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4月13日訊】自從俄烏戰爭打響之後,有一個問題可能在纏繞著所有人:俄羅斯經濟會不會被打爆?
這裡所說的「打爆」有相對準確的定義,就是逼迫一國的通脹率上升到50%以上並連續惡化,持續的時間至少數年,所有產業(包括能源、農業等最基礎的產業)出現長期的衰退並導致GDP的連續萎縮。這就是類似於俄羅斯在上世紀最後十年所經歷的情形,參考下面的兩張圖。
俄羅斯1992年以來的總體通脹走勢(作者博客)
俄羅斯1984年以來的GDP走勢圖(作者博客)
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人們很容易認為俄羅斯又會遭遇類似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的情形,雖然當時很艱難但並未爆發長期的惡性通脹,本人也持有這樣的懷疑。
但目前來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俄羅斯今天的遭遇與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具有本質的不同。
第一,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濟經歷了十年的慘烈調整,從本世紀初期開始進入升勢,2012年8月俄羅斯加入了世貿。在這二十多年中,由於並未加入世貿這樣的國際組織,讓俄羅斯經濟表現出很強的獨立性。我們知道,一國經濟的獨立性越強,內循環的能力就越強,耐受國際衝擊的能力也就越強。
到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時,俄羅斯剛剛加入世貿1年多,與全球經貿體系的聯繫並不緊密,依舊體現出相當強的獨立性,耐制裁的能力很強。
但今天的局勢已經與那時完全不同。
2012年8月俄羅斯加入世貿之後,經過十來年的發展,讓俄羅斯的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了全球貿易體系,俄羅斯能源也不斷進入歐盟、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等市場,俄羅斯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機體的一部分。
一件事情可以佐證俄羅斯經濟與全球經貿與科技體系之間聯繫的緊密程度。自從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到目前已經有600多家國際企業從俄羅斯撤出,幾乎包括了我們能叫出名字的所有國際著名企業,撤出之前它們都是俄羅斯經濟的重要組成,與其他俄羅斯企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當這些企業集中撤出時,對整個俄羅斯經濟來說就會一種塌方效應。
據相關媒體報導,俄羅斯最大的坦克製造商「烏拉爾機械製造廠」因零件短缺已停止位於俄羅斯中西部的車裡雅賓斯克拖拉機廠生產作業。如果連軍工企業都因此而停產,民用企業就更加困難,這是俄羅斯最大的企業(拉達)也陷入停產的原因。這就是塌方效應的具體體現。
全球化時代,全球所有國家都嚴重依賴於全球貿易體系、全球科技體系、全球金融服務體系等,一旦一國因各種原因與國際體系脫鉤,都會遭遇類似俄羅斯這樣的塌方效應,甚至比俄羅斯還要糟糕。
因此,今天俄羅斯的遭遇與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具有本質的不同,相反倒類似於蘇聯解體時期。在蘇聯時代,華約內部國家之間、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之間構建起統一的市場,彼此具有緊密的產業鏈聯繫,在蘇聯解體時各國遭遇了產業鏈驟然斷裂的打擊,各國普遍爆發了惡性通脹。今天俄羅斯的遭遇幾乎就是那時的翻版。
第二,能源生產是俄羅斯的支柱產業,能源產業的收入佔俄羅斯政府收入的四成多,直接決定著俄羅斯的財政收支平衡和國際收支平衡。
2021年俄羅斯出口總額4933億美元,進口總額為2961億美元,貿易順差為1973億美元。能源和燃料出口金額佔出口總額的54.3%,即2678億美元。這其中煤炭大約160億美元,天然氣為542億美元,其餘就是石油、凝析油和燃料油(柴油、汽油、石腦油等)等,由此可見油品是俄羅斯出口的核心內容。
歐美對俄羅斯的經濟與金融制裁已經達到數千項,俄羅斯絕大多數銀行(包括俄羅斯最大的聯邦儲蓄銀行,其資產佔俄羅斯銀行業總資產的四分之一以上)已經被移除出SWIFT,這已經嚴重打擊了俄羅斯的進出口。
我們很難具體瞭解這些制裁措施對俄羅斯產業活動尤其是石油產業活動的衝擊到底有多大,但國際能源署(IEA)的做法或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點指引。
美國已經宣布在未來半年內每天釋放100萬桶的石油儲備,合計1.8億桶。而國際能源署(IEA)又緊急動員成員國釋放6000萬桶(IEA公布的數字是1.2億桶,減去美國的6000萬桶之後剩下6000萬桶。而美國的6000萬桶已經計算在1.8億桶內),如果這部分也在半年內釋放完畢,就折合每天33萬桶,所以,美國和IEA合計每天釋放的石油就達到了133萬桶。
這是史無前例的石油儲備釋放力度,可見美國和IEA已經竭盡全力穩定國際石油市場。歐美也在全力推動委內瑞拉、伊朗重回國際石油市場,進展也比較順利。
為什麼美國和IEA以如此大的力度推動國際石油供給的增加?源於制裁之後俄羅斯石油供給能力的下滑。2月俄羅斯石油和凝析油的產量為1106萬桶/天,3月下降為1101萬桶/天,下降的幅度不大,但IEA預計俄羅斯4月的石油產量將下降四分之一,全球能源供應將出現每天300萬桶的巨大缺口。
我們很難具體判斷IEA預測的數字是否準確,但知道制裁開始顯示效力之後注定會導致俄羅斯石油產量的大幅下降。一旦未來公布的俄羅斯石油產量下降的數字達到IEA預估的水平,就會給國際石油市場投下重磅炸彈。
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美國、英國已經宣布停止購買俄羅斯的所有能源產品。
歐盟、日本已經宣布停止購買俄羅斯的煤炭。
歐盟和日本必然會在今年完成與俄羅斯石油的脫鉤,並開始大幅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等等等等。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歐美基本未打擊俄羅斯的石油等能源產業,更未與俄羅斯能源進行切割,相反在此後的數年中俄羅斯的能源產業還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這與今天具有本質的不同。
當俄羅斯的石油產業遭到持續的打擊後,俄羅斯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會減少,破壞俄羅斯的財政收支平衡;當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遭到打擊之後,國際收支平衡就會遭到破壞,就沒能力繼續通過貿易順差來彌補財政收入的不足,財政收支平衡的持續惡化就會推動通脹惡化。
基於以上兩點,今天俄羅斯所面臨的局勢已經與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完全不同。這從通脹走勢上也可以看出明顯的差異(參考下圖)。2014年3月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組織了全民公投,隨後歐美開始啟動制裁,到2015年初俄羅斯通脹率才達到當時的最高點17%左右,在當時並未爆發惡性通脹。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美迅速啟動了經濟制裁,4月8日俄羅斯公布的3月通脹率就已經飆升至16.7%,今天的通脹局勢顯然更加嚴峻。
俄羅斯2014年以來的通脹走勢(作者博客)
因此,今天的俄羅斯在遭遇類似蘇聯解體時的情形,經濟活動所遇到的主要問題以產業鏈集中斷裂為核心特徵(歐美與俄羅斯能源脫鉤也是產業鏈斷裂),未來有比較大的可能是惡性通脹。
(要強調的是,惡性通脹往往並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如果俄羅斯社會可以保持穩定,爆發惡性通脹的機率就會下降,反之就會急劇上升,所以需要密切關注俄羅斯未來的社會動態)
俄羅斯的通脹一旦繼續惡化,就會導致下述問題:
第一,以俄羅斯油品(包括石油、凝析油、柴油、汽油、石腦油等相關產品)日出口約780萬桶的規模,一旦陷入長期衰退時給國際石油市場造成的供給缺口會很難彌補,油價會出現長期上漲的趨勢,全球的通脹局勢會持續惡化。
這就意味著很多內容,比如:石油危機的不斷加劇會推動金屬、穀物、石化產品等所有基礎商品價格,讓大宗牛市不斷深入,這對交易者很重要;由於油價漲勢會推動所有商品價格的漲勢,央行的加息行動對通脹的壓製作用比較差,只有連續加息引發經濟危機時(經濟危機意味著需求被破壞)才能真正影響通脹;各國的基礎利率會長期處於比較高的水平,這對企業和個人的債務管理提出了高要求等等。
第二,中國是俄羅斯油氣的大買家,一旦俄羅斯陷入產業衰退時履行合同的能力就會下降,最終就有可能被動違約,這是中國目前需要警惕的,避免在未來陷入被動局勢。2013年委內瑞拉開始爆發惡性通脹,產業快速收縮,委內瑞拉政府與外國政府簽訂的合同無法得到履行,外國(包括中國)的投資款(以及借款)就只能被長期拖欠,目前或需要警惕俄羅斯也出現類似的情形。
歐美的各種制裁措施以及與俄羅斯進行能源脫鉤的效果會在未來一兩年內持續體現出來,尤其是對產業的衝擊才剛剛開始,不應被今天的一系列表象所迷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