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教宗:北約「在普京門前咆哮」導致戰爭(图)
羅馬教宗首發聲成北約在俄羅斯門前「狂吠」導致戰爭(圖片來源:Franco Origlia/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2年5月9日讯】(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俄烏衝突以來,西方絕大多數政府和主流媒體都是一邊倒的譴責普京是戰爭販,而天主教羅馬教宗方濟各雖有為受苦的烏克蘭人民發聲,卻從未點名俄羅斯是侵略者,而義大利《晚郵報》5月3日刊登專訪教宗的文章,首次表達自己對俄烏衝突的看法,他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在俄羅斯門前狂吠」,可能是導致烏克蘭被侵略的原因。
羅馬教宗:北約「在普京門前咆哮」導致戰爭
羅馬教宗方濟各5月3日接受義大利《晚郵報》採訪時表示,他正在試圖思考俄烏衝突發生的根源,「北約在俄羅斯門前狂吠」可能迫使俄羅斯總統普京對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向《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表示,他或許不會說北約(NATO)在其周邊國家的存在「激怒」了莫斯科,但此舉「可能促成」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不過,報導說,方濟各也譴責了這場戰爭的殘忍。
路透社稱,這是自俄烏衝突爆發後,方濟各首次公開直接提及俄羅斯或普京。
此外,教宗還譴責了軍工業,稱武器生產後會在戰場上試驗,從而造成死亡和痛苦。「武器貿易是一樁醜聞,但很少有人反對。」對於西方國家是否應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一事,教宗稱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他此前曾表示反對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稱此舉將推動一種新的「恐怖平衡」。
自俄烏衝突升級後,方濟各多次呼籲雙方停火,通過談判解決爭端。方濟各在採訪中表示:「我願意去莫斯科,但目前尚未收到回應。」他同時排除了先前往基輔的可能性。
教宗希望和普京在莫斯科會面
方濟各表示:梵蒂岡自3月中旬開始,就試著要讓教宗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莫斯科會面。「我們當然需要克里姆林宮的領導人(普京)分配個時間」。
方濟各向《晚郵報》表示,「我們至今尚未收到回應,我們仍在嘗試(安排),雖然我也怕普京不能或不想在這時候會面」。
至於訪問烏克蘭,報導說,方濟各在採訪中暫時排除了前往基輔的可能性:「首先我必須去莫斯科,首先我必須會見普京。」方濟各還說,他取消了與俄羅斯東正教會大牧首基裡爾的會面。
報導稱,「方濟各已兩次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但主要是敦促他不要反擊。他還在『入侵』發生幾天後前往俄羅斯駐梵蒂岡大使館,開始對正在發生的事情「表達他的擔憂」……「不管是因為義大利記者沒有問,還是他沒回答,採訪中都沒有提到如果烏克蘭人不激烈反擊會發生什麼、這是否意味著整個國家會被吞併、數百萬人會死亡,或者讓普京更有權力」。
天主教權威媒體《十字架報》(Crux)5月4日提到,教廷國務卿帕洛林(Pietro Parolin)在近期訪問中稱,教宗原訂夏季和俄羅斯正教會大牧首基裡爾(Patriarch Kirill)進行第2次會面,最後取消「是因為會造成許多困擾」,並表示「直到當前局勢開始正向發展前,(會面)會持續暫停」。
至於訪問烏克蘭部分,帕洛林說,教宗有意願且準備好出發,只是這趟訪問要有「真實推進烏克蘭的情況」的可能性,「否則(訪問)隔天戰火依舊,就沒有任何意義」。
美媒指責他「陰謀論」
《華爾街日報》(WSJ)5月3日稱,教宗自烏克蘭爆發以來,沒有點名俄羅斯的惡行,反映梵蒂岡的傳統中立態度,以及他想與俄羅斯東正教會保持良好關係。
《華爾街日報》也提到,教宗的態度也顯示,梵蒂岡勉強附和美國的外交政策。「在烏克蘭,是別的國家開啟戰爭」,教宗在《晚郵報》專訪中說,戰爭皆因國際利益而起,就像「敘利亞、葉門、伊拉克,以及在非洲一個接一個的戰爭」。他沒有明講是哪個國家在烏克蘭挑起戰爭。
教宗亦稱,他不知道其它國家提供烏克蘭武器對不對,「清楚的是武器在這塊土地上測試......戰爭就是為了這些而打,測試我們製造的武器」。
《華爾街日報》指出,教宗先前曾說烏克蘭戰爭是「手足相殘」,烏克蘭民眾相當不滿,認為這是在淡化俄羅斯的侵略行為。
美國「政客」新聞網看來,方濟各多次批評俄羅斯的「入侵」行動,但同時也避免明確指責普京,「這符合梵蒂岡為可能的對話敞開大門的外交政策。」但與此同時,另一家美媒的報導卻顯得很有「情緒」。
「在這場持續近三個月的戰爭中,他並沒有公開譴責普京,只是在接受一家義大利報紙的長時間採訪時輕描淡寫地說了普京。」美國《野獸日報》5月3日還針對教皇稱,在俄烏衝突剛爆發時,方濟各說他想去基輔促成和平,但現在他卻說更想去莫斯科。
「方濟各指責國際社會煽動了這場戰爭,他轉向了陰謀論。」美國《野獸日報》稱,「他(方濟各)說,『有關烏克蘭,似乎是其他方面製造了衝突。我很悲觀,但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阻止戰爭。」
義大利原文請看:Pope Francis Says NATO Started War in Ukraine by ‘Barking at Putin’s D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