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酸檢測大生意 官商得意的新盛宴(圖)


不斷出現新註冊的公司,卻立即就能承接政府交予的檢測任務。(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5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常態化核酸檢測正在中國成為趨勢,一線城市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百億,不斷出現新註冊的公司,卻立即就能承接政府交予的檢測任務,分析人士對此進行瞭解讀。

在中國,核酸檢測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出現陽性結果,小到一位百姓、一個家庭、一棟住宅樓被隔離,大到一座工廠、一個地區停工停產,甚至於一座城市因此而封閉。

野村證券威廉亚洲官网 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截至5月10日,中國有41個城市處於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封鎖之下,影響了近3億人,估計這些城市約佔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的30%。

疫情在中國反覆出現,在北京當局嚴厲的「清零」防疫政策之下,核酸檢測人數、頻率和次數都在持續增長。在核酸檢測領域,市場迅速擴大。數據顯示,2021年新增醫學檢驗相關機構437家,年增幅高達25.1%,為歷年最高。截至2022年5月11日,今年中國已成立醫學檢驗相關機構220家。

根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的數據顯示,發生疫情以來,中國已累計進行核酸檢測92.14億人次。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開展核酸檢測的醫療衛生機構達1.25萬家,從事核酸檢測的技術人員達14.47萬人。

僅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一線城市的市場規模已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並將隨著核酸檢測常態化急速增長。

一般來說,做核酸檢測的公司,需要相對雄厚的資金實力,從註冊資本應該可見一斑。根據官方公布的合格第三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名單,仍以四個一線城市為例,大部分公司註冊資本多在千萬以上,也有很少的,例如,廣州浩宇醫學檢驗實驗室,僅10萬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公司註冊資本多在千萬以上,實繳資本與註冊資本還是有明顯差距。例如,在北京官方公布的58家檢測機構中,實繳資本最低值為0(零)元,是量化(北京)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北京方圓平安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

參保人數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企業的人員規模情況。據《第一財經》調查,各個檢測機構企業的參保人數差別很大,多則數千人,少則零人。

龐大的核酸檢測市場刺激新的檢測公司快速成立並跑步入場,繼上海中科潤達醫學檢驗實驗室曝出「假陽性」傳聞後,北京一家新近成立的核酸檢測公司也引起了眾人質疑。

北京朝安醫學檢驗所是剛剛註冊不久的公司,工商註冊數據顯示,該公司註冊時間是2022年4月26日,僅僅只有2名股東3位所謂的高管。在北京市朝陽區宣布提升管控措施的第二天才成立的,隨後就承擔大規模的核酸檢測任務了。

輿論質疑:這種新成立的公司,就能承接大規模核酸的任務,走的是綠色審批通道嗎?如果一個沒有業務資質的公司,是怎麼加入到衛健委的名單裡的呢?公司的檢驗資質值得信賴嗎?公司從什麼渠道獲得業務?從事核酸檢測這樣的業務難道不應由國家衛健部門頒發相關的資質嗎?承接政府防疫的核酸檢測項目難道不應通過政府採購招標併進行公示嗎?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撰文《中共要求常態化核酸檢測 誰在賺錢?》分析認為,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將與常態化核酸檢測緊緊捆綁在一起。

文章強調,常態化核酸檢測服務項目的採購方往往是政府機關,根據中共《政府採購法》的規定,政府採購不一定要公開招標,只有項目金額達到200萬元以上的,才會採用公開招標方式。簡單來說,這種小規模的利益,可以直接暗箱操作,分給眾多的小饕們,很快就可以完成利益分配,外界根本無從知曉。當然,還有更多的利益,只要化整為零就可以讓參與方賺得盆滿缽滿。

唐新元指出,中共只是明知而故意為之,在以應急為名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馴化運動,讓百姓的異議銷聲匿跡,在顫抖中跪服。也是一場清黨運動,讓不聽話的地方官丟掉烏紗帽,讓心懷鬼胎的政治派系噤若寒蟬。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蘊含著巨大的利益。

東吳證券研究團隊發布研究報告認為,如果未來中國所有的一線和二線城市(2021年人口為5.05億)都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則每個月常態化核酸的費用上限為1212億元,約合1.45萬億元/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