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2月5日訊】編者按:專制政權維護其統治不外乎一手暴力一手謊言。其謊言要讓人們相信,就必須阻斷信息自由。此文是又一位覺醒的青年講述的擺脫中共洗腦的過程,最重要的還是本人有探求真相的慾望。即便是文革那樣的黑暗歲月,也仍然有黃立眾、林昭、楊小凱這樣的思想者。在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黑暗的獨裁統治更是無法泯滅青年們的獨立思考,他們代表了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前些日子拜讀了一篇大陸青年關於自我覺醒的文章,很受啟發。弄得我也手痒痒,想要表達我的心路歷程,並希望能影響一些人。我是工科生,本文帶有一些不成熟、非專業的觀察與看法。
大概在八歲,因為一次與鄰居村幹部的意外矛盾,我開始對官員權力有了一些厭惡。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到的和聽到的各種關於政府官員貪污腐敗的信息愈發增多,我對官僚的態度也由厭惡升級成了痛恨。
習近平上臺的那一年,我剛上高二,我對這個剛上位的國家主席一點認知都沒有。當時我對國家領導人的認知水平還停留在跟爺爺看新聞時聽他介紹領導人的名字。後來習近平的反腐敗運動搞得轟轟烈烈,我對他也燃起了一些興趣,並開始關注他。
高三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改變我價值觀的事情。有一次走進老師辦公室的時候,看見他在用電腦瀏覽一個網站,我就很自然地湊過去看,「無界瀏覽」這幾個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這一看不打緊,它直接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裡邊竟然全是有關中共高層內鬥的不為人知的信息,幾乎每一條都讓我感到不可思議。這位老師和我們學生關係非常好,上課的時候偶爾會講一些89年他作為大學生參加遊行的事情,但是每每講到一些關鍵的點,他都會說「不能再講了」,我們也多少懂得他在顧慮什麼,同時也知道他是在激發我們的興趣。或許這也是他毫不避諱我湊過去看他瀏覽境外網站的緣故吧,希望能夠喚醒一些學生。他喚醒了多少人我不知道,但反正是把我給喚醒了,嘻嘻。
很快我也學會了在家裡用電腦翻牆,很快對中共高層的內鬥和腐敗有了全新的認知,也因此越來越喜歡習近平,深感反腐乃得民心之舉。為了表達對他的愛戴,我還買了一張他的大肖像畫貼在臥室裡,這一貼就是5年,直到對反腐敗這件事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
大學的前兩年,我還算得上是半個小粉紅,一邊翻牆看中共高層的內鬥和腐敗等各種「內幕」,一邊經常看中央八套的《海峽兩岸》和《防務新觀察》。後來我關註明鏡媒體比較多,也看了賀衛方、秦暉、瀋志華、浦志強以及張博樹等一大批自由派知識份子的演講或訪談,思想上徹底得到了蛻變。我把這些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內政治制度
其實我也是接觸了國外媒體才有了「自由」的概念,憲政民主就更是如此了。這裡的自由更多的是指政治自由,包括但不限於公民言論自由、學術自由、新聞自由等。你說沒有這些玩意兒吧,能不能活?還真能,十幾億人不也這麼活嗎?努努力還能活得挺好。可越是深入地瞭解,就越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兒。
自由首先是精神需求,是一個人擁有人格尊嚴的重要標誌。其實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自由,歸根結底都是言論上的自由。語言是人作為高等動物的最重要的標誌,正是有了語言,人類的文明才能有今天的偉大。壓制一個人的言論,本質上是一種對人的精神上的壓制。除非社會的道德共識,否則沒有人有權利限制他人的言論自由。
自由還和公民日常生活的切身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今天早上看到一句特別好的話:人如果喪失了政治權利,就喪失了爭取其他一切權利的權利。我的理解就是「自由和民主是約束公權力的根本保障」。國內的腐敗早已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上到最頂層的國家領導人,下到最底層的村幹部,都在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取暴利,這都不是鑽管理的漏洞了,而是擺在台面上的權力尋租。比權力尋租危害更大的恐怕還是那些所謂的合法的利益,就是公職人員的高薪酬以及超高的各種福利待遇,共產黨用剝削普通民眾之所得,豢養著一大幫既得利益者,進而形成利益共同體,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
但最可悲的是,眾多的老百姓(我都不願稱之為公民)都覺得這事兒很正常,我經常能從周圍人口中聽到這樣的話,「人家能賺到錢那是人家有本事」,「這很正常啊,你想辦事當然得給人家好處,不然人家憑什麼給你辦」,「我要是當了官肯定也想賺錢呀,別人都這樣就你裝清高,那你就別混了」,「最好就去考公務員,穩定清閑,待遇又好,退休以後也不用為錢發愁」。類似的話還有很多,這表明公權力的腐敗已經腐蝕了老百姓的內心,現實的無奈已經把他們馴化,痛罵共產黨腐敗成了純粹的道德正確;而近在咫尺的既得利益又讓他們趨之若鶩。這真是應了錢理群教授的那個觀點,中國人的人格更偏向於趨利避害的動物。
二、國內歷史
在中學的歷史課本中,有關於土改運動、反右運動、三年困難時期和文化大革命等等,幾乎都是只有寥寥數筆,根本就不知道在講些什麼,而我們居然也不會去追究到底發生了什麼,似乎對這段歷史毫無興趣。至於「六四」這種事更是聞所未聞。然而這些恰恰是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和悲劇,作為這個國家的國民卻一直被蒙在鼓裡,著實令人氣憤。
土改運動中,毛有計畫地挑起農民和地主富農之間的矛盾,並鼓勵他們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對待自己的同類,讓無數的中國人家破人亡。暴政殺人在這片土地上由來已久,但按比例殺人則是史無前例。然而到了最後,土地還是被收歸國有,共產黨自己做起了大地主。
如果說土改是收拾富人,那反右無疑就是打倒知識份子。當初那麼多的知識份子就是看中了共產黨想要搞民主共和,這才鐵了心跟著共產黨走,想要建立一個政府清廉,人民富足自由的新中國。可沒成想迎來的卻是一個更加殘暴的皇帝,利用知識份子想要建言獻策和批評指正的迫切之心,反過來倒打一耙,真是心胸狹隘,厚顏無恥。
然而,毛的好大喜功更是給國家帶來空前的浩劫。膨脹的野心促使其想要超英趕美,搞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國內各地拚命地虛報農作物產量,中央則毫不客氣地徵收糧食,然後把天量的糧食送給外國人,好一副江湖大哥的模樣,鬧到最後竟然餓死了幾千萬人。以往餓死人的事大都發生在王朝末年,可共產黨治下的老百姓卻是在努力建設國家,一片「欣欣向榮」中餓死,這真是太諷刺了,翻遍二十四史也找不出這種案例來。
文革最讓我感到痛心的是三件事:第一,對國內大量的文化遺產的破壞,也就是所謂的「破四舊」,當初外國人入侵對中國文化遺產的搶劫與破壞已經讓人夠痛心的了,現在倒好,自己就給自己來了一次大掃蕩。第二,對教育的革命,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尊師重道的民族,對教育和老師有著近乎宗教的虔誠。可文革開始不久就出現了毆打老師致死的慘案,並迅速地蔓延全國各地,教書育人的老師成為了人人唾棄的「臭老九」,人人以流氓為榮。第三,舉報之風盛行,每個人都被洗腦成無限熱愛毛澤東的人,對別人稍有一點點對毛澤東「不敬」的言行舉止都要舉報並予以肉身消滅,甚至因為恐懼和為了自保要先下手為強舉報他人。最可怕的是連家人都要舉報,夫妻反目者有之,兒女舉報父母者更甚之,每個人都變成了思想警察,這是連前蘇聯都沒有做到的事情。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紐帶被徹底撕裂,直到現在也還能從整個中國社會的人際關係中感受到這種深遠的負面影響。
暴力是人內心的一種本能,而中國在一次次的朝代更迭和暴政統治中,更是將暴力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了國人的集體無意識中。毛澤東這麼多年來做的最沒人性的一件事,就是把國人內心中積壓了多年的暴力能量徹底釋放出來,其破壞力空前絕後。
心理學有一個觀點,未經療愈的傷痛容易代際傳承,而療愈的前提是直面傷痛。希望我們這個民族有一天能夠看見這些真實的歷史,直面它,並深刻地反省它,獲得療愈。
三、臺灣問題
誠如上面所言,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喜歡看《海峽兩岸》和其他一些軍事媒體(現在已經沒興趣了)。對於想要搞臺灣獨立的人憤憤不平,同時也對中國的軍事實力增長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但是對武力統一臺灣一直是堅決反對的。中國已經有過一場內戰了,無數的同胞死於戰爭,家破人亡,整個國家都在戰爭中變成了廢墟。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與成熟,對統一的價值觀也由帝王定義的對疆土的一統管理,逐步過渡到人民願意共同構建一個國家並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因此,我們不能為了統治者對雄圖霸業的想往和對青史留名的渴望而再發生戰爭,不能再一次地自相殘殺,我認為這是最基本的底線。
對於臺灣的未來,我個人還是偏向於兩岸能夠和平統一。一方面兩岸具有血緣紐帶,文化也完全相通;另一方面,歷史上的清政府和後來的國民黨政府確實對臺灣有過統治。於情於理,兩岸統一都說得過去。但也就像我說的那樣,兩岸的統一絕不應該是一方居高臨下地統一另外一方。共產黨現在的態度是,我已經管理了中國絕大部分的地方,那按理說肯定是我來收回臺灣,這種霸道的帝王思想對臺灣是極不公平的。似乎言下之意就是,要不是現在不是清朝以前的臺灣人民對政治無感的時代,我早就發兵打過去了。而國民黨一直聲稱中華民國才是合法政府,中華民國的疆土要更加遼闊,這些似乎也顯得有些疲軟無力。
總之,我把臺灣同胞當作是兄弟姐妹,而統一這事兒應該推到大陸結束帝王專政,民主化以後。我們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容忍一個騎在我們頭上奴役我們的專制官僚,而是需要一個真正的管家,一個權力受控的管家。到時候咱們兩岸兄弟姐妹各過各的小日子,家族—國家—裡的事兒咱就相互商量著辦。這是我對兩岸未來的終極理想,我祈禱這不會是我的幻想,為此,每一位有相同價值觀的中國人都應該往這個方向努力。
羅裡吧嗦一大堆,也不知道事情說明白了沒有,不過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我相信只要真心地表達就會有其價值。本來還想寫寫對「六四屠殺事件」,法輪功問題,以及西藏和新疆問題的看法,可我感覺已經寫了很多了,再加上對有些東西還不是特別理解,就此擱筆吧。
希望這篇文章能傳播出去,有緣批閱者也能認同自由民主的價值觀,或至少能產生一些共鳴。興許,中國大陸的暴戾之氣就能有所減少,爭取自由民主的力量就會多加一分,也算是為中國的前途做些貢獻!
最後,祈禱大陸百姓能夠更快地在思想上進步,由人民蛻變為成熟的公民,早日實現自由民主的偉大理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