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歐盟旗幟在歐盟委員會布魯塞爾總部外飄揚。(圖片來源: ARIS OIKONOMOU/AFP via 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1年10月29日讯】歐盟有多個會員與台灣之間加強關係,挺台似乎於歐洲漸成顯學。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希望能夠和向與美國交好之歐洲強化關係,但隨著北京於全球地緣政治擴展勢力,中歐之間的關係亦隨之惡化。
義大利政策評論家雷斯特利(Sergio Restelli)指出,歐盟對待中國的立場,已經從過去的戰略性夥伴,如今已演變成戰略性對手,因歐洲認為中方正在利用歐洲大陸來促進自身利益。
今年4月,歐洲聯盟提出了「印太地區合作戰略」,其認為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當前的情勢,已經引起激烈之地緣政治競爭,加劇了貿易與供應鏈,以及技術、政治與安全領域之緊張局勢。此外,人權方面也受到了挑戰,情勢已日益威脅到區域穩定和安全,甚至影響到了歐盟利益。
在文件中也對中國持續進行的軍事施壓,以及侵犯台灣之防空識別區,且發布假訊息攻勢等表達擔憂。
雷斯特利稱,中國對於COVID-19疫源交代不清和戰狼外交等策略,僅會加深歐盟的疑心而已。有專家說,歐盟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已經惡化至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以來之最低點。
今年3月,歐洲聯盟以侵犯人權為由,而通過了針對中、俄和緬甸的制裁。這是從天安門事件以來,歐盟第一次對北京採行這類制裁。而中國隨即對歐洲議會議員、多國學者與研究機構展開報復性制裁,更引爆歐洲議會的強烈反彈。
歐洲聯盟官員於5月指出,爭取批准歐中全面投資協定」(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之行動已經中止了。
歐盟執委會的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當時還稱,顯而易見的,歐盟和中國之間的互相制裁,包括了中方制裁歐洲議會議員,現今的情況已不利於批准該項協定。
今年7月,歐洲議會外委會通過了籲歐盟制定應對中國新戰略之報告草案,其認為歐盟應該繼續與中國來討論氣候變化,以及健康危機等全球性挑戰,可是同時又批評中共系統性的侵犯人權。
報告中明確地表示,在北京取消對於歐洲議會議員與歐盟機構制裁之前,將會繼續凍結「歐中全面投資協定」之批准程序。
在英國方面,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具侵略性之行動,這讓英國重新定調與北京之間的關係。
據《金融時報》報導,儘管從澳洲、日本和德國皆有相應動作,不過英國可能是其中最「痛」之國家,不只因為英國對與中國交好伴隨之利益,抱持著高度期待,也因英國必須為脫歐之後進行布局。
英國於近幾年來努力脫歐進程之同時,亦對外尋求新的夥伴,除了有共通語言和重疊歷史的美國之外,而迅速崛起的中國,也是另一個重要對象。英國的前首相梅伊(TheresaMay)於2018年訪問中國,並簽署了12項合作協議。她當時曾經說,希望英中之間的關係能夠保持「黃金時代」。
其實,「黃金時代」一詞是來自於英國前財相歐斯本(George Osborne)在2015年秋天訪問北京之時,替習近平於同年10月至英國進行國是訪問進行鋪路之說法。奧斯本當時聲稱,英中關係將要開啟「黃金時代」。
然而,在美中博弈和中國的人權問題惡化之下,導致英中關係出現180度巨大轉變。
2015年,當時時英中關係交好,英國不顧美國的反對,而成為中國所推展新區域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Bank,AIIB),首個加入的G7國家。可是6年過去了,英國政府和民眾對於中方的觀感有很的大轉變。
據2020年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與歐洲智庫「中歐亞洲研究中心」(CEIAS)的民調顯示,在過去3年內,有68%的英國民眾對於中國的印象惡化,其中以疫情、香港及新疆問題是主因。
英國民眾對於中國的印象是「負面」或者「非常負面」的,高達62%。由英國受訪者意見顯示,比中國印象差的僅有朝鮮與俄羅斯。
2020年6月港區「國安法」生效之後,英國在立即對於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之香港民眾放寬了簽證權,將入境6個月期限延長到5年,此事遭當時的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嚴詞批評,指稱英國是「干涉中國內政」。
英國和中國於多項議題上齟齬不斷,如今英中關係的「黃金時代」,恐已經一去不復返。
曾任英國駐香港領事憾駐重慶總領事夏添恩說,依他看來,英中的關係並不是突然變化。
他說,英國調整對北京態度大約是在2017或者2018年就已經開始了,且在2019與2020年變得更為明顯,特別是在人權與香港問題上,英國當局的立場更加鮮明,此種情況預計還會繼續下去。
責任編輯: 王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