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習近平在北京舉行官方歡迎儀式上與馬克龍握手。(圖片來源:LUDOVIC MARIN/AFP/Getty Images)
前不久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中國收穫頗豐,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既然選擇與中共合作,那自然也要有所表示,馬克龍投桃報李支持中共對臺政策,再度承認沒有所謂的一邊一臺,更甚者若兩岸有事法國無利益介入,此言論到目前為止一直是熱點。
馬克龍就臺灣問題可以說是用力過猛,自然也引起了歐盟和法國國內的反彈,法國參議院和國民議會強調支持臺灣,甚至要啟程訪問臺灣。面對壓力馬克龍拿出了如同延遲退休政策的決心,打算一條道走到黑,他進一步放話,歐洲(法國)應避免被拖入中美兩國在臺灣問題上的任何潛在對抗。
馬克龍真是在兩條腿走路,對親共表達了強烈的熱情,對盟友美國則是一臉嫌棄。然而,馬克龍的親共舉動無疑開了壞頭,德國外長也緊跟著接觸中共,深怕甜頭被法國獨佔。另外,歐盟也是蠢蠢欲動等待時機。
此刻,聰明人一眼就能看出臺灣正被當成代價出賣,尤其是在戰雲密佈的時刻。不得不說以馬克龍為代表的歐洲政治家目光之短淺,極為不幸的是此次騎牆的主角是歐盟的領頭羊,所以說真是開了壞頭。
看看俄烏戰爭中法國的表現,戰端剛起馬克龍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身段面見普京,結果無功而返;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法國的表現可以用扭扭捏捏來形容。用數據說話,作為歐盟數一數二的大國,法國援烏武器連前十都進不了。
如今再看馬克龍講出要拋棄臺灣的言論,怪不得法國的自由燈塔稱號被美國承襲,然而馬克龍打的都是小算盤,豈不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以法國的實力維持昔日殖民地的安全都顯得非常吃力,更何況是中共這樣的龐然大物。正如最堅固的城堡往往敗壞於內部人的破壞,馬克龍正在扮演這樣的角色。
借用法廣評論文章的觀點,阻止中共不挑起衝突,首先應該讓習近平明白,在極端情況下,民主國家會否做出大團結聯盟的政治反應,而不是向中共暗示:歐洲對此挑釁衝突將繼續缺席、不介入。關鍵時刻,美國的對共政策正是一鼓作氣之時,法國應不應該選擇離開。
另外,馬克龍置身事外的言論,恰恰等於替中共打開方便大門,這無疑使得台海滑向戰爭的危險又多了一分,中共在外交上圍堵臺灣,不就是為了使臺灣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一旦發生戰事,臺灣便入中共的囊中之物。
即便強調放棄臺灣,也不應該講出拋棄美國的觀點,要說鐵與血結成的友誼,美法絕對是自由世界的典型,美國1776年建國,法國在1778年就承認美國,且是美國獨立後第一個承認美國並建交的國家,考慮到當時的交通通信問題,這麼快承認美國建國在當時絕對屬於特事特辦。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法國不僅給予美國大陸援助,包括軍事援助,法軍的軍事顧問前往美洲協助華盛頓,法國的海軍沿路阻截英軍,使北美的英軍幾乎成為孤軍,因此法國成了美國歷史上首個盟友。
時間到了1876年,美國恰逢建國100週年之際,法國耗費10年建造了自由女神像送給美國,期間甚至一度因預算超支而面臨項目中止,最終在多方的不懈努力下自由女神才樹立於紐約。
再說回獨立戰爭,這場耗時8年的戰爭中,法國出兵最多,先後投入36000名陸軍,63000多海軍,146艘風帆戰艦,近10萬兵力與英軍浴血奮戰。
10萬軍隊所造成的傷亡同樣驚人,法軍先後有29500名官兵在獨立戰爭中陣亡,著名的法國貴族拉法耶特甚至帶領法軍以「志願兵」的名義奔赴美國參戰,獨立戰爭的關鍵戰役約克敦大捷正是美法聯軍協同作戰,且法軍在關鍵戰役中的陣亡率居然高於美軍。
二戰美國又解放了法國全境,並將政權完整的交還給法國流亡政府,按理說基於歷史淵源,與美國更為親近的應該使法國,現實中英國已經取代了法國成為美國鐵桿盟友中的鐵桿。
戰後法國一直心有不甘,想當歐洲的話事人被德國這個曾經的戰敗國搶了先,想在非洲的移民地有一番作為結果遇上如火如荼的獨立運動,面對時運不濟法國的領導人內心總有一種要當話事人的奢望,正是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使得馬克龍鋌而走險,與狼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