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重要的節氣,也是家人間團聚的重要時刻,因此當天盡量不要與人吵架、鬥嘴,也不要輕易罵人或說一些不吉利的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今年的冬至於12月22日到來,而往年冬至日期大多是在國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到來。說到冬至,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同時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此外,由於太陽會在這一天直射南迴歸線,導致待在北半球的人們所享受的日照時間最少。簡單說來,冬至日是一年當中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日子。因此,冬至又可稱為「長至」或「短至」。既然冬至如此特殊,我們可得好好了解其各種民間習俗與禁忌囉。
冬至習俗
冬至的歷史能追溯至周朝,相傳周朝就出現了家祭祀典禮,漢朝期間又演變成為通行節日。在《後漢書》的「禮儀志」中,即載述了東漢王朝冬至時的情景:「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由此可知,漢朝的冬至不只是一個官民同慶的好日子,更一躍成為了官方重視的國定假日。從民間流傳的「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等說法,能看出古人相當重視冬至,且冬至的重要程度幾乎跟過新年相同了,這也是冬至被稱為「亞歲」的原因。
冬至當日,許多地區會舉辦祭拜活動,稱之為「謝冬」,也就是感謝上天、祖先這一年來的保佑,讓大家得以享受風調雨順、闔家平安的生活,同時也祈禱來年能繼續如今年般順風順水、歡歡喜喜的。
由於冬至具重要性,因此其特別習俗亦承傳迄今,像祭祀神明與祖先、吃湯圓、吃餃子、吃餛飩等等活動,甚至在某些地區還出現了貼湯圓謝門神、親手捏「雞母狗仔」等特殊活動。
其實,冬至祭神祭祖的習俗早已流傳很久,而人們在祭拜時,往往會拿節慶食品「湯圓」,特別是「紅白色小湯圓」做的甜湯來作為供品。不過,上述提及的貼湯圓這一習俗,很多人就不熟悉了。畢竟,此習俗在現代社會中並不是那麼常見,僅僅是部分地區仍共襄盛舉。貼湯圓是指在門上貼湯圓,主要用意是感謝、犒賞門神,同時具有招財之意,盼望財神爺能為大家帶來財運。
在古時的中國北方還有「冬至餛飩夏至麵」、「冬至日,作餛飩為食,取天開於子」等民俗說法。眾所周知,吃餃子這一習俗的寓意十分美好,代表人們吃進了財運滿滿的元寶,具有財源廣進之意;餛飩則具有破除「混沌」,並進一步展開新生之象徵,同時代表了能夠擺脫過去運勢、迎接新一波的好運之意。
最後,我們也得來認識冬至禁忌,方以順順利利度過。
冬至禁忌
古人認為冬至是「陰極之至」之日,因此也衍生出相關的禁忌,不過對現代人來說,這些禁忌就是信者恆信,不信者也抱持尊重的態度即可。
1、不可吵架或鬥嘴
冬至作為重要一節氣,還是一個全家團聚的重要日子。所以,冬至一到,大家盡量在這天內不要跟人吵架、鬥嘴,也不要輕易罵人或是講一些不吉利話,否則恐因冬至的陰陽二氣轉變巨大而觸了霉頭。
不過,除了冬至之外,在其他日子裡當然也是得盡量不要爭吵、鬥嘴囉!畢竟和樂開心、順利如意度過每一天才是真正的幸福啊!
2、避免在夜晚期間於外頭逗留
冬至日的下午5點至6點之間,天色就會慢慢地暗下來,根據民間習俗,人們的陽氣在這個時候會逐漸減弱,加上因為日照時間變短,導致氣溫變得更加寒冷,這也是古人認為冬至日是陰氣特別重的由來。
此外,古時傳說天狗會在冬至這一天來到人間尋找化身。所以,一旦天黑,就不要在外停留,還得避免穿著全黑或是全白的衣服在外停留。
3、媳婦盡量別回娘家
民間習俗認為,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在冬至這一天回娘家,恐會沖煞到自己的公婆;民間又有一說法:因為冬至天氣寒冷,女子若出門恐會受寒,同時也導致在家的公婆缺乏人來照顧。因此,民間才出現這一習俗,藉此呼籲媳婦切勿在冬至日回娘家去。
4、冬至前後幾天不適合結婚
民間有一傳統說法,冬至到來的前一天,跟春分、秋分及夏至的前一天,合稱為「四離日」。民間認為,「四離日」並不適合進行結婚、搬家入厝、動土興建、開工開業等重要活動。
這是因為古人認為世界萬物都得要順應天道,凡是搬家、入厝、動土、開工等關鍵大事也盡量不要選在這幾個日子的前後期間進行。
在臺灣的傳統習俗中,嫁娶結婚應該要避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八個節氣的前後幾日。
5、避免在夜晚期間熬夜
一般說來,人的陽氣在夜晚期間會特別虛弱,至於冬至這一天則是陰氣更加旺盛,甚至被稱為「鬼節」。因此,人們必須要避免在冬至夜晚熬夜,最好是早早就寢,好好睡一覺,這樣才不會遭受陰邪之氣所侵擾。
除了上述種種,湯圓「不能吃單數」這一習俗也是從古流傳至今的,因為人們認為吃單數象徵「落單」,較不吉利。所以,大家還是盡量吃雙數,來討個好彩頭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