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都是快樂的?談孤獨度日的王維(圖)
從王維《竹里館》探論隱士之清閒


隱士雖生活清苦,卻享有自己才能瞭解的樂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有人認為隱士生活是清苦的,清茶淡飯、居室簡陋、沒有音樂、沒有朋友,只能一個人獨坐,在孤獨中度日。其實不然。像大詩人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樂趣。而王維也有自己的樂趣。這首《竹里館》僅二十字「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收錄於《王右丞集箋注》的《竹里館》,是《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它是王維晚年隱居在藍田輞川時期所寫的,是在心靈處於清幽、澄淨之態,又與竹林、明月本有的清澄屬性悠然相會之際,而提筆完成的。

《竹里館》中的前兩句為「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一個「獨」字或許會讓人感受到孤獨,可是,在詩人的眼裡並非是這樣的。僅僅是一個人的意思,一個人獨自坐在竹林裡,不是孤獨而是清閒之意。沒有了官員之間的應酬、朋友之間的交流,一個人與大自然形成完美的和諧。「彈琴復長嘯」詩人一個人彈琴唱歌,沒有聽眾的讚美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發揮。那種自由灑脫,是一般人很難感受得到的。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一個人在竹林深處,沒有人知道詩人,詩人卻不是孤獨的。因為明月聽到了詩人的琴聲和歌聲,從遙遠的天邊來到了詩人的身邊。沒有了世間的喧囂,卻有月光默默的陪伴,沒有了讚美的聽眾,卻有一片竹林在傾聽。一切仿佛都有了靈性,那種境界是外人不可能感受的到的。

隱士之所以遠離人群,並非是對人的不滿,而是不喜歡那種為了名利的奉承和索取,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而這種為了名利而做的一切,在隱士的眼裡都是不好的,因此隱士才會遠離人群,進到人不知的地方。

王維的這一首詩破除了人們對隱士的諸多誤解,原來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姿多彩,與自然更加的和諧。古人有高山流水的琴曲,琴曲和自然的聲音本身就是相和的,融為一體的。美妙的琴聲應該是與大自然的聲音相一致的,是傳達善良之念、天籟之音的。詩人的琴聲和歌聲或許少有聽過,也許只有月亮和那片竹林,才有這種機緣吧。

本文留言

作者林雨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