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手舉白紙遊行(圖片來源:Kevin Frayer)
【看中國2022年12月14日訊】北京180度大轉向,不僅放棄「動態清零」,連「出行碼」也全部下架,如何解讀背後的政治邏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就是「白紙運動」到底起了多大作用?目前在官員中流行的一個段子,是習明澤把青年人的強烈不滿告訴了習近平,改變了習近平的態度,而目前反當局人士傳播的一種解釋,就是習近平對年輕人反抗大怒,決定「惡意解封」,用一場大規模的疫情爆發,乃至不惜釋放新病毒為更全面的恐怖統治鋪路。我自然無從核實這些流言的真實性,但這些流言強化了我的這個判斷,那就是中國新的文化世代在2022歲末意外登上政治舞臺,是導致習近平防疫政策180度大轉向的主要震源。雖然2022年世界和中國發生了不少歷史性的大事件,但這個事件,恐怕對未來的影響最為深遠。
理由何在?難道習近平反科學的「動態清零」不是注定會失敗嗎?現在已經有了一種說法,那就是「白紙運動」客觀上幫了習近平的忙,不僅讓中國經濟有機會避免更慘重的損失,而且,政治上還讓當局擺出了某種「知過能改」的開明姿態。換句話說,少數年輕人的反抗,只不過在中國掀起一點波浪和漣漪,無關未來大局。我認為這個判斷遠遠高估了目前仍當權的文化世代,而大大低估了中國新文化世代的政治潛能。
不錯,與百年前相比,「白紙運動」似乎看不到「火燒趙家樓」那一代「弄潮兒」的勇氣和才華,但問題是,為什麼那一代文化精英把中國帶上了一條如此血腥的所謂「建國」之路?為什麼我們有理由對中國的新文化世代寄某種希望?我以為根本原因就是中國新的文化世代有很大可能克服中國政治文化兩個最為致命的問題,一個就是變革不怕死人,也就是無視人的生命價值,第二個,就是缺乏理性溝通能力。主導20世紀初中國變革潮流的那一代文化精英,受到19世紀中國內亂血腥經驗極大影響,敢殺人是那代人共同的政治文化底色。許多人都不清楚19世紀的中國,是全世界殺人最多的國家。孫中山從小就著迷太平軍的故事,而毛澤東的父親就是湘軍的倖存者。而2022年投入「白紙運動」的這一代大學生,對大規模殺戮幾乎沒有概念。
這種體驗當然不能決定中國再不會有大批人口死於非命的人為災難,因此,新文化世代更寶貴的文化體驗就是,他們的教育水平、信息環境和溝通手段讓統治者和造反者都失去了大規模殺戮的選擇。正因如此,很多人擔心,新科技會不會把新一代變成電子監控下的奴隸。我希望,當局把「出行碼」全面下架,不僅是為了取悅「白紙運動」的一代,也意味著他們對監控全社會的政治後果並無把握,也無信心。
習近平有多個自信,但我認為他所有自信都來自他對父輩和自己的政治文化自信,但中國新文化世代與習近平有完全不同的人生和文化體驗。由此導致的政治文化的世代對壘和交替,對中國的未來非常重要。我對新世代樂觀的基本理由就是,一旦習近平嚇唬年輕人的手段開始失效,新世代就會發現,他們的未來不需要習近平、也不需要老一代替他們選擇,因為一旦戰勝恐懼,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的溝通和學習手段,他們就發現自己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