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那些高級騙子專家是怎麼煉成的?(組圖)

 2022-12-05 0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22年12月5日訊】通脹,到底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通常情形下,專家們會告訴韭菜有兩種情形:

第一就是輸入型通脹。當國際上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牛市的時候,原油、倫銅、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價格就會進入漲勢,就會推動國內基礎商品的價格,專家在此時就會告訴韭菜這叫輸入型通脹。

實事求是地說,沒有任何國家的專家會將自己的通脹歸結於外部輸入,這是典型的「特色」。

第二就是商品與服務市場的供不應求。比如當房子、原油供不應求的時候就帶來價格上漲,就會推動通脹上升。

現在我們做一個簡單的遊戲,將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全部拿走,改用日元流通並以日元來計價,目前人民幣對日元的匯率約為1:20,此時市場上的所有商品與服務價格都要上漲19倍,通脹率立即就達到了1900%。

再然後,我們又將所有的日元清除,全部置換成韓元,目前日元兌韓元的匯率大約是1:8.6,在日元價格的基礎上物價會再次上升到原來的8.6倍,也就是說,將再次出現760%的通脹。

當然,您還可以再次將韓元全部置換成伊朗裡亞爾,目前韓元兌伊朗裡亞爾的官方匯率大約是1:35,物價就會上漲到原來的35倍。

到這裡肯定有人會說,遊戲可不是這麼玩的,中國永遠不會將人民幣全部置換成日元、韓元、伊朗裡亞爾等,其實不僅是中國,任何國家都不會准許這麼玩,還有人會告訴你本幣是主權的象徵,這麼玩是違法的。

但如果哪一天央行高興了,持續加大向市場中投放紙幣的力度,讓自己的本幣購買力陸續等於日元、韓元或伊朗裡亞爾,不就演繹成了這樣的遊戲嗎?

上述只是以中國來舉例,很多人可能不喜歡在這個遊戲中使用中國,我們也不相信(也不認為)中國央行會這麼幹。但沒關係,我們可以將遊戲中的中國轉換成任何其他國家都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比如本世紀以來辛巴威和委內瑞拉都已經完成了這樣的遊戲,通過持續不懈的印鈔不僅讓本國貨幣成了日元、韓元、伊朗裡亞爾,最終還成了廢紙,如果你願意,未來也可以讓美國來玩這個遊戲。

到這,誰都不會否認通脹就是貨幣現象,是貨幣貶值所造成。

不斷加印鈔票的過程,實際就是加征鑄幣稅的過程,既然通脹是貨幣現象,最終通脹也就成了稅賦現象。

現在我們回到開頭,輸入性通脹是怎麼回事呢?

舉例來說,銅是人類活動中最重要的金屬之一,人類利用銅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二戰時期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銅價是每噸56英鎊,當時英鎊兌美元匯率是1:4.03,折合每噸銅價為236.88美元,如果按照通脹進行調整,這個價格就相當於2021年的3514美元,已經相當於二戰時期的14.83倍。2021年倫敦銅的全年均價大約在9000美元左右,與3514美元有比較明顯的偏離,這其中有以下因素在發揮作用,第一,政府或機構所公布的通脹數據並不能如實反應出真實的貨幣貶值水平(這與計算通脹數據時的採樣有關,也與每種商品在通脹中的權重有關,還有些國家會故意將漲幅最嚴重的商品剔除到計算通脹的一攬子商品之外,等等),而且政府一般都更傾向於壓低通脹數字,這就很可能導致真實的通脹比公布的數據要高一些,當這種誤差持續70多年後就會產生很大的偏差,經過通脹調整後的銅價就會高於3514美元;第二,期貨價格的波動十分劇烈,2020年之前的銅價相對低迷,而2022年美國在遭遇高通脹,這說明美元在2022年出現了加速貶值,但銅價在2022年卻出現了明顯的下跌,這說明2021年的銅價明顯高於長期的價格中樞。

所以,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其他因素對銅價的影響很小,甚至可能根本沒有影響,美元貶值才是銅價上漲的核心因素。這反應的實際就是一種常識,二戰時期的一噸銅與今天的一噸銅有差別嗎?當然沒差別,之所以價格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當然來自於美元價值的變化,這其中的邏輯無可辯駁。

上面我們說過如果將人民幣立即置換成日元,通脹立即上升為1900%,從二戰時期到2021年的銅價上漲,就是美元持續換幣帶來的結果,只不過這個換幣的過程持續的時間比較長,而且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被置換之後的貨幣還叫美元而已。

如此,我們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銅價的牛市是美元貶值的結果,大宗牛市本質也是美元貶值的結果。

當然,在這七十多年的大趨勢中還有很多短期波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牛市和熊市,這與美元在不同時期所展現出來的貶值速度緊密相關。

當美元貶值驅動大宗商品出現牛市時,如果非美國家的貨幣價值能夠脫離美元獨立保持穩定,也即不會隨美元的貶值而貶值,即便美元貶值推動了大宗的牛市,但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大宗價格就可以依舊保持穩定,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輸入性通脹,輸入性通脹的來源於本幣跟隨美元一起出現了貶值。

美國時薪經通脹調整之後的美元真實購買力變化圖
美國時薪經通脹調整之後的美元真實購買力變化圖(網路圖片)

所以,根本就沒有什麼輸入性通脹,有的只是本幣跟隨美元一起貶值所帶來的通脹,所有的輸入性通脹本質上都是本幣貶值所帶來的貨幣現象。

供不應求是否會導致通脹哪?

如果市場上有十輛汽車,與十輛汽車對應的流通貨幣是10萬元,一輛汽車的單價就是1萬。但如果市場中與10輛汽車對應的流通貨幣是100萬,一輛汽車的單價就是10萬,價格就上漲了9倍。在這個定價過程中,汽車的價格與人口數量沒有關係,即汽車價格與人的需求無關。相反,汽車的價格與貨幣數量有關,由貨幣數量來決定,也或者說,供需關係中的「需」指的不是人口多少,也不是人們是否需要汽車,指的是貨幣需求。

因此,供不應求帶來的通脹,本質上也是一種貨幣現象。

上述我們說的都是整體性通脹。但我們也知道,當一個社會的流通貨幣總量一定時,哪一種商品的供給不足,價格就會上升,此時其他供過於求的商品價格就會下跌,這反應的是結構性漲價與跌價,這種結構性的漲價和跌價是時時刻刻都存在的,但不會帶來整體性的通脹。

其實,有閱歷的農民都明白這個道理。

民國袁世凱時期所鑄造的俗稱「袁大頭」的一元銀幣
民國袁世凱時期所鑄造的俗稱「袁大頭」的一元銀幣(網路圖片)

我們上小學的時候,當時的老人們基本都經歷過民國時期,那時有很多種貨幣在市場上流通,包括法幣、地方割據勢力發行的紙幣,日本侵華之後又有了日本軍票、日本扶持的偽政府所發行的紙幣,當然還有袁世凱時期所鑄造的袁大頭銀幣等等。每當人們說起物價上漲時,老人們一定會告訴你根本就沒有物價上漲,只有錢在貶值,即便需要用麻袋裝著法幣才能到市場上買糧的時期,用袁大頭買糧的價格也一直都是穩定的,也就是說,有閱歷的老農都知道物價是貨幣現象。

這就是常識,沒有貨幣也就根本沒有物價,當然也就沒有通脹,無論物價還是通脹,它都是貨幣現象。因此,那些鼓吹輸入性通脹、供不應求帶來通脹的所謂專家、教授等對價格和通脹的認識,比那些有閱歷的老農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