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接五路、迎財神。(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大年初四是神話女媧創世時捏造出「羊」,又稱「羊日」。傳言在這天,人們不殺羊,假如天氣好的話,養羊人家在接下來的一年會有很好的收成。
老皇曆中佔羊常說的「三(陽)羊開泰」一語,乃是吉祥的象徵。「羊日」也是漢人民間迎神回民間的日子。
大年初四迎財神
俗語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甲飽,初四接神...」,大年初四是眾神重臨人間的日子,人稱「接神日」,而有「送神早,接神遲」的說法,也就是送神要一大清早,而接神在下午也不遲,所以接神都在下午。
大年初五傳言是財神的誕辰,故會在初四子夜,準備好糕果、祭牲、香燭等供品,敲鑼打鼓焚香禮拜,虔誠地恭敬財神的到來,俗稱「接財神」或「搶路頭」。
迎接財神會準備「羊頭」以及「鯉魚」,是因羊頭有「吉祥」的意思,而鯉魚的「魚」和「餘」是諧音,圖個吉利。
迎財神的3大習俗
1、接五路
接五路原本是指「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通常在初五開市,故先前做生意的人在春節假期後,都會於年初四晚上恭迎五路財神,以圖吉利。
接五路儀式在初四下午三點開始,直到晚上九、十點結束。
一般是使用兩張八仙桌拚起來擺案桌。頭桌供甜果,例如甘蔗、廣橘,有「生活甜蜜、財路廣闊」的含意;二桌供糕品,意涵「步步高陞、常青」;三桌則是正席,供全雞、全豬、全魚、元寶湯等等;
半桌則是飯菜、麵食,一碗路頭飯中插上一根「大蔥」,蔥管內再插入一株「千年紅」,象徵「興沖沖、年年紅」。第三桌正席的酒菜要等到接上五路財神後才可以奉上。
接五路時,主人需帶著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財神堂去迎請財神,每接來一路財神,就要在門前施放一串百子炮。待全部接完後,主人依序向財神敬拜,拜完後將原本供桌上的「馬幛」火化,恭送財神的儀式才算結束。
接五路這個民間習俗,大家希望財神爺能把財富帶來家裡,在這一年裡發大財。
大年初四晚上,恭迎五路財神。(圖片來源:Adobe Stock)
2、吃折羅
折羅是指「大雜燴」的意思。依中國的傳統習俗,正月初四這一天全家一起吃「折羅」。
在張壽臣的《化蠟千兒》提到「老太太晌午吃的散夥面,晚上吃的折羅」。記載的「折羅」是中午宴會所剩下來的飯菜。老百姓家的「折羅」就是把年節這幾天所剩下來的飯菜,加在一起形成的「大雜燴」,以掃掃年貨。
吃「折羅」這個傳統習俗體現了人民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勤勞節儉的美德也將代代相傳。
3、綁火神
有些北方農村的風俗會在大年初四「綁火神」,用麥梗或玉米梗繫綁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家送到河裡,意味著這一年家裡沒有火災;大陸福建的莆仙地區,居民是重新圍爐過年,是中國唯一而且別具特色的地方風俗,反映出傳統人民心理普遍希望能辭舊換新,送走昔日貧窮困苦的生活,迎接嶄新一年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