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和普京(圖片來源:Mikhail Svetlov/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3月14日訊】今年是美國中期選舉年,政治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除經濟、通脹和疫情外,外交和軍事議題如中共和俄羅斯威脅將再次成為選舉熱門議題。
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將在11月8日星期二舉行決定性投票。屆時,公民選票將直接數出美國聯邦眾議院所有435個席位,以及參議院三分之一,即34個席位的人選;這將定下國會兩院大洗牌的乾坤。
面對「鐵打的官位,流水的官」,在任者和挑戰者都在觀望選民的「臉色」。有分析認為,「中國威脅」被視為決定勝負的「大牌」;也有觀察指出,「中國威脅」已經是兩黨的共識,不會起到分裂民主黨與共和黨的作用。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公共管理與政策系兼職副教授卡普裡·科法若(Capri Cafaro)告訴美國之音,美國民眾的確對中國議題很關注,「比方說中國貿易,中國貨幣,臺灣。這要說到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就是西方如何應對這場危機,理論上是在臺灣問題上向中國發出信號。所以,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人,當然可以把中國-臺灣問題聯繫起來,再與俄羅斯-烏克蘭形勢加以比較。儘管臺灣還沒有發生什麼軍事行動,但是,每個群體如何看待臺灣獨立的概念,是可以推斷的。」
科法若說,她雖然不知道這個因素到底會在本次中期選舉中佔到多大的份量,但「肯定會是一股推動力」;在俄烏衝突之前,選舉日程上主要是國內政策,現在,「人們會著眼外交政策,軍費開支,北約,聯合國等等」這類議題。
中共滲透就在眼前
來自中國的移民唐百合(Lily Tang Williams),期待今年首先從所居住的新罕布希爾州第二選區的共和黨內出線,繼而在11月8日的選舉中挑戰該區目前的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安·卡斯特(Ann Mclane Kuster),最終取而代之。
唐百合的對手陣營新罕布希爾州民主黨的主要綱領是「為工薪家庭爭取利益,為所有美國人爭取平等機會」。
唐百合告訴美國之音,這也是她的訴求;此外,她表示,作為參選人,有責任向美國民眾宣講中共如何威脅美國的自由、民主。
她說:「(中共)滲透很厲害。很多美國人過去不知道,孔子學院是怎麼一回事兒,現在他們開始清醒過來,關閉了很多;而中國在美國的滲透,包括在整個西方媒體和政界,比好多美國民眾知道的要多得多。」
唐百合說,她不久前參加了所屬共和黨在猶他州州立大學舉辦的一場晚餐演講,分享早年在中國的文革經歷,講述極權的可怕,「這是一場兩百五十人參加的小型活動,一名30多歲的男子是現場唯一的華人。他像其他人一樣,花了75美元購買入場券,進入後把我的演說全程錄下,並對同桌其他人說,‘你們不要被她洗腦,你們美國總是舉行選舉,但是,我們中國認為領導人都是父親,我們是一家人,所以不選舉’。他英文說得很好。」
唐百合對美國之音說,她沒有料到,獨裁中共試圖攻擊美國民主的滲透和宣傳行動,已經進入她的政治活動圈。
中國議題抓住眼球
美國《政治家》刊文稱,一些州的國會議員基層選舉中,「選民對新冠源頭的爭議、工業生產外包到中國和臺灣海峽與日俱增的緊張局勢很敏感」。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博士對美國之音說,在針對中國的立場上,拜登上臺後,基本沒有推翻和否定特朗普對華政策,所以,中國威脅在兩黨之間很難說有太多的分歧和差異。
夏明說:「拜登現在的對華強硬立場,基本讓共和黨沒辦法找到可以攻擊的機會;共和黨很難說拜登對華政策是投降派。2022國情咨文中,拜登儘管沒有怎麼提到中國,但針對了美國製造,產業鏈搬回美國,讓美國復興等。他這是在回應上屆美國政府對中國依賴的反思,跟過去政府也沒有形成區別。共和黨勢力很難抓住拜登把柄。」
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公共政策與政治學教授馬克·彼得森(Mark A. Peterson)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威脅」的確不再讓美國兩黨分裂,這就像兩黨在烏克蘭問題上一樣,目標一致;但是,角度卻完全不同。
彼得森指出:「共和黨說,我們支持烏克蘭,但不幸的是發生了戰爭,因為美國、民主黨和拜登不得力;而民主黨說,拜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人脈,締造了最團結一致的聯盟來支持烏克蘭;而且他的作為修復了前任特朗普所導致的破壞。在對待中國問題上,兩黨的思維模式也是一樣的。」
中共威脅—無需爭議的武器
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公共政策與政治學教授馬克·彼得森博士 (照片由本人提供)
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公共政策與政治學教授馬克·彼得森博士 (照片由本人提供)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民調機構,皮尤研究所不久前在一份總結報告中稱,在2020年到2021年期間,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對中國人權政策的擔憂都明顯加劇;兩黨對中國看法負面的人數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90%的受訪公眾認為,中國政府不尊重人民的個人自由;70%的公眾認為,應該努力推動中國人權。
此外,美國加圖研究所在一篇總結文章中稱,「(美國)媒體觀點對中國進行更廣泛批評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
代表密蘇里州第四選區的美國現任共和黨籍國會眾議員維基·哈茨勒(Vicky Hartzler),也是跨黨派組織「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的成員。
她的眾議員席位今年也面臨挑戰。不久前,她發布了自己主持的四集專題片—「中國威脅」。哈茨勒在影片中說,「美國面對大量威脅,不過,沒有哪一個比中國威脅更加令人擔憂。」
在目前進行的基層舉戰中,哈茨勒仍然因為「與中國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遭到對手民主黨的抨擊。民主黨稱,哈茨勒接受了來自「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 Smithfield Foods)一千美元的競選捐款,而該公司是中國「萬洲國際」的分公司。
哈茨勒則對她所在州的州長艾瑞克·格萊滕斯(Eric Greitens)窮追猛打,抨擊他曾經接受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採訪的「黑歷史」。該州長如今已經辭職。
夏明認為,「那些人互相攻擊對手與中國的聯繫,顯示一種‘彼此彼此’的心態,不大會成為辯題。」
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民主黨籍國會眾議員趙美心對《政治家》說:「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競選活動,是對中國的挑戰和機遇進行具體說明,讓選民瞭解情況並做出選擇;但通常我們都看到,大家的言論聽起來都簡化為‘對中國強硬’,意思模糊不清加上仇恨外族情緒……」
中俄讓美國兩黨目標統一
美國總統拜登3月1日晚發表2022年國情咨文演說時指出:「只要有堅定不移的決心,自由將永遠戰勝暴政……當獨裁者不為其侵略行徑付出代價時,他們就會帶來更大混亂。
有網友分析稱,拜登所稱的「暴政」和「獨裁者」無需點名就顯而易見;面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引發世界火爆局勢,中共選擇與之共鼻息,這是有目共睹的。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在題為「華盛頓必須準備同時應戰俄羅斯與中國」的評論文章,指出美國「應該開發出一套戰略,能夠同時阻嚇、並在必要時擊敗俄羅斯和中國」。
洛杉磯加州大學的彼得森教授認為,在這種問題上,兩黨都認可問題的存在,但是,在起因和如何有效解決問題方面卻各執己見,「所以,在競選中要決定哪方強哪方弱,還是會有巨大的分歧。」
網友稱,恰恰是民主選舉中的分歧造就了無需「統一思想」的妥協和包容;這體現了政治文明和社會進步;公開的政治競爭和選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是有道理的。
在新罕布希爾州準備衝刺聯邦眾議員席位的唐百合告訴美國之音:「我的政治性不是那麼強,就是想要捍衛美國的民主自由。我們從中國來到美國,就是想尋求自由,捍衛自己的美國夢……」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