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歐多國對臺友好 不畏槓上北京(圖)


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在訪臺最後一天,9月4日下午出席在臺北舉辦的「重組供應鏈:促進理念相近夥伴間之韌性論壇」並致詞。(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1年10月27日訊】外交部長吳釗燮訪問歐洲之際,華爾街日報報導,中東歐多國政府對中國重大投資未到位感到失望,轉而深化與臺灣的關係,爭取合作,即使觸怒北京當局也在所不惜。

吳釗燮本週出訪斯洛伐克與捷克,引起北京當局不滿。在此之前,立陶宛同意與臺灣互設代表處,波蘭與斯洛伐克則對臺捐贈數十萬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回報臺灣在疫情期間援贈口罩。

報導寫道,上述國家與臺灣關係升溫、與北京關係日漸惡化,反映歐美國家和中國因貿易、軍事及人權議題而關係緊繃,也凸顯歐美各國面對日益強勢的中國做法存有差別。

德國、法國等依賴中國貿易的歐洲大國無視美國施壓,未減少對北京曝險。中歐國家與中國貿易關係較淺,認為與美國關係緊密對自身安全至關重要;多名官員與專家說,中國重大投資未到位令多國政府失望,認為另覓夥伴不會有太大損失,此外,依賴威權大國令區域內許多國家想起冷戰期間作為蘇聯從屬國不愉快的回憶。

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s Vystrcil)說:「我們從自身歷史明瞭活在背後有個老大哥的環境是什麼感覺,這就是我們支持臺灣的原因,因為他們背後有個老大哥-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外交部透過聲明表示,如同臺灣,中東歐國家經歷過威權政權束縛,維護民主、自由、人權及法治的共同價值。

北京一向反對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的作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2日在例行記者會說,中方密切關注吳釗燮「竄訪」斯洛伐克與捷克動向,將採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去年8月底率團訪臺引發北京抨擊的維特齊說,捷克不排斥與中國往來,「但我們必須非常小心,讓相互關係實際上處於平等,這樣我們就不會產生任何形式的依賴,也不會損失獨立自主或基本自由」。

報導寫道,中東歐國家對中國的觀感也在改變。根據去年一項民意調查,中國在捷克民眾最負面看待的國家中排名第3,僅次於北韓、俄羅斯;在斯洛伐克,只有18%受訪者表示他們信任中國。

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中國試圖以捐贈醫療物資爭取歐洲國家好感,將個人防護裝備、呼吸器及病毒檢測設備運往波蘭、斯洛伐克、塞爾維亞、捷克等國,但觀察家認為這種「口罩外交」似乎成效不彰。臺灣也在疫情期間向相同地區捐贈醫療物資,包括向斯洛伐克、捷克援贈口罩與呼吸器。

中東歐地區多年前對中國投資寄予厚望,如今的緊張關係凸顯氛圍出現變化。

捷克智庫國際事務協會(AMO)中國事務研究員卡拉斯蔻娃(Ivana Karaskova)說:「區域內肯定出現‘中國疲乏’。原本預期湧入的中國投資並未實現,多國現在對與臺灣探尋合作方式更有興趣。」

中國與17個中東歐國家2012年建立推動貿易與投資關係的17+1合作機制,迄今進展有限,立陶宛今年3月宣布退出。在歐洲聯盟最窮會員國保加利亞部分村莊,期盼中資在附近設廠的居民一直在學中文,希望卻落空。

而臺灣在中東歐地區擁有多項重大投資,鴻海在捷克設廠就是一例。政府近期在探索增加與中東歐國家貿易往來,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與60多名商界領袖組成的代表團本週隨吳釗燮出訪。

立陶宛昔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解體前不久宣布獨立,如今與日益強勢的俄羅斯接壤。報導寫道,部分立陶宛人士認為臺灣反映自身處境。

立陶宛主管與中國、臺灣關係的副外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enas)說:「臺灣與立陶宛只有在國際權利和人民自決獲得尊重的政治秩序中才能生存。臺灣所受威脅也間接威脅立陶宛獨立自主,因為這將意味這個世界秩序遭破壞。」

原標題:華爾街日報:中東歐多國對臺友好 不畏槓上北京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