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蘋果加速供應鏈「去中國化」 成本優化是關鍵

 2022-12-08 23:1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22年12月8日訊】美國智能手機大廠蘋果(Apple)傳出已加速在越南和印度等國增設生產線,引發各界關注外資供應鏈「去中化」的發展。觀察人士說,蘋果帶頭出走中國,未來恐引發骨牌效應,其中,印度的勞力成本低廉等有利因素,具有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下一個製造工廠的潛力,不過,印度的人才、基礎建設和供應鏈等整體製造環境的成本優化將是這波供應鏈「去中化」趨勢能否成功的最大挑戰。

中國的清零封控措施導致供應鏈斷鏈,已催化外資檢討生產過度集中中國的風險,並加速產線「去中化」的布局。

根據美媒《華爾街日報》近日引述知情人士的報導稱,蘋果已要求供應商加速在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建立產線,「特別是印度和越南」兩國,以降低對富士康(Foxconn)鄭州廠的過度依賴。

報導稱,台商富士康位於河南省的鄭州廠現有高達30萬名員工,自成一座iPhone城,不過,該廠11月底因防疫措施和工資爭議所引發的員工暴力抗議和動盪催化蘋果認知到供應鏈過度集中中國的風險。

該文引述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統計稱,富士康鄭州廠一度佔蘋果85%的iPhone組裝產能,不過,據位於香港的天風國際證券分西師郭明錤預估,員工風波重創鄭州廠的產能利用率,使得蘋果iPhone第四季的總出貨量減少20%,比預期少了近2000萬臺,這讓不少美國客戶的聖誕節iPhone訂單都不得不延遲出貨。

郭明錤還說,為分散風險,蘋果打算將印度的產量由現行的個位數佔比,最終拉高至40-45%。

蘋果帶頭出走中國恐引發骨牌效應

對此,多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產業專家表示,隨著中國的製造成本漸增,蘋果等外資近年已逐漸在其他東南亞國家布局多元化產線,以強化供應鏈韌性。

但此次蘋果帶頭在越南、印度兩國擴建新產線,加速供應鏈的「去中化」,其中,印度是中國以外最重要的生產基地,若打造出完整的供應鏈,並達到成本最優化,恐帶動其他外資仿效,引發未來出走中國的骨牌效應。

位於華盛頓的非政府機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副總裁斯蒂芬·埃澤爾(Stephen Ezell)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的製造環境漸失吸引力,是產線外移的導火線。

埃澤爾說:「此發展凸顯了一個演變趨勢,那就是,包括蘋果在內的許多公司越來越擔心中國的環境,不只是新冠疫情。當我們檢視科技智財權的竊取、對中國境內公司的網攻、北京當局繁瑣的數據流通限制,對製造商而言,這都是一些讓中國越來越不具吸引力的因素。我認為,蘋果帶有領頭羊的效果,恐帶動不少全球高科技製造移出中國。」

蘋果已將iPad的部分產線移往越南,並在印度小量生產威廉亚洲官网 的iPhone14。埃澤爾說,未來印度制iPhone不僅要供應印度市場,也可能外銷到其他市場,這是很關鍵的轉變。他引述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分析稱,2025年前,25%的iPhone14可望在印度製造,至於其他分析師則預測,2030年前,印度制iPhone的總佔比可能高達35%-40%。

埃澤爾還說,美中貿易大戰後,加劇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緊張關係,也是從汽車、手機到資訊通訊等大廠考慮移出中國的眾多因素之一。

位於臺北的臺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研究員邱達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進一步表示,中國的封控措施是近期壓垮外資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邱達生說:「中國清零措施其實讓包括蘋果在內的很多外資都做分散風險的布局,以免產生斷鏈的衝擊。雖然說中國即將要恢復產能運作,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過去這些外資的經驗就是,常常遇到一些朝令夕改的情況比較難以掌握,因此,基於分散風險,蘋果才加速把產線外移。」

東南亞國家中,緬甸、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都曾被外資青睞,不過,印度基於勞力人口、腹地廣大價廉等優勢,是下一個最被看好的製造基地。

印度可能是下一個世界工廠?

邱達生說:「印度的勞動力還是相對比較年輕,所以它還是一個具備人口紅利的國家,再加上它的平均工資跟所得,目前只有中國大陸的5分之一而已。所以說,真的非常適合長期布局。不但蘋果看到這個趨勢,其實有很多跨國企業也覺得,印度可能就是下一個世界工廠。」

不過,位於華盛頓的戰略顧問公司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中國區高級副總裁保羅·特廖洛(Paul Triolo)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蘋果和其最大的供應商富士康當初選擇在河南鄭州設廠,除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訓練有素的工人、土地、基礎建設到位,再加上周邊供應鏈完整,使得中國製造數十年來兼具效率和成本優勢,這樣高度優化的製程和量能,很難在他國複製。

他說,他才剛從印度考察回來,印度政府非常積極吸引外資。總體而言,印度確有軟體人才和教育系統的優勢,也有全球近兩成的晶元設計市佔,但製造業的人才需求不同,印度目前在港口、運輸和高鐵等的基礎建設不足,也欠缺完整的手機周邊元件供應鏈,再加上,政策支持力道和管理文化的差異,都可能讓蘋果和富士康在印度新設的產線面臨嚴峻挑戰。

特廖洛同意,自上海4月封城以來,蘋果等外資不再對北京當局在防疫上的治理能力具有信心,因此,開始積極面對現實,尋求替代中國的產線。不過,複製中國的製造量能和效率不容易,現在蘋果等企業的高管除了在盤算要從中國移出多少產線外,最頭痛的可能是如何將印度等地的製造成本壓到最低。

印度的成本優化將是成敗關鍵

特廖洛說:「最關鍵的是製造規模,如何量產以降低成本,這是最主要的挑戰。印度可能是蘋果聯手富士康正在規劃量產的重大基地。就員工數而言,富士康未來兩年將在印度招募5萬人,總員工數上看7萬人。」

印度就算做到7萬人的規模還是差了富士康鄭州廠30萬人的規模一大截。而且他說,蘋果可能不全然出走中國,因為除了中國以外的潛在生產基地,富士康據傳也考慮在中國境內擴產,例如在山西省的太原廠擴大投資,以彌補鄭州廠的產能缺口。

埃澤爾也說,印度若能建立具成本競爭力的供應鏈生態圈和專業人才池,長期而言,可挑戰中國的製造地位,也不會永遠屈居中國以外的次要製造基地。

埃澤爾說:「製造(供應鏈)生態圈是主要增加成本的關鍵,不只是要(追求)低廉的勞力成本。所以,印度面臨多重挑戰。首先,建立一個製造成本低廉的當地供應鏈,同時也要確保,印度具有經驗豐富、技術能力強的勞工,可以製造非常精密的iPad或智能手機。」

除了製造面的挑戰,邱達生說,印度各政府的協調能力,種姓的階級制度讓管理階層和低階員工的磨合不易,除非進行根本改革,否則也可能構成外資入駐後,其西方式管理風格的障礙。

邱達生說:「印度的中央跟地方、或不同的單位各自為政的情況也出現在印度的軍方,就是說,他們的協調整合的能力似乎是比較不足。除了他的上下游、縱向跟橫向的協調力之外,還有它的種姓制度。也就是說,印度現在影響它還不能取代中國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人治的部分。印度如果將來想要提升它在國際經濟的位階的話,必需進行一些根本的改革。

供應鏈「去中化」恐重創就業率

位於北京的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資深研究員郭天翔(Arthur Guo)則說,除了富士康,中國的立訊精密據說也在越南和印度招募員工,這樣擴增產線的好處是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供應風險,不過,物流系統和基礎建設都需耗時建立,有經驗的員工和管理階層也都難找。

至於外資供應鏈「去中化」的中國經濟的影響,郭天翔(Arthur Guo)以書面回覆告訴美國之音:「這對中國經濟成長和失業率的衝擊將很大。不過,供應鏈移轉的過程會持續一段時間,不是馬上一觸可及。未來,我們相信,中國還會是蘋果重要的生產基地,也會積極找到方法解決目前的(斷鏈)問題。」

《華爾街日報》稱,立訊精密和聞泰科技兩家中企都在爭取蘋果的訂單,而且為配合蘋果分散供應鏈風險,他們也在海外擴產,中國未來或可能淪為其次要的製造基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