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語害人的記載,造謠的結局是禍延子孫。(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與人之間閑談,有些人總愛把自己看到的事情捕風捉影、加油添醋,像句閩南語俚語說的「講一個影,生一個囝」,別人只講個影子,他最後還生出個孩子來。流言蜚語害人不淺,講著毫無根據的話,在人背後散佈誹謗,過去不乏有人受謠言所苦,承受不住外界異樣眼光的壓力,選擇結束生命或者抑鬱而終。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有關於流言蜚語害人的記載,造謠的結局是禍延子孫,警世意味濃厚,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以前的時候,有位老儒生劉泰宇,名定光,以教書為生。有位浙江醫生帶著個幼子流落到劉泰宇的村子,兩人相處很好,便比鄰而居。醫生的兒子聰敏清秀,拜劉泰宇為師。醫生別無親屬,臨終時把兒子托付給劉泰宇。
劉泰宇把醫生的兒子當作自己的兒子,在寒冷的冬夜裡,兩人一起蓋一條被子。
有個楊甲,劉泰宇很看不上他。楊甲不明就里的造謠說,泰宇把朋友的兒子當孌童。
劉泰宇對此感到又氣又恨,就查問孩子,知道他還有個叔叔,為押運糧船的綠旗兵管文書帳目。於是他把小孩帶到滄州河岸,借了一間小屋居住,見了浙江糧船便呼叫,問有位某某先生在不在船上?
這麼找了幾天,真找到了小孩的叔叔,把孩子交給了他。小孩的叔叔哭道:「昨夜夢見哥哥說,我侄子要回來了,所以我天天坐在舵樓上望。」哥哥還說:「楊某的事,我要向神申訴。不知說的是什麼事。」
劉泰宇聽了也不明說,鬱鬱地自己回去了。這位老儒生迂闊拘謹,常常思考這事沒法洗清自己,結果憂鬱成病的死去。在燈前月下,楊甲經常看見劉泰宇怒目而視。楊甲本性強悍凶暴,也不在乎這怪事。
過了幾年,楊甲也死了,他妻子改嫁,扔下一個兒子,長得秀麗可愛。一位輕薄的公子哥兒引誘這小孩當了孌童,毫不避人地招搖過市,人人看到這小孩都不禁嘆息。
這事發生在康熙年間中期,有人說劉泰宇是肅寧人,有人說是任丘人,有人說是高陽人,不知究竟是哪兒,大慨是在河間府以西的地方。考察一下他的生平,可以說是死後可以在社廟裡享祭的人吧!我的三堂伯燦宸公喜歡談因果,曾舉這個事叫人引以為戒。年長日久,我也忘了這事。嘉慶三年五月十二日,我住在密雲的行軍帳篷中,半夜醒來,忽然想起這事,又可惜他的名字事跡會湮沒,到了灤陽後,就把他的事跡粗略地記錄下來。
個性凶悍的楊甲看見劉先生的亡魂也不以為然,但是捕風捉影傳出謠言的他,在自己死後,兒子卻走上當初他謠傳別人搞孌童的主角之一,真是「父債子還」,令人不勝唏噓。不論這是否為因果報應,謠言的殺傷力確實強大,眼見不一定為真,若非瞭解前因後果,切莫任意揣測與謠傳。
(資料來源:《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三.灤陽續錄五.劉泰宇)
責任編輯: 陳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