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臺灣貿易合作越來越密切(視頻)

【看中國2022年6月6日訊】美國正在貿易、供應鏈、技術出口控制方面,跟臺灣越來越緊密的合作。6月1號,美國貿易辦公室公布新的美臺貿易合作方案,強化雙邊貿易合作,特別是在電子商務、清潔能源、和勞工權益方面加強合作,在非市場力量干預經濟貿易方面,也多有涉及,比如政府津貼、國營企業應該怎麼處理,而這是美國和中國貿易中最敏感的問題,也是美國這邊對中國抱怨最大的問題。除了貿易辦公室,美國商業部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開始了跟臺灣政府的對話,話題重點是科技貿易和投資,臺灣是重要的高端晶元供應基地,尖端技術出口限制也是談判的重點,美國對中國大陸有尖端技術出口限制。

為了對抗北京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和貿易影響力,五月底拜登政府公布了印太地區經濟合作框架,跟十幾個印太地區國家合作的框架,這個框架一開始包括了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東盟十國中的七個國家,也包括太平洋島國斐濟。但是這個框架不包括臺灣,拜登不願意得罪中共。由於臺灣在地緣政治當中的重要性,既是高科技產地,又是自由民主的體制,所以拜登政府單獨跟臺灣談判雙邊自由貿易。拜登這也是延續了前任川普(特朗普)的做法,川普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後,美臺貿易就已經快速擴張,現在又要進一步跟臺灣深化合作關係,這肯定會讓北京政府不高興。五月底訪問日本的時候,拜登甚至表態說,如果臺灣受到北京的攻擊,美國武裝力量會介入,中共外交部強烈抗議,聲稱任何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不可能阻擋中國人民統一的願望和行動。

美國跟臺灣正在對話談判的經貿協議,跟印太地區經濟合作框架很不一樣,印太地區經濟合作框架說實在的,象徵大於實質效果,這是一個廣泛的經貿合作框架,門檻比較低,雖然是為了跟中共對抗,但也歡迎跟中國經貿關係緊密的國家加入。而跟臺灣的經貿合作就不一樣了,因為全球晶元製造高度集中在臺灣,集中在東亞地區,高科技供應瓶頸成為軟肋,這在疫情中和疫情後經濟恢復、晶元脫銷中更為明顯。烏克蘭戰爭更是雪上加霜,這讓全球意識到,關鍵產品的供應鏈必須加強,尤其是中共對臺灣的武力挑釁越來越頻繁。根據威廉亚洲官网 的白宮供應鏈報告,去年全球範圍內的高端晶元,92%在臺灣製造,美國進口的晶元,70%以上來自臺灣。如果台海開戰,臺灣晶元供應中斷,這對美國經濟,對全球經濟都是災難性的打擊。

美國國會正在醞釀法案,撥款5百20億美元支持在美國本土建造晶元工廠,減少對進口晶元的倚賴。上個月在曼谷,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跟臺灣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已經有過會談,討論如何加強雙邊貿易合作。6月1號公布的美臺貿易草案,不需要得到議會的審議覆核,直接就可以實施,因為這不是傳統標準的貿易法案,也不牽扯關稅的變化,也沒有任何雙邊市場開放的規定。

咱們換一個角度,看看北京政府這邊是個什麼樣的思維框架。烏克蘭戰爭之後,國際局勢東西兩大陣營對峙的局面更加清晰了,習近平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東升西降,如果這句話針對的是中美兩國的話,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因為要是根據前些年兩國經濟發展速度來看的話,中國經濟規模最快在2030年的時候就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如果是吧這句話投射到更大的範圍來看,投射到以美國為首的自由民主陣營,也就是西方陣營,以中共為首的獨裁體制陣營,也就是東方陣營,東升西降就有點說不過去。因為在獨裁陣營裡,只有中國的經濟在增長,俄國只是一個倚賴能源的國家,它的經濟在戰爭前就陷入了停滯增長的階段,現在遭遇制裁更是雪上加霜。而獨裁陣營的其他成員,喀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巴基斯坦、朝鮮、柬埔寨、寮國,都是貧窮和低增長國家。四方陣營除了美國、歐盟,還有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這些盎格魯文化的國家,還包括東亞的三個富裕的國家地區:日本、韓國、和臺灣。西方陣營國家的經濟不見得快速增長,但還是在增長,而且本來基數就大。

根據現在的匯率,去年中國GDP佔全世界的18%,如果加上俄羅斯和其他東方陣營的國家,GDP加在一起,佔世界總額的20%,而美國的比例是24%,如果加上西方陣營的國家,在全世界佔比試59%。兩大陣營的經濟實力一目瞭然。

如果把眼光放的遠一點,看看兩大陣營未來經濟前景,咱們不看現在西方掌握主動的金融控制,就從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來看,畢竟,經濟前景跟科技有著緊密的關係。在純粹的科學技術方面,比如外層空間旅行和原子能技術,中國和俄國是走在前列的,但是在商業應用技術方面,西方陣營在各個領域都走在前面,比如商用飛機航空、生物科技、半導體、軟體等等,都走在前面。

今天全球經濟已經融為一體,東西兩大陣營都相當重要,俄羅斯不單單是能源大國,也是金屬原材料大國,中國是當之無愧的製造業大國,西方陣營的優勢再於知識產權和金融,所以中國也好、俄羅斯也好,非常需要西方的投資。中俄要趕上西方國家並不容易,中國晶元製造被卡脖子就是例證,

但是對西方陣營來說,用打經濟牌、用經濟實力進行大國博弈,它存在著一個天生的缺陷,那就是在自由、民主、市場經濟的國家,政府不干涉經濟,企業都是私營企業,不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商人嘛,哪有錢就到哪裡賺。而中俄兩國在這方面就有優勢,所謂的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共要求企業都要效忠黨,國家利益高於商業利益,當然國營企業背後就有獨裁政府撐腰,能夠在競爭當中迫使其他國家政府就範;中共更是在自由民主國家內部,利用商業集團來影響政局,說難聽點就是干涉內政。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國。

不過,烏克蘭戰爭讓西方陣營清醒,也明白了一點怎麼對付獨裁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訣竅,最說明問題的,就是西方陣營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寧可犧牲商業利益,冒著通貨膨脹這樣的風險,也要跟俄羅斯能源切割,也算是集中力量辦了一件大事。舉個例子說,當年川普展開貿易戰,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臺灣並沒有加入;但這次制裁俄羅斯,臺灣主動跟歐美站在一起,不向俄羅斯供應晶元。當然,烏克蘭好支持,俄羅斯也好對付,但臺灣就不一樣,中共可不好對付。西方陣營內部是否能達成共識,在臺灣問題上跟中共強硬說不,現在還不得而知。還有待觀察,但是在經濟和貿易上主動出擊,是邁出了第一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東方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