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裡的一則故事,說明了節儉與奢華會影響一個人的壽命長短。(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道教善書《太上感應篇彙編》中,記載了一則故事,形像的說明了節儉與奢華這類看似尋常無奇的日常小事,均會影響一個人的壽命長短。
元朝時,有兩位太學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同一年考中鄉試,同一天被選任官職,一位被派到鄂州擔任教授(官稱),另一位被派到黃州擔任教授。不久,黃州教授逝世了,鄂州教授得知後非常害怕,想到與對方是同年月日時生,命運相同,死的時間應該相差不多,就把後事料理好,等待死亡的降臨。可是,過了好幾天,他卻活得好好的。
於是,他準備了祭禮,前往黃州弔唁。鄂州教授在黃州教授靈前哭著說:「我與你出生時間相同,出身相同,而你先我而逝,我就是現在死了,已經晚你七天了。倘若你有靈,就託夢告訴我原因。」
當晚,他果然夢到了黃州教授,而對方也真的告訴他原因:「你凡事都知道省吃儉用,所以能夠長壽;而我卻享用過度,所以才會短命。」
許多人聽到這個理由,一定覺得很奇怪。其實,這個道理不只《太上感應篇》有提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長輩應該都曾提及這一類「小事」。
筆者在學生時代就聽過老師、長輩講做人要懂得勤儉節約,可以如何陶冶情操,培養意志力,志趣高遠等,不管怎麼解釋,總覺得差點意思在裡面。這篇傳統的道教故事點醒了我,原來節儉、奢華與善惡有報的天理密切相關。這才是問題的根本。黃州教授生活奢華,超支了自己的福分,短命而亡;鄂州教授凡事省吃儉用,變相的積了德,反而長壽。
有個傳統文化故事講,人每天的用水量都是有定數的,超過了神安排的數量,就要用德,用福分去換,不知道節約用水,每天就那樣的浪費,浪費到一定程度,最終也會損壽。由此看來,節儉是惜福,奢華是損福。
可惜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缺乏傳統文化觀念,不懂得節儉是福的道理,做事講面子,講排場,甚至把鋪張浪費當作面子、身份。當失去了傳統文化的繼承,人就會沒有了心法的約束,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無知中在造業害自己都不知道,還認為自己活得很聰明。因此,我們一定要懂得珍惜,並復興傳統文化,回歸傳統路,這個社會一定會是好人越來越多,那麼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國富民強就不再是一句口號,而能成為真正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