實質上升13.0%後,第二季按年增長8.2%,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第二季比第一季增加了3.9%,反映本地私人消費仍能穩步增長。

其中本港零售和餐飲業的表現在第二季也正在改善。零售總銷貨價值和食肆總收益按年分別上升17.6%及24.3%,分別回復到2018年同期逾八成半和九成半,反映第二季市民的在港消費有增長。

他續指,踏入下半年,本港旅遊業的復甦有加快的趨勢。七月訪港旅客人數約360萬人次,即每日約有11.6萬旅客訪港,按月上升超過三成。其中以大陸和東南亞遊客為主。

隨著訪港旅客數字正在快速恢復,陳茂波認為香港要把握機會,推動旅遊業朝多元、高增值、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比如舉行大型盛事、國際會議展覽等活動,這對吸引高增值旅客尤為重要。而短期內,政府也要與業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更好鞏固復蘇中的各個經濟環節,保持復蘇動力。

財爺夜市經濟言論一出,便引發香港社會的關注。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目前香港「死氣沉沉」,食肆晚市生意下跌了三成,很多餐飲店要面對巨大的經營壓力,設立夜市會令食肆面臨更大競爭。

黃家和舉例指,政府之前舉行的「開心香港」美食市集規模小,無法引起連鎖反應,不會引發各區的參與。他批評這些市集是為了追求關鍵績效指標(KPI)及「交功課」而做,並非以目標為本。

很多市民也不看好夜市,認為香港人力成本高,而且商家有「賺到盡」(編註:指賺到極致)的心態,這會導致食物定價高企,比如30港元一塊雞蛋仔,20港元一串大魚蛋。而夜市成功的關鍵是食物美味而且夠便宜,所以夜市這條路在香港很難行得通。

還有市民批評政府一時一樣:早二十年禁了街邊的魚蛋「走鬼檔」(編註:指無牌經營小販),早兩三年傍晚6點後禁堂食,即使恢復堂食也要打針掃健康碼,用盡心思為市民出街消遣設置重重阻礙……現在又鼓勵市民夜晚上街吃喝購物?

還有市民怒斥:疫情期間政府跟足大陸「動態清零」,將提供宵夜的舖頭趕盡殺絕,商場提早關舖,打工族下班後想逛街,看到街上冷冷清清只好提早回家,然後港府再跟隨北京在防疫政策上急轉彎,瞬間從極端清零到全面開放,社會完全跟不上政府「飄忽」(編註:指搖擺不定)的腳步,現在餐飲業的情況比疫年更差,「很少做到兩輪枱」(編註:指夜晚有兩輪食客),酒店自助餐也要止蝕離場……當初是政府讓幾百萬香港人適應了不用上街的生活,現在假裝一切可以重來?

有評論對《看中國》表示,發展如小攤販之類的夜市經濟並非國際城市的發展方向,倫敦、紐約等國際大都市並沒有夜市,當地民眾去通常都去酒吧區、SOHO區消遣,類似消遣區香港也有蘭桂坊;而香港相對平民化的地方則有葵涌廣場、太安樓等,都是體驗本地小食的集中地。這些都是因應市場需求發展而來,而非單靠行政主導。不是財爺寫網誌倡導一番,市場就會跟著走的。

評論續指,財爺提出夜市經濟,希望給市場注入強心針,反而凸顯政府對經濟復甦已無計可施。而本港經濟不振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最推崇的《國安法》,這部法例嚇走外資,趕走中產,人心慌慌,哪有心情消費啊?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