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1月9日訊】2022年最令我難忘的事,是小區封控後,和鄰居一起去抗議維權。
我是個寫字的,常年紙上談兵,這一回,算是躍然現實,親歷了一場真實的抗爭。
說實話,起初我並沒有十足的信心,畢竟,當我們在小區群裡對於封控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後,招來的更多是謾罵,是指責,是「老老實實在家呆五天不好嗎!」
而響應者寥寥無幾。
但我們還是硬著頭皮,據理力爭。其實,封不封控對我這個自由職業者來說,沒什麼所謂。別說是五天,就是十天、一個月不出門,對我也沒影響。但道理不是這麼算的。這是個事關自由的問題——出不出門,得是我自己選的。
總之,我們建起了維權群,開始只有4個人,大眼瞪小眼,不忘互相鼓勵:「沒事的,人會多起來的。」
話雖如此,內心卻很失落,覺得希望渺茫,但也和朋友約定,哪怕最後只有我們兩個人,也要去爭一爭。好在,事情後來有了轉機。一個陌生微信加了我,原來,小區裡有另一撥人也在爭取,於是兩撥人湊到一起,又分頭到各個樓群里拉人。最終,維權群的人數超過了200人。
我們商量了策略,定好時間,很快開始行動。過程就不細說了,總之,結果是好的。我們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充分表達了訴求,並始終保持理性。就在溝通後的當晚,小區成功解封。
說實話,這不是什麼大事。自身權利受到侵害,去維護,去爭取,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就是這件正常事,給了我極大的觸動。
我原先總會在各種文章裡寫,權利是要在抗爭中去兌現的。但那只是寫寫而已,在寫的時候,內心有幾分相信、幾分懷疑,自己都不能分辨。
但經過這件事後,我終於可以堅定地說,抗爭是有用的。
儘管我也承認,這其中一定有浪漫化的成分,有群情激憤下的自我感動,但拋開這些,只看結果。結果是,我們爭取了,我們成功了。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在整個過程中,有無數瞬間都讓我十分難忘。
比如,當我在小區群裡和人爭吵,感到孤立無援時,突然有人站出來,堅定地站在了我的身邊。我想起網友回覆我的那段話:「只要有一個微薄的聲音出現,我就狂奔過去和他站在一起,這就夠了。」這段話給了我很大鼓勵。今後,我也會這樣狂奔過去,以及,我更想成為那個微薄的聲音。
比如,在維權現場,當小區門重被打開後,一個男生突然落寞地說:「今天這麼冷的天,我在這兒折騰一下午,只是為了爭一個週一能去上班的權利。我感覺自己好卑微啊。」我會永遠記得他當時的表情。
還有,小區解封后,我們在群裡慶祝。以下這段話,被不斷複製粘貼:「謝謝今天到現場抗爭的鄰居們,和你們做鄰居,是我的榮幸!」
這個維權群至今還在,它已被更名為「XX小區鄰里互助群」。現在疫情正凶,還是靠這個群的鄰居們互幫互助,送藥、送口罩。我在這個小區住了這麼多年,也是從去年開始,才感覺它真的像了一個社區的樣子。
我想,很多年後,我仍會記得2022年,記得這件小事,記得在刺骨的寒風中吶喊的人們,和一張張從陌生到熟悉的臉。
我想告訴每個人,抗爭是有用的。它一定會很艱難,但除此以外,再無捷徑。
正如魯道夫.馮.耶林在其名作《為權利而鬥爭》中所寫:「世界上的一切法都是經過鬥爭得來的。所有重要的法規首先必須從其否定者手中奪取。不管是國民的權利,還是個人的權利,大凡一切權利的前提就在於時刻都準備著去主張權利。」
如此,就不必再問這個世界還會變好嗎。
當我們每個人都在乎自己的權利,去行動,去爭取,去為每一件小事、大事斤斤計較、不懈抗爭時,世界就已經在變好了,又何須多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