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北宋歷史,一定要包括遼與夏,才是完整的。(圖片來源:故國神遊)
大家好,歡迎收看【故國神遊・兩宋風華】,我是元曦。
我們的兩宋風華的播講剛剛結束了真宗朝的部分,將要進入仁宗朝的歷史。但是所謂北宋歷史,一定要包括遼與夏,才是完整的,所以我們在進入仁宗朝之前,先要做一個小結,就是把真宗朝之前的遼與夏的歷史做一梳理。上集我們講過了夏,這集我們講遼。
說起宋遼夏,從民族發源上講,歷史都是很悠久的。建立西夏的黨項族,往上追溯是三苗後裔,建立大遼的是契丹,往上追溯是炎帝後裔。但是從立國建號算,宋遼夏中,遼的歷史最早。
史書記載,契丹世居西遼河流域,唐貞觀二年(628年)內屬中國。一直到了朱溫篡唐建梁的那一年,也就是西元907年,後梁開平元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機繼汗位。當時,契丹有8個部落,按舊制,這個大汗是由八部首領,他們叫八部大人選出來的,3年一換。但耶律阿保機與歷屆大汗的想法都不同,他重用漢人,深受中原文化影響,他決定改變3年改選的制度,於是在即汗位第九年時,也就是西元916年,一統諸部,廢除了舊制,改為汗位世襲制。這一年,他改元神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契丹帝國,出現在了北方。而耶律阿保機去世後呢,就被尊為遼太祖。
阿保機之後,是遼太宗耶律德光。他在位時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就是西元938年,契丹從石敬瑭手中得到了燕雲十六州,從此中國北方藩籬盡撤。第二件事就是西元947年正月,耶律德光入汴京,俘虜後晉國主、后妃、宗室,將他們遷至北地。這一幕可以說是北宋靖康之難的預演。而耶律德光自己則入主中原,穿上中原帝王的服裝,御崇元殿受百官朝賀,改國號為大遼,改元大同。雖然遼太宗穿上中原帝王的服裝,但是他的頭腦中並沒有中原帝王治理天下的概念,所以,沒過多久,他就開始縱容部下四處搶掠,因為不得人心,很快激起民變,於是耶律德光不得不於當年4月北還,結果卒於途中。
再之後是遼世宗,遼世宗在位時,中國處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漢、後周。遼世宗又扶植了北漢。
接下來是遼穆宗。穆宗喜歡玩樂,經常通宵宴飲,天亮才睡,睡到中午才起。所以被國人稱為睡王。遼穆宗的繼位讓後周與北宋有了喘息之機。之前我們知道,石敬瑭向契丹獻出燕雲十六州,周世宗時,就趁著遼穆宗睡覺的時候,奪回了兩州,就是瀛莫二州。二州之北有三關,三關的說法不一致,有說是瓦橋、益津、淤口關,也有說是瓦橋、益津、高陽關。熟悉宋史的朋友應該聽過一個詞,關南之地。契丹人總提關南之地。這個關南之地就是指被周世宗奪回的位於三關以南的瀛莫二州之地。這三關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們之前在第18集《一代繁華誰鎮守 三關躍馬楊延昭》中講到過,在北宋抵禦契丹的過程中,包括雙方進入和平時期以後,瓦橋關、益津關、高陽關這三關一直是國防要地,重中之重。所以這一點,北宋應該感謝周世宗,多虧他把這麼重要的地方奪了回來,不然,宋朝的北方國防就會更加虛弱。到了北宋的時候,遼穆宗還在睡大覺,宋太祖則趁機平荊湖,伐後蜀,收南漢,滅南唐,除北漢一隅外,將這些強藩大鎮一統於北宋的版圖之下。
再接下來是遼景宗。遼景宗是太平興國七年去世的,也就是說,太平興國七年以前的宋遼戰事,都是遼景宗在位時發生的。比較著名的戰事,比如宋太宗收北漢時,遼軍曾發兵援救北漢,結果大敗而還。接著,宋太宗乘勝進擊幽州,結果在高梁河被遼軍打敗,史稱高梁河之戰。還有之後太平興國五年的雁門關大捷,楊業擊退十萬遼兵。這些內容,我們在第11集《北漢朝宗楊業歸宋》,以及第13集《遼天望斷燕雲夢 千古傳談忠義篇》都有講到,沒有看過的朋友可以翻出來看一下。這些戰役都是宋太宗與遼景宗之間發生的。
再接下來,終於到了我們剛剛在真宗朝部分裡提到過的那位遼聖宗了。提起遼聖宗,還有個人則須一併提及,這個人就是遼聖宗的母親,遼景宗的皇后,蕭太后。遼景宗去世後,遼聖宗即位時只有12歲,所以是由蕭太后主政。遼聖宗在位期間的幾次大規模南侵,都是蕭太后帶著遼聖宗一起親征的。而最大最著名的戰役則是景德元年的澶淵之役,最後雙方休兵結盟。關於澶淵之役的過程,我們之前從第14集一直講到第17集,所以這裡就不再重複。但是我們在第16集《強弩勢盡攻城日 尋盟早在未戰時》中講過一個問題,就是澶淵之役時,遼朝是以戰逼和,換言之,蕭太后舉國南侵,目的是為了一個和字。但是這個具體原因,當時我們是說,將來講遼國時再講這部分內容,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蕭太后為甚麼要南侵。
蕭太后,名綽,小字燕燕,所以也叫蕭綽,也叫蕭燕燕。蕭太后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史載她是:「明達治道,聞善必從,兼習知軍政,能駕馭臣工,故多得其死力。」意思是說,她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善於採納好的建議,治軍理政兩樣皆通,善於用人,所以部下願意為其效命。蕭燕燕參與軍國大政並不是從聖宗即位,她攝政開始,而是在遼景宗的時候,景宗就很信任她,讓她參政,按史書上的說法是:「國事皆後決之。」但是遼景宗在太平興國七年時就去世了。只有三十幾歲,可以說是英年早逝。即位的遼聖宗只有12歲。蕭燕燕做為皇太后,攝政。當時她說了一句話,「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這句話說出了當時遼國朝廷的真實情況,也說出了蕭太后與遼聖宗的處境。母寡子弱說明他們根基未穩。族屬雄強,說明當時宗族中有一些人的勢力很大,手握重兵。邊防未靖,主要是指北宋。我們印象中宋遼之間,宋一直處於防守狀態,其實這是在後來,而在遼聖宗即位初,宋太宗還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他希望收回燕雲。所以這對於遼國而言,的確是一個強大的對手。此外,周邊還有些小的政權,都是不穩定因素,高麗、渤海,包括西夏,都需要有所防範。當然,所有這些敵國,最有實力,威脅最大的就是北宋。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蕭太后與遼聖宗的處境其實是不容樂觀。
好在這個時候,北宋沒有發兵攻打契丹。此中的原因,其實我們在上一集《夏州豪族拒中原 走馬河西振長鞭》中講到過,就是西夏李繼遷叛走地斤澤,也是在遼景宗去世的這一年,就是太平興國七年的六月,所以,宋朝此時忙於應對李繼遷,於是宋遼之間3年無戰事。而蕭太后就趁這段時間,調整人事,她重用耶律色珍(耶律斜軫)、韓德讓、耶律休哥,同時加強武備。
該來的總是躲不過,3年後,就是雍熙三年,宋太宗發兵三路北上,志在奪取幽燕之地。這一場戰爭,遼人先敗後勝。之後蕭太后開始轉被動為主動,連連南侵。雙方各有勝負。這就回到了我們剛才的問題,蕭太后為甚麼要南侵。其一是國防需要,其二是一種歷史情節。而宋人要北伐,也是出於這兩個原因,一是國防需要,一是歷史情節。國防需要很好理解,之前我們多次講到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所以這一地帶對雙方來說,都是國防重地。那麼歷史情節是指甚麼呢。我們知道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劃給了契丹。對宋人而言,雖然那是宋朝建立之前的事,但站在民族的角度,宋人一直覺得這是中原王朝的地界,不應被胡人占據。宋人始終活在漢唐。而對於契丹來說,關南之地是被周世宗奪走的,從西元938年石敬瑭將十六州劃給契丹,到西元959年(周世宗顯德六年)關南地被奪走之前,他們已經在這裡生活了20年了。他們認為這是遼太宗留給子孫的土地,被漢人奪走,而且因為是被後周奪走,所以,在他看來,宋朝也不應是這塊地方的主人,這個時候就應該把遼太宗留下的土地還給遼人。所以,這其實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宋人始終活在漢唐,不認為燕雲是遼人的。遼人則還活在後晉時代,活在遼太宗時代,不認為關南是宋人的。所以一個想收回燕雲,一個想收回關南。
那麼,蕭太后之所以要連連南侵,就是因為如果她與遼聖宗能夠一戰決勝,讓北宋不再有北上收燕雲的想法,如果再能把關南之地收回來,那麼,可以說是最大程度的為遼人謀福祉,就會得到遼人的擁護。但是經過連年爭戰,蕭太后已經認識到,這個關南之地可能是討不回來了,她也退了一步,只要雙方能不再打下去,能夠講和,這也是好的。只是這種講和,不是靠坐等能達到的,怎麼才能達到呢,就是興師尋盟,以戰逼和。這就是為甚麼我們在第16集中講,遼國是「尋盟早在未戰時」。
這一集我們為大家講述了真宗朝以前的遼國的歷史。可以說契丹從立國開始,就與中原王朝時戰時和。正如我們這一集標題所云《遼天北塞開國久 並與中原爭雄強》。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其實除了戰爭之外,還有一個更為宏大的主題,就是文明,契丹立國於中原之北,雖然風雲變幻,滄海桑田,而文明的融合與傳播卻從未停止過。下一集,我們將與您分享這方面的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再見。
歡迎關注乾淨世界【故國神遊】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f6jjo8dda037NSCoyjEhqYTC1p60c
https://www.ganjing.com/zh-TW/video/1fc3l5tc68u5V8ONQTfAv0SS51bd1c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us2mr4n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