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 醫保財政誰買單?(圖)


2022年3月18日,北京一處居民區的居民正被要求做核酸檢測。(圖片來源: 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5月29日訊】常態化核酸檢測,是一個百億的市場規模。

但在這看似遍地黃金之下,有些第三方核酸檢測公司卻紛紛陷入了回款「拖欠門」之中。

在河南,知名的幾個核酸檢測大企業都有政府押款。有企業老闆為了扛住現金流的壓力,從銀行借貸了四五千萬,墊在裡頭。

一家第三方檢測公司參與上海核酸大規模篩查,「做了一兩個月了,至今還沒有結過賬。如果是大產能的企業,一天光試劑,成本就是幾百萬。」

深圳的一家核酸檢測公司,去年核酸大篩查的回款,到今年3月份仍未收到。

南方某市一家從創新藥基因檢測轉型到核酸檢測行業的小公司,甚至後悔入局。

「有的回款週期可以長達半年到9個月,一個季度一回的,算是非常快。像這種企業端的回款,拖個大半年、一年,很正常。」北京一家國資背景的核酸檢測公司部門負責人提及,拖欠幾個億的都有。

這些大的公司,縱然有專門商務團隊去要這一筆筆應收賬款,最終也得領導親自上陣,去追回款項。而後入場的核酸檢測企業,本身實力不強,就得老闆自己扛。

但能扛多久,誰也回答不了。現在入局的核酸檢測企業,難免遇到核酸檢測不斷降價、成本高企不下,但利潤越來越薄的局面,「以後核酸檢測企業越來越拼的是規模化成本和現金流。」這幾乎是所有入局的核酸企業檢測機構的共識。

艱難的回款

在兩個月沒有回款的日子裡,要面對的是一個採樣員一小時近100元的人工成本,每天幾十萬的試劑成本,加上實驗室人員一天約2000元的成本,這讓上海一家規模不大的第三方檢測公司,隨時可能陷入資金流斷裂的危機中。

這些中小企業只能不停地向市裡不同部門打探消息,得到一個肯定的回覆——採樣人員的費用是區財政出的,不走醫保。每次居民大篩查的檢測樣本,是市裡或者區裡哪個部門佈置的,就向誰要回款。

各個區佈置的部門雖不一,有的區檢測是由經信委佈置給企業任務,有的區採樣亭是發改委統籌,最終這筆錢,都是由區財政掏。這從市裡組織企業開會時列席的人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了。在幾次核酸篩查的回憶中,少不了發改、經信、衛健、醫政的代表,鮮有醫保部門。

這筆回款本該早就被核算完,但到了財政撥款的時候,卻被卡了好久。直到4月中旬,這家企業只拿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預付款。

華東的一家核酸檢測公司,在完工半年以後,政府才開始談判。「政府給的價格特別低,企業說那我都不做了。政府才放一點口子,給到企業有點微薄利潤的空間。」知情人說。

相比於賣檢測試劑盒而言,第三方檢測實則是個苦活,採樣員成本高,銀行借貸成本也高。微利,靠著流水來支撐週轉。

但對於大公司而言,哪怕這筆核酸檢測費用要不回來,影響也不大。上述人士所在公司,核酸檢測只佔到整個公司不到1/5的營收。「這樣大體量的公司,要款反而輕鬆,有專門商務團隊,政府關係好。如果真是發生了一些問題,政府得兜底了,不能給整垮了。」

小公司則是另一個極端的困境。「流水跑得還可以,成本控制好的,可能有點利潤,但成本控制不好的,就是一個流水,沒多少利潤。」一位從業者感嘆,好的時候,雖然一天有幾十萬的流水,但這個錢,什麼時候能收回來,真不知道。

「越小的地方,關係網越複雜,回款越難,幾乎都是領導親自上陣。實在收不回,就得是老闆自己扛了。」

醫保和財政博弈

核酸檢測費用到底由誰出,一直是一場艱難博弈。

在5月26日,國家醫保局正式表態,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將由各地政府承擔之前,各地的買單方不盡相同。

財政富足的上海、浙江等地,核酸檢測費用支付分為兩部分:如果是政府組織的核酸篩查,由財政全部兜底;醫院裡的核酸檢測,可以醫保報銷。

在一些地方,核酸檢測費用由醫保和財政共同買單。

一位行業人士指出,按照每48小時檢測一次核酸的常態化要求,像山東、河南這樣的人口大省,每個月就會出現醫保基金穿底。山東省和河南省的醫保結余分別為128億元和117.8億元,人口高達1.02億和0.99億,這筆結余只夠71天、68天的核酸檢測。

在一些經濟脆弱地區,醫保資金籌集到了瓶頸,交保費的時間一再延遲。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部分地區降低了醫保費率,當期基金收入已經受到影響。

南方某省針對應檢盡檢的人員,如果是職工醫保,個人醫保賬戶出70%,財政出30%;如果是居民醫保,門診統籌出70%,財政出30%。

這一指導意見,在該省下屬某市落地的時候極為困難。該市醫保局局長坦言,「醫保經費一直很緊張,而門診統籌這部分,我們是包干給醫院,如果在包干的範圍內還要給老百姓免費做核酸,醫院壓力很大。」

他向分管市長匯報了這一情況,醫保基金的壓力比較大。這位分管醫保的市長也認可這一建議,適當地調整了政策,住院患者和應檢盡檢人員的核酸費用,全部由財政出。

市財政當時承諾,這些費用不要動用醫保基金。

但在一個月之前,該市財政也支撐不了這一筆費用,「財政部門的人和我們講,財政現在很困難,沒有錢了,希望能統一執行原來該省的政策」。

在國家醫保局正式表態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將由各地政府承擔之後,這個重擔又重新壓在了財政身上。

地方財政窘境

地方財政要補的漏洞太多。

上海一家三級乙等的區域醫療中心,過去每個月的收入是1.2個億。從3月份開始,每個月的營收不超過1000萬。醫院消殺這部分的抗疫物資,由財政撥款,而銳減的營收,財政也會補一部分。

看上去杯水車薪,於財政部門而言,已是心力交瘁。上海市某區政府人員稱,「財政現在要去保核酸費用,還要保民生,日常政府物資,全都是免費的。收入只有那麼一塊,支出卻在不停增加。」

2021年的上海,不可能會預測到今年會有如此頻繁的篩查,並把這筆公共衛生的費用寫進政府預算之中。

全國的數據更為觸目驚心。根據財政部數據,2022年4月,全國財政收入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1.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銳減41.3%。

2021年,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地區)財政收入共計111248億元,財政支出209862億元,新增財政赤字98614億元。

只有8個省市的財政屬於正貢獻,而其餘省份都要靠這8個省市和中央轉移支付供養。其中,江浙滬佔全國淨上繳中央稅收的一半。

價格一降再降

部門博弈與進退兩難之間,核酸檢測價格一再下調,這彷彿是一條緩衝帶,給了財政一定喘息的空間。

國家醫保局威廉亚洲官网 通知,要求各地在6月10日前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單人單檢降至不高於每人份16元,多人混檢降至不高於每人份5元。對政府組織大規模篩查和常態化檢測,要求檢測機構按照多人混檢不高於每人份3.5元提供服務。

這已經是全國第五次調價。

2021年1月,核酸檢測價格由120元/次降為80元/次左右。5個月之後,下調了20元。從2021年11月開始,全國核酸檢測價格降到40元以下。到了今年4月,單人單檢價格不高於28元,多人混檢價格不高於8元。

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強調,國家醫保局履行醫藥耗材價格管理職能,部署各級醫保部門採取跨省聯盟集中採購、競價挂網、區域價格聯動等措施,持續將檢測產品價格導入更低區間。

但對於第三方檢測企業而言,到底按多少錢結算,是一筆糊塗賬。

鄭州的一家公司曾經接到過其他市的任務。一位工作人員回憶,緊急情況下,多少錢結算、多少樣本量,都不會提前說明白。電話那頭只有短短數語,「你們做好準備,明天樣本運過來。」

爾後,就是漫長的回款期。

一家已經被拖欠一年的企業負責人提到了自己的擔憂,「去年承擔核酸檢測任務時候,單價在60元/次,現在降了三分之二。如果這些沒結的款項,按現在新出的價格計算,企業很難活下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譚卓曌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