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
【看中國2023年6月14日訊】「三年前211畢業的我手握騰訊、滴滴、阿里、位元組四個意向,offer從34.5萬到45萬,但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保研985。三年後的現在,只有兩個offer,都是邊緣部門,年薪均未超過35萬。」
有網友對此調侃,「莫非這就是知識改變命運?」
01
士農工商,「士」居首位。中國人自古以來崇尚讀書,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1977年恢復高考,570多萬考生在天寒地凍中走向考場,這是高考有史以來僅有的一次安排在冬天的考試,最終只有27萬考生拿到了大學入場券;
1999年大學擴招,在國內各行各業忙於跟國際接軌的大背景下,政府不得不通過教育改革,向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高學歷人才,次年大學招生人數飆升至221萬;
2022年,全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飆升至4655萬,在學研究生人數達到365.4萬人,其中在學碩士生309.8萬人,在學博士生55.6萬人。
今年馬上就要有1158萬高校畢業生被輸送到社會,光碩士和博士畢業生之和就有一百多萬,比2000年全部高校畢業生總量還要多。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了精英教育,隨之而來的則是哈佛博士就職深圳南山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清北學霸在一線城市的中小學競爭上崗,大學生主動挂科延遲畢業,以求可以繼續住在學校低廉的宿舍裡繼續考研或考公……
打恢復高考的那一年算起,從爺爺那一輩是個中專生都可以從農村走向城市跨越階層,到如今985大學畢業找個工作還要頗費周折,學歷貶值,也不過才花了四十多年的時間。
02
古言有雲,物以稀為貴。
學歷之所以貶值,源於大學的不斷擴張,失去了稀缺性。人人都是大學生的情況下,就約等於沒有大學生。
這些年,民辦大學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不擴招學生就不能支撐學校的正常運轉,高昂的學費背後,也為政府經濟貢獻了一塊難以割捨的肥肉;
公辦大學想要拿到政府和社會上更多的資源,也只能擴張,這樣才有機會做大做強,培養更多學生,擴大自身的影響力,這是大學內在需求。
至於專業設置是否適應用工單位的需求,培養的人才是否匹配社會的發展,畢業生能否找到工作,統統都不是大學的核心利益訴求。
另一方面,中國的優質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幾個一二線城市。教育落後地區的學校和專業的教育水平有限,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也是可想而知。
起初,從大學批量生產出來的高等學歷畢業生還能夠勉強被社會所消化。
因為在本世紀初,我們先是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末班車,大量的本土企業和前來賺錢的外企,都有能力為本科生提供足夠的優質崗位。
緊接著,又迎來了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浪潮,大廠、新貴、獨角獸以及網際網路產業的上下游都創造了大量有價值的工作崗位。
直到2015年,高速增長了20多年的中國經濟開始出現了頹勢,此後連續6年GDP增長率未能超過7%。GDP增速放緩,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就業機會越來越少,學歷貶值的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2022年GDP增長率只有3%,連續三年的全球性黑天鵝事件,更是讓高校畢業生無處安置,就業需求積壓已久。
找不到工作的應屆生只好考研卷文憑,企事業單位則順勢提高招聘要求,倒逼年輕人繼續提升學歷,甚至是出國水一個碩博,學歷貶值進一步加劇。
03
上層社會遠比想像中穩固,流動也只是發生在中底層,階層不可能讓幾代人連續通過學歷就實現躍遷。
而當前學歷貶值所帶來的主要社會矛盾在於,很多企事業單位只認985/211這樣的名校畢業生,倒不是說這些人真的在大學裡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他們經歷過高考的篩選,至少證明了他們在十八歲之前就有了超過同齡人的自製力和學習力,企業默認這些人培養起來更容易。
而沒上過大學的人,則會主動去選擇送快遞、外賣這樣的體力活兒。這就導致同樣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普通本科生和大專生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夾心層」,既無法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又沒有辦法放下身段去從事體力勞動。
這一切都是因為過去學歷教育被大眾賦予了無限的期待與想像,認為文憑就等於價值,這也是對階級躍遷和美好生活的一種希望。
現如今,學歷教育已經慢慢喪失了推動階層流動的能力,只是在為社會提供著分工的職能。
大家也慢慢認識到,學歷是一個准入門檻,不是下不來的高臺,是美好生活的入場券,而不是兌換券。
就當下而言,大學本科學歷漸漸從奢侈品變成了剛需,短期內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得讀個大學;其次,碩士學歷只有在對就業有幫助的情況下才有讀的必要,而博士學歷,則是適合真正對這個學科感興趣的人,博士畢業後歲數就不小了,這個過程可能會錯過很多職業機會,需要理性衡量;最後,學歷不等於值錢,稀缺且有人為之買單才有價值。
但對於出身起點很低的孩子來說,讀書依然是階級躍遷最好的捷徑。
985/211的畢業生依然具有稀缺性,除非讀的是天坑專業,不然的話大概率都能有份不錯的工作。
04
當學歷貶值這件事勢不可擋,大眾對它的態度可能會慢慢出現分化,上大學成為一種「選擇」。
擅長學習和喜歡搞科研的孩子,則會全力以赴去沖一個名校;沒天賦也不愛學習的孩子,則大概率在九年義務教育畢業後,選擇去技校學一門短時間內能不被人工智慧淘汰掉的技能。
隨著人口的日益萎縮,體力工作一定會越來越稀缺、越來越貴,比如在很多發達國家,安裝空調甚至比空調本身的價格都要貴;再比如我身邊一些學美術的同學,畢業後回當地開個蛋糕店,那裱花水平比沒學過美術專業的強太多了,蛋糕價格能直接翻一倍,收入是當地普通職員的4-5倍,這就是硬技能變現。
以後高學歷者有競爭優勢可以去內卷,低學歷者可以放下身段從事體力勞動。
這是兩種選擇,前者上限很高,後者下限不低,雖然人生軌跡截然不同,但都有美好的前途。
未來,由於人工成本越來越貴,類似於銀行、客服這樣的重複機械化的崗位,肯定會被人工智慧代替,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會越來越高。
而人口減少,上大學就會越來越容易(上名校肯定還是會很難),它只是每個人的一種選擇而已,不會直接跟收入掛鉤。
這些都是在發達國家是已經驗證過的結果。
貨幣和經濟狂飆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接下來造富的神話會越來越少,普通人和富人財富積累都會越來越難。
我們這些出身普通、智商普通、又沒有天大的好運氣的人,天天琢磨如何階層躍升只會讓自己抑鬱,亂投資創業說不定還會返貧,倒不如有點錢就存起來,培養個興趣愛好,好好找個班上,一輩子就這樣過得也挺好。
大家也別擔心階層固化,階層還是會繼續流動的,因為小鎮依然會有厲害的做題家,二代們吃飽喝足後難免想要去創業試圖證明一下自己(然後發現自己是真不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