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三歲看八十 七歲定終身」說的準嗎?(組圖)
古人說「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道理很深。(圖片來源:Pixabay)
古人說「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這句話蘊含著很深的道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對小孩的教育,歷朝歷代的醫書及禮儀文獻中,都有關於「胎教」的記載。
中國古代的胎教思想重視「德育」,從懷胎10月開始,以父母的言行為身教,讓胎兒在最純潔的狀態下潛移默化。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胎教,就是周文王的母親太任(一為太妊)。
據《烈女傳‧周室三母》中記載,周文王的母親懷他的時候,眼不見邪曲不正之景、耳不聽淫聲、口不說傲慢自大的言語,睡眠時正直臥姿,講求坐姿與站姿,絕對不歪斜身體。由於她的胎教相當成功,最終使得文王成為一代聖主。
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以及文王自己的夫人太姒,這三位夫人合稱「三太」,她們都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了大聖大賢。因為這三位夫人的名字裡都有個「太」字,因此中國人稱妻子為「太太」,就是從這裡來的。
做妻子的一聽到太太這個名字,就要想起向太姜、太任、太姒三位夫人學習,將來也把子女培養成大聖大賢,學什麼呢?在懷孕的時候,要「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不看、不聽、不說一切不好的東西,保持正言正行,起心動念都要合乎禮節,即使一個人獨處,也要端端正正,不起邪思雜念。這樣,生下來的孩子才會形容端正,才藝博通。
為甚麼說「三歲看八十」?
因為從母親懷孕,到出生三年之間,小孩就像一張白紙,你想畫什麼,他就是什麼。
別看剛出生的小孩還不會說話,還聽不懂,但他會看,會聽,會想,他已經在學習了,而且比大人學的還快,從小孩學語言的本事就能看出來,他身邊的人說幾種語言,他就能學會幾種語言。
從某種程度上說,小孩就是大人的複製品。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小孩都在模仿學習。
所以這個時候,凡是和小孩接觸的大人,在他面前一定要端正守禮,不能讓他看到不好的樣子,聽到不好的話語,接觸到不好的事物。如果大人不注意,兩口子還吵架、打架、玩遊戲、打麻將,讓小孩子學了這些不好的東西,慢慢就形成習氣,以後再改可就難了。
小時候不好好教,等到六七歲再來教,就已經來不及了,他接受扎根教育的期限已經過了,根已經扎上了,所以古人說「三歲看八十」。
小孩就像一張白紙,你想畫什麼,他就是什麼。(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為甚麼說「七歲定終身」?
因為一般六七歲開始上學,上學是家教的延續。
以前在家裡,是父母做榜樣,現在上學了,稍微懂點事了,但還不成熟,完全是靠老師做榜樣,小孩子一切都跟老師學,所以啟蒙老師非常重要。
啟蒙老師的好與壞,教得合不合格,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說叫「七歲定終身」。
古代故事:一文錢丟了狀元帽
古時有個人叫程相。程相的文采很高,從小就立志要考狀元,但他的老師卻不以為然,認為程相沒有丞相的命,問他為什麼,他也不說。
後來到了大考的日子,程相真的大筆一揮文采非凡,深得主考官的欣賞,將他的考卷定了第一名,也就是狀元。一日,程相在酒樓吃飯,見地下有一文錢,便用腳踩住,蹲下將錢撿起來了。這時正好被一位在現場的大臣看見了。
第二天公布考試,程相果真中了狀元。程相到金鑾殿謝恩,來到金鑾殿時,正好被那位看見他撿錢的大臣認出來了。於是在皇上面前將此事講了出來。皇帝大怒,認為一文錢都貪,把治理國家的重任交給他,少不得又會出一位貪贓枉法的大貪官。於是皇帝宣布,程相永不錄用。程相非常沮喪的回家了。
這時人們又去問那位私塾先生。私塾先生告訴大家「程相從小雖然聰明,卻很自私貪小便宜,這種人成不了大事的。」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私塾先生從程相小時候的貪,就看出來他長大後的未來,也是非常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